日内瓦在哪里?为什么叫“国际会议之都”?
日内瓦是一个美丽的现代大都市,传统上一直是国际组织和活动的中心。城市的标志是市中心外湖上的大喷泉,沿岸环绕着美丽的花园,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它以美丽的花展而闻名。
日内瓦公约相当有名。
日内瓦公约是1864至1949年在瑞士日内瓦缔结的一系列保护平民和战争受害者的国际公约的总称。1862年,瑞士人亨利·杜楠特描述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中沙菲利洛战役的惨状,以唤起世人对战时伤病员救护问题的重视,倡导各国建立救护团体。1863红十字会组织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希望“中和”伤员和医护人员。1864年8月22日,瑞士、法国、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12国在日内瓦签署了《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日内瓦公约》。《公约》规定了军事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地位,受伤的士兵不论国籍都应得到接收和护理。
上述公约在1906和1929两次修订补充,形成了《改善战时伤者病者待遇日内瓦公约》和《战俘待遇日内瓦公约》。1949,12年8月,63个国家的代表在日内瓦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将原来的两个公约扩大为四个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即日内瓦第1号公约)、《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日内瓦第二公约)、《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即日内瓦第三公约)和《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日内瓦第四公约)。
截至1994年底,* * 187个国家和地区以不同方式成为《日内瓦公约》缔约国。该公约被视为国际主义人道主义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约束战争和冲突中敌对双方行为规则的权威性法律文件。中国于1956年加入公约,并对公约作出四项保留:保护国的替代必须得到被保护人母国的同意;战俘或平民移交他国后,不应免除原拘留国的责任;被占领地区以外的平民也应受到《公约》的保护;战犯不允许享有战俘的地位。
日内瓦四公约于2004年6月65日生效。日内瓦公约的两个附加议定书于1977年6月在日内瓦签署,并于1978年2月7日生效。
资料显示,早在公元前10000-20000年,即冰河时代后,人类就居住在流入现今日内瓦湖的罗纳河口两岸。公元一世纪,日内瓦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直到瑞士联盟经过一段时间的重组,才给日内瓦带来了知识产业和财富。1536年瑞士宣布成立共和国之前,萨伏伊势力不断入侵城市,1602年查维斯公爵企图攻占日内瓦,但传说中的市民激烈抵抗,连煮饭的锅和水壶都不放过。
日内瓦的很多博物馆里都有中国、日本、希腊、罗马等古代国家的珍贵文物,人们努力寻求时间的历史都可以在钟表博物馆里找到。日内瓦也是主要文化表演的中心。国际艺术家经常在各大剧院表演音乐和歌剧,位于Grand Casina的Quai du Mont Blanc是一个试身手的地方。日内瓦的国际金融地位毋庸置疑。由于政局稳定,国际机构云集于此,联合国欧洲总部在日内瓦每天都在从事改写近代史的工作。
日内瓦水域辽阔,环境优雅。市区的公园遍布全城,规模不大,但一般有喷泉、雕塑、音乐池、咖啡馆、餐厅等。,而且闲暇时坐着也很顺眼。
莱蒙湖南岸,勃朗峰大桥以东有一座长400米、宽200米的英式公园。这座花园以象征日内瓦钟表业的“花钟”而闻名。这座钟斜立在公园南边的地面上,正对着街道。钟面是由数百种花卉和植物组成的。它每个季节都有变化,而且总是新鲜的。有点像一贯作风严谨,视时间如生命又不失浪漫的日内瓦人的画像。
沿着海岸往东有两个公园,一个是格兰奇公园(谷仓公园),公园里还有一个玫瑰园。每年六月,玫瑰盛开,色彩斑斓。旁边有个清泉公园,光听名字就让人神清气爽。
湖的西岸是散步的理想环境。公园毗邻公园,绵延近两公里。这里有一个休息花园、珍珠湖上和巴顿别墅。向西拐,就是植物园和举世闻名的阿里安娜公园。联合国欧洲总部位于公园内。
日内瓦一小块地方其实有33个博物馆,其中国际红十字博物馆描述了该组织惊人的历史发展。喜欢汽车的游客可以去达尔文的两个汽车博物馆,还有人类学博物馆、集邮博物馆、钟表博物馆和数不清的私人画廊。艺术史博物馆是瑞士唯一的百科全书博物馆,不容错过。
从英国公园正南方的查尔斯·加朗街入口开始,展品展示了从早期历史时期到现代文明的发展,主要是考古发现、艺术和装饰,其中一楼的考古和二楼的绘画最为重要。最有价值的是康拉德·维茨于1444年为日内瓦大教堂创作的祭坛画《捕鱼奇迹》。在这幅画中,耶稣在水面上行走,远处是萨列夫山。很明显,画中的水是日内瓦湖。据说这是欧洲艺术史上第一幅可以分辨出原始风景的画。其他展品包括埃及木乃伊、中世纪织布机、大量古钱币、该地区古代家具、彩绘玻璃、盔甲武器等。,涵盖所有西方文化。
景点列表:万国宫、印刷厂、花卉钟、杰特喷泉、日内瓦湖、圣彼得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