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嘉庚的事迹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侨领、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生前,他被毛泽东称为“海外华人的旗帜和民族的荣耀”。下面是我与你分享的陈嘉庚的故事。欢迎阅读学习。

陈嘉庚简介

1.海外华人家庭

陈嘉庚,原名陈嘉庚,6月1874 65438+10月21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区),华侨家庭。祖父陈茂举(1795 -1856)一生没有出过国,但在集美社会只是“俭而自足,勤而自足”。陈赞举有三个儿子,第一个是仲英,第二个是朱颖(1836 -1876),第三个是白起(也就是陈嘉庚的父亲,字英如松)。三兄弟都去过南洋星洲做生意。莹莹年轻时在莱(新加坡旧简称,下同)开了一家米店。陈嘉庚父亲的出生日期不详。推断他于鸦片战争后1909年死于集美。陈何时出国不得而知。他与孙厝夫人的婚姻应是19年70年代初,1874年生于陈嘉庚,1889年生于陈景贤。

至于陈南渡后如何创办顺安米店,因资料缺乏,难以详知。根据学者们的推断,陈在童年时来到他哥哥的米店工作,并从节俭中积累资金,因此他在20世纪70年代创办了顺安公司。除了米业,长袖善舞的陈还经营房地产,经手硕鹅厂,开辟黄梨园数百公顷,建立黄梨厂,向欧美国家出口成品。1900是陈所在行业的巅峰,所有行业资产超过40万元(币)。陈在实业上的成功,为后来自己创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基础。

2.商业轶事

陈嘉庚17岁(1891岁)时,漂洋过海来到新加波谋生。起初主要在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干了13年。陈晚年实业失败,顺安于1904倒闭,欠债权人20多万元。陈嘉庚接手没落的家族企业后,在1904创办了菠萝罐头厂,号称“新李川黄梨厂”;创办一家日清公司,该公司还经营一家菠萝罐头厂;自营适度米店。那一年,陈嘉庚的弟弟景贤来到新加波学习商业,管理钱乙米店的财务,负责新立川菠萝厂的生意。1905年,陈嘉庚创办了“日春黄梨厂”(也做冰)。1906年,陈嘉庚投资恒美米饭厂,在浮山花园套种口香糖。通过兄弟俩的共同努力,在1905以来的三年里,分别获利(利润)5万元、4万元、13万元。

当时新加坡的法律规定“父亲的债务免除偿还”,但以信用为重的陈嘉庚宣称“决心长期做下去,能做到的,一定会还清,以免后悔”。面对财务下滑,陈嘉庚苦苦挣扎了四年,终于取得了一些利润。他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寻找债主。到1907,他已经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的债务。这件事成为新加坡华商史上的一大佳话。当然,当时有人骂他“傻”,但他说:“中国人信任世界,绝不能在外国人面前丢面子!”"我们中国人总是信守诺言,做我们想做的事情."陈嘉庚“一诺千金”的美誉迅速传遍东南亚。从那时起,人们对陈嘉庚的商业道德和声誉非常有信心,并愿意与他做生意。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够在家族企业衰落约10年后成为百万富翁,与他的诚信和声誉密切相关。

3.入团

1906年,孙中山从法国到日本,经停新加坡,抵达后返回新加坡。同年6月,孙中山在中山花园主持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在这期间,孙中山第一次见到了陈嘉庚。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成立后,新加坡成为南洋革命派的活动中心。陈嘉庚通过朋友林一顺的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陈嘉庚投身于民主革命,还参加了新加坡同盟会会员的秘密会议,并与孙中山共同制定了党旗计划..这次聚会激发了他走上革命之路,并给他的一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910年春,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感召下,陈嘉庚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印象深刻,渴望进步。他和弟弟陈景贤双双剪去辫子,同一群仁人志士脱离清廷关系,宣誓签署中联书:“驱逐鞑靼人,恢复中华,建立中华民国,平均有权,坚贞不渝,起死回生。”如果你有这个,你会受到惩罚。“加入中国联盟已经成为陈嘉庚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后,他遵循孙中山的革命宗旨,唤醒华侨,支持民主革命和振兴中华的一系列活动。

4.橡胶大王

橡胶第一次从巴西移植到马来西亚时,他花2000块钱买了种子,种在菠萝园里,然后大规模种植。到1925年,他已拥有15000亩橡胶果园,成为华侨中最大的橡胶殖民者之一,被称为新马橡胶大王四大先驱之一。之后,他开了一家橡胶制品厂,生产胶鞋、轮胎和日用品。在国内城市、南阳和世界各大港口设立了100多家经销商店。他还经营着碾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鞋厂等。,拥有30多家工厂。鼎盛时期(1925),业务范围远至五大洲,员工三万余人,资产12万元(约一百万两黄金)。

他发起了橡胶制品的大规模生产,促进了华侨民族工业的发展。他开辟了橡胶制品等产品直接出口的国际市场,是第一个打破英国垄断资本垄断的华侨;他还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后来由于日本橡胶制品在东南亚的降价倾销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他的企业最终以1934告终。

5.支持抗战

1937 10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会议救济祖国受伤难民委员会”,任主席。1938 10,在李清泉(他曾写信给陈嘉庚,说南洋华侨应在香港或新加坡设立总赈署牵头募捐),一个印尼人庄希言(他

他还致信陈嘉庚,请他成立新加坡华侨协会(目的与李清泉相同)进行倡导和说服,并致电国民政府行政院(庄希言致信陈嘉庚后,致电行政院建议由陈嘉庚领导华侨组织筹赈)。陈嘉庚出面联络东南亚各地的华侨代表,在新加波开会,成立“东南亚华侨联合会,筹赈祖国难民”,陈嘉庚当选主席(李清泉、庄希言为副主席)。他带头捐款买债买物,精心策划组织,使南侨总会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为祖国筹集了约4亿元的资金。此外,他还组织地方救济组织,向前方战士捐赠御寒衣物、药品、卡车等物资,并在新加坡、重庆等地投资兴办药厂,直接供应药品。

65438年至0939年,应中国要求,招募3200多名华侨机械师(汽车司机、修理工)回国服役,在新开通的滇缅公路上抢运中国抗战急需的战略物资。

1940年,他组织了一批从南洋归国的华侨到重庆、延安等地游览。特别是访问延安后,陈嘉庚的正统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如实地发表了《延安观感》的讲话,赞扬了陕甘宁边区的新气象。通过对国共两党管辖区的考察,陈嘉庚认为“中国的希望在于延安”。

6.遣返服务

1949年,应毛主席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看到伟大的祖国站起来了,他决心安下心来,为祖国建设服务。他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他年逾八旬,驾遍祖国大江南北,艰苦奋斗,投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促进海外侨胞爱国团结,鼓励他们支援祖国和家乡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他生前讲过“办集美学校,捐300万给国家”,多次呼吁祖国统一。临终之际,他还对台湾省的回归深表关切,体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赤诚。国家还为此设立了陈嘉庚科学奖。

陈嘉庚的教育

重视教育。

陈嘉庚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而且是一位毕生致力于教育国兴的教育家。当陈嘉庚的事业达到顶峰时,他只有大约1000-2000万元的资本。在当时的中国企业家中,有很多人比他更富有,但陈嘉庚是唯一一个始终如一地为国家和民族慷慨解囊,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的人。正因为如此,黄炎培先生曾说:“唯一发了财的人,就是陈先生。”他办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强,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罕见的。

陈嘉庚说:“人的智慧是分不开的,人的心智是参差不齐的。很清楚,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教育是几代人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任何时候都需要。”基于上述目的和动机,他不惜重金办学。

2.学习动机

陈嘉庚变得富有后,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振兴国家。他说:“国家的富强在于人民,人民的发展在于教育,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他就捐资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了提斋学书。民国三年三月,集美初级中学成立。此后,女子小学、师范学校、中学、幼儿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学院、天真师范学校相继建立,并逐渐发展起来,学校内建有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和大型体育馆。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建在过去一个偏僻的渔村里。陈嘉庚的动机和爱国情怀可以从他的《致集美学校学生的信》中体现出来1918:

“教育若弱,产业不振,民生短板。说起这个真让人难过。我们的国家现在处于一个大国的控制之下,这是一个成败的问题。既然我们不急于追赶,我们就无法逃避自然表现的淘汰。所以我在海外闯荡了几十年,生命危在旦夕,不足以让我多想。我独立于学习,以金钱为代价去做。正是这个原因,那些只在日本勤奋的人不敢放松。年轻人大多是爱国之士,但对我的兴学之意持谨慎态度,志同道合,有求必应,对国家的福祉寄予厚望,也是为了创桑。”(出版社:《致集美学校学生的几封信》,摘自陈嘉庚先生纪念册)

开办学校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了一所小学,后来又创办了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十所学校。还有幼儿园、医院、图书馆、科技馆、教育推广部门,统称为“集美学校”;此外,还资助了福建省各地的70多所中小学,并提供了办学指导。1923年,孙中山元帅大本营批复“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习村”,由此得名“集美学习村”。全国没有第二所规模如此宏大、体系如此完备的“学校”。

4.提高学费

1921年,陈嘉庚质押1万元用于开办费,每年费用分成12,共支付300万元。厦门大学创建,文、理、法、商、教五个学院17系。这是唯一一所由华侨和全国创办的大学。后来,世界经济衰退严重打击了海外华人企业。面对困境,陈嘉庚依然坚定地说:“我宁愿卖楼也不支持厦大”。他卖掉了他的三栋大楼来支持厦门大学。

陈嘉庚把他所有的钱都投入了教育。他希望有志之士不断闻讯,激励中国。所以尽管企业倒闭了,他还是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学费,艰难支撑,坚持下来。据估计,他一生花在办学上的钱达1亿多美元。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捐资助学,蔚然成风,影响深远。

5.海外办学

在新加坡,陈嘉庚也非常关心当地华侨子女的教育。1919年创办了规模宏大的“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是当时南洋华侨的最高学府。抗日战争后,创办水上航海学校、南桥示范学校、南桥女子中学。当时,一个教会要求陈嘉庚捐赠65438+万元成立一所大学,但陈嘉庚慷慨同意,但提出同时开设中文课程。

在承担集美和厦大巨额费用的同时,陈嘉庚还于10联系新加坡华侨,组织同安教育会,支援同安县创办小学40多所。民国13年,陈嘉庚将同安教育会改为集美学校教育促进部。到民国24年,全省20个县市的73所中小学得到了资助,资助总额为193227银元,全部由陈嘉庚负担。在海外居住期间,陈嘉庚极力推动创办中文学校,曾是新加坡道南学校。4年捐资建立新加坡崇福女子学校,8年捐资3万元建立南洋华侨中学,后又捐资40多万元作为学校基金。36年3月,南阳女子中学成立。

6.教育思想

陈嘉庚不仅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一是主张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倡导创办女校,让妇女上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开风气之先;第二,强调优待穷孩子,奖励师范生。他反对办一所把富人和穷人分开的学校,并尽力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学。同时,他十分注重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拔和寻找教师,奖励优秀者;第三,注重教学质量和全面发展。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注重“德智体并重”,强调全面发展;第四,他主张“没有好老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确立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他认为,办好一所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老师。“千军易得,千军难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选择教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很重视选择校长和老师。第五,为了振兴工业,培养生产技术人员,提倡职业技术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拟定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划”,成立同安教育协会和教育促进部。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过简单的生活

陈嘉庚为集美和厦大建了几十栋富丽堂皇的高楼,而他的房子却是简陋的二层小楼,又小又暗,办事不方便,但他很幸福。他的生活艰苦朴素,为人谦逊。床、书桌、沙发、蚊帐等。都是古代的。外套、裤子、鞋袜都打了补丁。他家财产百万,但晚年给自己定的伙食标准很低,就是一天五毛钱,经常吃地瓜粥、花生、豆腐干和一条鱼。他的座右铭是:“该用的钱不要吝啬,不该用的钱不要浪费。”

虽然陈嘉庚曾经是南洋成功的华人实业家之一,但他的个人生活一直非常简朴。他在自传中写道,“我个人家庭只有几千块钱,一个月的工资也足够支付。在集美盖房子不花一万块钱,他什么都没有。”但是他很有公益精神,特别是对于兴办教育,他很热心。早在1913,他就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小学,1918创办了一所师范学校,一所有小学和幼儿园的男女生中学。随着事业的蓬勃发展,他不断创办水上航海学校、商业学校、农林学校、幼师学校等。在集美,还建立了科学博物馆(现集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图书馆和医院,使集美成为一个系统完整的学习村。

陈嘉庚投身于政治。

1.早期活动

虽然陈嘉庚生活在南洋,但他始终关心中国,积极支持中国的革命活动。他结识孙中山,1910入团,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陈嘉庚担任福建保安会议主席,筹集资金支援福建,稳定了当地局势。

陈嘉庚还积极支持文化事业。他支持范长江、夏衍等人主办的《国际新闻社》、《华商报》,还汇款支持邹韬奋重开《大众生活》周刊。

1928中国济南惨案发生后,南洋华侨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声援运动。陈嘉庚担任山东赈灾协会主席,积极筹集资金帮助难民,还发起了抵制日货运动。

2.坚决抗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洋华侨救济祖国难民协会在新加坡成立,陈嘉庚当选为会长。他自己带头捐款,组织各种活动。在过去的1939年里,南洋华侨向祖国汇款超过3.6亿元。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四年半时间里,他们共捐款约15亿元,极大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日力量。

1938 10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后,中国对外交通濒临瘫痪。新建的滇缅公路成为军事运输最重要的大脑。不仅需要大量的军车,还急需大量熟练的驾驶员和汽车机械师。国民政府军委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办公室请陈嘉庚先生在南洋招聘司机和修理工(俗称“南侨技工”或“华侨技工”)。1939年2月,陈嘉庚领导的南方华侨总会迅速发出“招募汽车维修驾驶人员回国服务”第6号通知。一方面,陈嘉庚号召海外华人捐钱捐物,购买大量汽车和军需品;另一方面,他亲自到南洋各口岸进行演讲动员,广大华侨青年踊跃响应,纷纷报名。白清泉等人先在新加坡报名,马上批了30个;廖国雄、赖宇光等。率先在巴珠、蒲甘报名,当即批了50个报名者。同年2月18日,南侨机工归国服务团首批80人在新加坡出发,南侨总会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会。陈嘉庚鼓励大家:“你们回国是代表百万华侨服务的,一定要坚持下去。”。新加坡一家报纸发表告别专刊,盛赞首批归国机械师为“八十先锋”。

3.反对叛国

陈嘉庚坚持抗战到底,针对汪精卫等人的妥协方案,在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先媾和,后御敌出国”的提案。经过五次修改,电报提案的初衷被扭曲,其锋芒被削去。但仍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和广大华侨的心,也对当时重庆的交战各派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按:上述“敌未出境先媾和是汉奸”的说法广为流传,与事实不符。原提案不仅仅是11字,而是三篇100字以上的文章。汪精卫一行删除了第二条和第三条建议,第一条修改了几遍,试图模糊建议的针对性,删除为“公务员不准谈和平案件”。大会成员经过激烈讨论,认为九字修正案模糊不清,不伦不类,简直像个笑话,表示反对。最终决定的是19字,即“在日本侵略者撤出我国之前,公务员不得媾和”,成为全国政协的正式文件,刊登在《重庆中央日报》1938+01.2上。由于这是陈嘉庚提出的震惊中外、坚决反对汉奸投降和妥协的著名建议,原文摘录如下:

陈嘉庚反对汪精卫著名的投降卖国建议。

议长兼秘书(主任):

东电知道。耿有事未能参加会议,非常抱歉。

有两个提议,乞求足够数量的政治家的同意,并提交给全民公决。

第一,侵华日军撤出我国之前,所有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一般都被视为汉奸卖国贼。

2.抗战时期,大中学校禁止放暑假。

第三,应限期废除长大衣和马褂,以振兴我们民族的英雄精神。

陈嘉庚叩首(65438+10月26日)

4.参观延安

1940年3月,陈嘉庚率领南华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访华团”,慰问前线将士和后方军民,这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在1927至1940回重庆之前,他是蒋介石的坚定支持者,称“蒋介石是中国海内外四千七百万同胞所支持的唯一领袖”,“蒋介石的意志,即中国人民的意志”。所有的抗战捐款都汇给了国民政府的行政院。到重庆和延安后,他了解了中国抗战的真相,明辨是非,思想认识上有了飞跃,得出“* * *必胜,国民党必败”的结论。

陈嘉庚的延安之行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他说,这次来延安慰问不容易。国民党散布谣言,损害* * *名誉,到处设置障碍,不让我们去延安。蒋介石夸奖他,拉拢他,干涉他与中国的接触。为了查明国共两党摩擦的真相,说服国共两党团结抗战,陈嘉庚于5月31,1940到达延安。他原定在延安停留三天,正巧李铁民出车祸住院,于是陈嘉庚在延安多呆了四天。6月8日上午,他离开延安去山西剧院参观。

“当时陈嘉庚访问延安需要一些勇气。当时延安离前线近,经常遭到空袭。延安城已经被日本飞机炸了,新建的土坑也被炸掉了。空袭警报的枪声不时响起。就在陈嘉庚先生四五月份视察延安之前,王镇将军刚刚率领359旅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对晋西北河防的六路进攻,山西全境的八路军配合晋西北战场,击溃日军,歼灭敌军5万余人。在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的战备演习刚刚结束。200多名留在延安的华侨青年也在各自的学校和机关参加了演习,准备行军打仗。”

在延安期间,陈嘉庚先生参加了四次群众集会,多次会见了毛泽东、朱德等党和政府官员,并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参观了中华女子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延安荣和安塞钢铁厂、印刷厂;与财政、公安、司法等部门负责人谈话;广泛接触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校友;他还与延安各界人士和归国华侨青年进行了多次接触和讨论;参加延安各界欢迎、欢送晚会。

陈嘉庚这次到延安,经过实地考察,亲眼看到边区军民一致,官兵一致,他认为这是“克敌制胜之本”。另一方面,国民党“大后方”官员腐败,等待外援,人民疾苦无人理会,军事节节败退。相比之下,我感觉中国* * *知道海外华人的民情,而国民党却置之不理。陈嘉庚说,他这次访问延安,最满意的是真正看到了CCP坚持国共团结,坚持抗战到底,立场坚定,态度诚恳;边区各行各业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特别感动。通过这次访问,他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更加坚定。他心中的“谜”也解开了。破坏抗战、投降、卖国、丧权、祸国殃民的是国民党。真正抗日救国,维护统一完整的是中国,并得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结论。

内战期间的活动1946国共内战爆发后,陈嘉庚反对美国援助蒋介石,以侨联主席的名义致电美国总统和国会表示抗议。他还抵制蒋介石召集的国民大会,指出蒋介石“独断专行,所以不惜奉承外国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消灭异己。比之史景棠、秦桧、吴三桂、汪精卫等贼,有过之而无不及。”1947年,组织了“新加坡华侨促进祖国和平民主协会”(以下简称“民协”),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争取停止内战的斗争。

1940毛泽东向陈嘉庚描述了未来的国家:没有贪官污吏;第二,没有土豪劣绅;第三,不赌博;四无妓女;没有小老婆;六没要饭的;7.那些没有为了个人利益而组成政党的人;八不抑郁;九、没人吃摩擦饭;没有人发财。

5.老年活动

1949年5月,陈嘉庚应毛泽东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预备会议。当年9月,他作为华侨首席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6日,我在天安门门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

此后,陈嘉庚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侨务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2年8月12日,陈嘉庚在京逝世,享年87岁。葬于福建集美奥园。

看过《陈嘉庚的事迹》的人也看到了:

1.陈嘉庚的事迹。

2.陈嘉庚的三个读后感。

3.读完陈嘉庚的故事后。

4.弘扬嘉庚精神七篇。

5.贾庚精神论文集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