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朝代的墓葬有什么特点?

1,石器时代

北京周口店洞穴墓葬的发现表明,死者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某种方式埋葬的。到了新石器时代,墓葬已经有了一定的体系。

墓室一般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竖穴坑。在宗族的公共墓地里,数百个坟墓排列有序。大多数墓是单葬,也有很多墓是合葬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合葬墓往往采取“二次葬”,将多具埋骨移葬于同一墓坑。

这些死者是同一个家族的成员,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密切血缘关系。在一些坟墓里,埋葬着两具或更多完整的尸体。他们是同性,应该是兄弟姐妹。

2.新石器时代的坟墓

陶器是墓葬中最常见的随葬品,其次是石头和骨头制成的工具,偶尔会发现装饰品,有时还有谷物和牲畜。在一些墓地中,男性墓中有许多石斧、铁锹和刀,女性墓中有许多陶瓷或制成的纺车,这表明了男女在生产活动中的分工。由于地域和部落的不同,各地墓葬中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尽相同。

但在同一个墓地,每个墓的随葬品数量和厚度往往差别不大,这说明原始社会氏族成员的经济地位是平等的。但后期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例如,在少数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墓葬中,随葬的陶器多达100件,还有十几个猪头,说明墓主人的财富远远超过一般人。

3.商朝

商朝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以王上为首的奴隶主和贵族统治着一个庞大的国家。所以商代的墓葬制度有严格的阶级和等级差别,统治阶级的墓葬规模非常宏大。

商朝国王和各级贵族的坟墓都是木制的。亚洲形墓的墓室为亚洲形或平面方形。对于其他类型的坟墓,墓室平面是矩形的。收尸的葬具都是木棺,放在棺室中间。平民的坟墓,有的有棺材,有的没有棺材。放置身体的方式主要是后仰,四肢伸直。

无论是贵族墓还是平民墓,都只有一个主人,还没有发现夫妻合葬的情况。商代各级王公贵族墓中的随葬品极其丰富和精美。包括各种青铜器、玉器、陶器、漆木器、骨角等。

4.商代墓葬

商代统治阶级墓葬的一个特点是大量人畜殉葬。王上和大贵族的墓里有几十个烈士,从一个到两百人不等,包括墓主人的侍从、宫女和小妾、警卫和各种杂工。

还有一种完全是为了杀戮和殉难的“人祭”。烈士的安葬方式不一样,很多都是俯葬。马和狗是最常见的被献祭的动物。

各种墓葬在墓底中间都有一个长方形的小坑,正好在墓主人身体的腰部以下,所以叫“腰坑”,坑里埋着一个烈士或狗。即使是平民的墓葬中,也常有埋狗的腰坑(见商代殉人与人祭)。

5.战国时期

从春秋晚期开始,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春秋战国前后,中国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这种变化也体现在墓葬制度上。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很多统治阶级的墓葬都是在地面上修建土墩。坟堆一般由夯土制成,有些是方锥。

6.春秋时期的墓葬

战国时期的墓葬还保持着商周以来的形制,有些大墓甚至还保留了腰坑。一些君主和大贵族的陵墓,如平山中山王墓、辉县王维墓、邯郸赵贵族墓等,墓的两侧都有金字塔形的墓室,与商周、西周的墓室相似。

有些君主的墓,比如安徽寿县的蔡侯墓,和很多贵族的墓一样,只有一个墓或者没有墓。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在山石中挖出,是罕见的特例,但无墓道,墓形不规则。王公贵族的墓,至今还流行车马。

7.秦汉时期

汉代广泛使用横洞作为墓葬,用砖和石头建造墓葬,在形状上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这是我国古代墓葬制度划时代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始于西汉中期,首先发生在黄河流域,然后蔓延到全国各地。

在秦朝和西汉初期,贵族地主阶级仍然使用竖孔土坑墓,里面有木棺。在长江流域以及南北方的偏远地区,竖孔木墓一直延续到西汉末年甚至东汉初年。秦、西汉竖孔木墓,棺制沿袭周代礼制,等级森严。有些汉墓也用所谓的“黄肠拼图”。

8.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的埋葬制度大体上继承了汉代。但汉末战乱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阶级重葬之风不得不改。

考古调查和发掘证明,自魏晋以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的画像石墓并不多见。贵族官僚的墓一般是砖墓,有时也有石门。

与汉墓相比,墓葬布局简化,面积缩小。然而,在陵墓的详细结构和设施方面有一些新的发展。比如洛阳西晋墓有角柱和斗拱,南京东晋墓有直窗。从汉末魏晋开始,墓葬中开始流行设置棺床。

9.隋唐五代

在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地区,北魏以来的墓葬制度从隋朝到盛唐是一脉相承的。当时贵族官僚的墓都是采用倾斜式墓,包括一条长长的隧道;隧道顶部有一个天井,两边墙上有壁龛。

懿德太子墓有7个天井和8个龛位,张淮太子墓有4个天井和6个龛位,第三纪刑太常伯李爽墓有3个天井和2个龛位。天井和壁龛的数量与墓主人的官方称谓基本一致。隋代流行土洞,高级官僚的坟墓也不例外。

进入唐代后,多采用砖室,土洞墓降为低级官员或平民。普通官僚,他们的墓都是单间。除了正房,两个等级以上的高官,有时也会有一个简单的前厅。李仁之墓、张淮王子之墓、义德王子之墓和永泰公主之墓,都有两个房间。从初唐到盛唐,壁画在贵族和官僚的墓中很流行。

一般墓前两壁绘龙、白虎,墓顶绘日月星辰。其他还有鞍马、明骆驼、牛车、柱戟、步骑、官员、男女侍者、乐师、舞蹈演员等。,画在墓的相应部位,其内容和规格因墓主人身份不同而不同。

宋志明10

中原和北方地区最具特色的北宋墓是仿木结构的砖墓。北宋初年,墓中仿木结构还很简陋。直到北宋中期才达到成熟水平,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砖墓。

此后,墓室平面从方形或圆形演变为等边多边形,仿木结构从简单的“一斗三升”演变为五铺重棺,从直格子窗演变为雕花格子门。

一般为单室墓,后期较大的墓葬分为两室。墓室多以壁画或雕花砖装饰,主要表现墓主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墓主夫妇举行“闫芳”的场面(见河南蔚县白沙宋墓彩图:宴图为图),有时还有孝子故事图。

北宋后期的一些墓葬中,也有杂剧雕砖。在墓室的后墙,往往有“女门”的雕砖。随葬品很少,可能是因为各种器物都已经在壁画和雕花砖上充分彩绘雕刻。

扩展信息名人墓:

1,周墓

该墓位于老城区小寨村西,被称为古冢。清乾隆二年(1737),洞内长期下陷,墓口石额外露,上面写着:“周惠王四月二十五祭”,故确定为纣王墓。这座坟墓还在。

2.周牛墓

周先贤冉伯牛墓在白鹤村南。

3.韩赤眉墓

该墓位于白河乡万磊村以西0.5公里的邙山脚下。它是一个高约2米、直径约5米的夯土墩。它被称为赤眉墓,是赤眉军首领范崇之的墓。

4.韩嘉义墓

贾谊墓,俗称贾生墓,位于平乐乡新庄村东,罗蒙一号公路经过的大坡口西侧。

5.汉代刘宽墓

汉代阿清官员侯刘宽之墓,位于朝向洋地区。清乾隆《洛阳县志》有记载,墓名为“北邙山”。

6.韩班超墓

清乾隆《洛阳县志》记载该墓“在北邙山”。朝张洋村西有一座大墓,俗称班墓,可能是汉代定远侯班超之墓。

7.北魏冯墓

北魏徐校尉冯之墓,位于平乐乡上古村南。平乐乡上古村南邙山高阜叫凤王山(谐音为凤凰山),上面有凤王山。

该碑由冯第十二代孙宣贵、等八人于十一月九日、八日竖立。六坡村距离上古村以西仅1公里,《汪峰新庙碑》证明上古村以南的汪峰墓是可靠的。

8.北魏元瓦墓

该墓位于朝向洋向阳村以西100米处。北魏宣武帝死后,为反对胡太后篡政,元瓦和宫中总管刘藤于明太祖郑光元年(520年)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宰相周远,囚禁胡太后。

刘藤病逝后,胡太后重返政坛,袁遗去世。因为袁娃的妻子是胡太后的妹妹,葬礼是优惠的。小明帝孝昌于成州北山二年(526)七月二十四日下葬。

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墓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