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岷县自然概况

一、地质构造岷县属于西秦岭地槽北支的海西褶皱带。经过中生代燕山运动隆升和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抬升,形成了今天的地貌格局。其岩性主要为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中的石灰岩、砂岩、泥炭和泥岩。县城西南部有新生代第三纪红色岩层和第四纪黄土。洮河地区黄土深厚。出露在岷峨山、莫柘梁和吕晶镇草原上的花岗岩是印支运动的侵入岩。

第二,地层岩石

县内地层出露于晚古生代泥盆纪中期至新生代第四纪。中生代没有白垩纪。除第三系和侏罗系分别属于大陆山前相和内陆湖相外,其他地层均属于滨海和浅海相,变质程度较浅。侏罗纪之前的地层都是浅变质板岩、砂岩、石灰岩。有接触变质的黑云母片岩、绢云母、千枚岩和角闪石,以及动力变质的糜棱岩、角砾岩、磷块岩等。仅在浸没体的边缘和断层带的两侧。侏罗纪以前的一些地层受到侵入岩和断裂构造的不同程度的破坏。第三纪地层分布在断层的东北部。三叠系地层仅在断层的西南方向出露。县城分为岩和岩两部分。

第三,岷县境内发现的矿产有10多种,50多个点。

(1)金属矿物

铁矿:分布在查布镇的莎娜、乃子沟、哈扎地区。储量相对集中,品位25-35%。其他如吕晶镇草原、马务乡狮子、沈度乡石干沟、小寨沟、河套乡红花林、麻子川乡旋窝、察布镇二阳沟等分布。但储量少,品位低。

铜矿:分布在河托乡的高家山和上河托,吕晶镇的屯坝,察布镇的板沟和铜峪沟。最高等级为7.5%。

金矿:主要分布在吕晶镇金厂沟、麻子川乡八岔沟(漩窝)、索龙乡索龙口和许勤乡鹿儿坝。

铝锌矿:分布于察布镇板沟、铜峪沟、小寨乡三皇嘴、河套乡高家山、扎上、吕晶镇屯坝上七街、普马镇大磨沟。最高等级为15%。

汞矿:岷山乡措沟。储量为217.5吨。

锑矿:分布于河托乡村、路井镇碣石山、许勤乡鹿儿坝、十里镇大沟寨、干寨、西寨镇阚峰、李湛。

钒矿石:分布在河托乡上河托村附近,储量不大。

(2)非金属矿物

石灰岩:河托乡石门储量较大,目前已开发利用。察布镇的岷山、龙王台、洮河、迭藏河、二郎沟等也分布在县城附近。

石膏:产于文都乡洪水沟,储量不详。

煤炭:主要分布在查布镇二阳沟、岷山乡沙漠沟、寺沟乡老鸦山、麻子川乡分水岭、吕晶镇浪都滩等地。二阳沟储量约50万吨,为长焰煤,黑色粉末,高挥发分,高灰分,高硫,正在开发利用。麻子川流域、吕晶浪都滩等地是泥炭地,储量约500万吨。目前还没有深度开发,农民自己做暖气或者作为花卉栽培土。

硅矿:分布于薛华山、棒骨山和西寨镇关门。储量约135300吨,正在开发中。一、岷县地貌以高原地貌为特征,属西秦岭北支褶皱带。全县山地面积占88.8%,南部有长江、黄河分水的岷峨山和大拉梁。北部有洮河、渭河分水处的木寨岭、灵罗山。全境山川起伏,气势壮观。

二、1型,侵蚀切割山区:主要分布在洮河流域、普马河、巴山河及芦泾河上游,海拔高、山陡、谷深、切割浅、侵蚀中等。相对高差在400-1000m之间。山坡上覆盖着沉积、残积和第四系薄层风成黄土,水土流失严重,山脊岩体裸露,沟内阶地较少,气温较低,垂直湿润带明显。植被以高山草甸和针叶阔叶的混合井为主。林牧资源丰富。

2.高原形山区:主要分布在班哈山以东、迭藏河上游的马武广大地区,海拔2800左右,地形起伏平缓,山低而圆,相对高差约400米。山区有盆地、海滩和完整的植被,主要有沼泽、草甸沼泽、草甸草原和山地草甸。气温低而潮湿,发展畜牧业前景良好。

3.河谷和台地区:主要分布在洮河和迭藏河流域,地形平坦开阔,阶地II-III,中部为四川陆地和台地。淅川、南川、梅川,以及东部的浪都滩、后知滩,都是较大规模的川台地区。洮河中游的川台地区无霜期长,是主要的农业集约栽培区。岷县位于青藏高原边缘,是甘南高原向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大部分地区的海面抬升受大陆气团和副热带暖湿气团交替作用以及地形对大气抬升的影响,形成高寒阴湿的气候特征。强降雨、低温、无霜期短、冰雹等自然灾害。气象学具体是: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14.9小时;

最大日照时数为2456.6小时。

年平均气温5.7℃;

极端最低温度-26.3℃;

极端最大湿度为365438±0.8℃;

最热月份(7月)月平均气温为65438±06℃;

最低月,月平均气温为(1月)-6.9℃;

年降雨量451.4-817.8mm,雨季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9.4%。

年平均蒸发量为1188.2mm;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8%;

年平均无霜期90-120天;

最大冻土深度40-60cm;

最大积雪厚度40厘米;

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平均风速1.3—1.5米/秒,最大风速24米/秒;

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第一,水资源。

岷县水资源丰富,有大气降水,年平均降水量596.5毫米,接近全国630毫米的平均水平。境内有河流22条,年平均径流量42.09亿立方米。人均淡水径流量相当于全国的4倍多。河流具有海拔高、纵坡大、流量长的特点。水电资源丰富,储量32.56万千瓦,年发电量28.5亿千瓦时。

二是水系和主要河流。

全境水系分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三大水系。属黄河流域的洮河水系有16条支流,渭河水系有5条支流。属于长江流域的秋山河系只有1。有自产水的河流22条,年径流量大于654.38+亿立方米的河流2条,年径流量654.38+00-6000万立方米的河流654.38+00条,年径流量小于654.38+00万立方米的河流654.38+00条。

1,洮河:黄河一级支流。从本县西寨镇冷堤口向东,经西寨、清水、十里、岷山、城郊、茶埠、浙北、梅川、西江、小寨、中寨、堡子、威信等12个乡镇,在堡子乡占旗进入临潭,呈马蹄形,流域面积2177平方公里。

2.叠藏河:洮河一级支流,发源于流域内大良北侧。流长42.1km,流域面积827.1km2。主要支流有许勤河、绿野河、南沟河、曹子河等。,流程为许勤马子川、寺沟,郊区进入陶涛。年均径流量2.26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7.16m3/s,坡度为25.4%。

3.吕晶河(邦沙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属渭河一级支流,发源于西秦岭支喇梁北侧,流域面积713.7平方公里,境内流长54.8公里。主要支流有沈度河、刁沟河、柯台沟河、夏河、李和河,年平均流量65438±0.28亿立方米,平均流量4.05立方米/秒,比降65438±0.4%。

4.纳纳河:自产的第三大河流,也是洮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班哈山西侧,全长28.8公里,流域面积279.8平方公里。流道、粮道、茶道;主要支流为二阳沟、三沟、四沟、伊人沟、哈利的沟水,多年平均流量5600万立方米,平均流量1.77立方米/秒。比例下降了20.8%。一、土壤特性与类型岷县土壤包括13个土壤类型,19个亚类,45个土壤属,59个土壤种。

(1)土壤特性:全境土壤包括地带性土壤、中苔原土壤、荒漠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西北的洮河流域属于甘肃中部黄土高原南部,有黑土、埂土、黄绵土。西南和中部大部分地区属于甘南高原边缘,有亚高山草甸土、山地暗棕壤和黑土。秦岭东部分布着黑土、灰褐土、黑钙土、山地草甸土等。具有中国各种土壤区划交叉过渡带的特征。

1.黑土:分布在海拔2500-3000米,涉及22个乡镇。占地253.7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7.3%,是全县主要土壤。土壤颜色为黑灰色,土质疏松,结构良好。

2.黑垆土:主要分布在海拔约2100-2700米的洮河沿岸的山地、河流、高原和河谷地带,面积89.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6.7%。土细而不粘,松而不散。

3.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2700米的鹿井、沈度、河套、寺沟等地的阳坡和旱沟梯田上,面积18.4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52%。土层厚50-65,438+000 cm,多为壤土。

4.山地暖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2600-3200m的许勤、索隆、马屋、普马等山地阴坡,总面积20.6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85%。土壤湿润,淋溶效果明显。

5.灰褐土:主要分布在东部海拔2100-2600米的马武、索隆地区,面积35.7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66%。土壤湿润疏松,表层腐殖质含量高,含砂砾。

6.高山草甸土:分布在全县海拔3000-3700米的西南部,面积3.3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63%。属于砂壤土。

7.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在全境海拔3200-3500m的东部、南部和西南部,面积67.4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2.57%。植被以高山灌木和杂草为主。

8.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普马、吕晶、索龙、麻子川等海拔2500-2900米的平缓山地或赛亚裙地区。面积13690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54%。适宜的作物主要是小麦、青稞、蚕豆、马铃薯和油菜。

9.黄绵土:黄绵土,又称大白土、黄白土。占地面积2.3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45%。土层较深,土质疏松,颜色偏黄。

10、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2260-2800米的班哈山西部,面积10780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01%。草根粗,植物根多,暗红色腐殖质层,中浅色,粘性结构,稍紧多孔。

11.沼泽土:是地势低、排水不畅、母质重、地下水位高的泥炭层,常呈季节性或长期积水状态。泥炭层上面是草根层。底层为潜层,呈灰蓝色或青灰色。分布在杜朗滩、侯智滩、吕晶景清滩、索龙陡子滩、麻子川十字沟,面积3.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65%。

12,新近纪土壤类型:分布于洮河、叠藏河等河谷。占地4.5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85%。是近期河流冲积耕作熟化形成的土壤。

13,粗土:除沈度、岷山、威信外,其余19乡镇均有。分布面积10.210,000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9%。一般地形陡峭,侵蚀严重。

第二,生物学

(1)植物

1.木本植物:全县有乔木和灌木139种,隶属于32科62属。树木64种,其中主要用材树种有云杉、冷杉、落叶松、油松、华山松、柽柳、刺槐等。

经济树木包括胡椒、杏、桃、李、苹果、梨和核桃。果树多分布在洮河台地和普马、马武河谷地区,以及海拔2500米以下的半山区和坝区。

2.草本植物:646种,隶属于87科324属。其中饲草520种,主要有珠芽蓼、高羊茅、雀麦、毛草、紫花苜蓿、黄芪、密花苔草等。,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好。

3.药用植物:岷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盛产200多种中药材。其中,当归以其高产、优质而闻名海内外。贝母、红芪、黄芪、大黄、秦艽、羌活、人参、柴胡、升麻、防风、黄芩、党参等。都是名贵药材。

4.粮油作物:粮食作物包括冬小麦、春小麦、马铃薯、蚕豆、豌豆、扁豆、青稞、燕麦、燕麦和荞麦。小麦主要产于洮河两岸的川台地区和马务-普马河谷地区。该县海拔2800米以下的山区广泛种植喜凉作物,如青稞、燕麦、蚕豆和马铃薯。其中,蚕豆已经成为拳头产品,开始打入国际市场。

5.蔬菜:周敏有30多种蔬菜,以后不断引进,在塑料大棚里推广。到现在,已经有几百个了。有蕨菜、辣椒、辣菜、河马小厨师、狼肚菜、蚕苔草、灰树花、枸杞、苦豆子等20多种可供食用的蔬菜。

(2)动物

1.野生动物: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有蓝雉、麝、穿山甲、苏门羚、马冠鹿、云豹、野山羊、猞猁、水獭等。此外,还有熊、野猪、豹子、黄鼠狼、兔子、狐狸、狼和荆棘。野生鸟类包括鹞、鹰、鸽、喜鹊、金鸡、野鸡、猫头鹰、杜鹃、啄木鸟、鹅和鸭。鱼鳞有大嘴鱼、银鱼、石斑鱼、牙鱼(鹿井)、长江鱼、蛇、蝎子等。

2.家畜和家禽

家畜:牛、奶牛、牦牛、马、驴、骡子、猪、羊、兔、狗和猫。

家禽:鸡、鸭、鹅、鸽子和蜜蜂。一、冰雹:岷县地势高,地形复杂。由于大气环流的影响,水汽在高空低温下形成冰雹。地形上,冰雹迎风坡多,背风坡少,北坡比南坡多,山比四川多。从时间上看,夏季伴有冰雹的强雷暴随时出现。这种雨密度大,来势猛,是这个县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从1970到1980,平均每年冰雹受灾面积达到65438+万亩以上。城关区每年冰雹7次,最多15 (1959),最少1。每年的5-9月是冰雹的高峰期,尤其是6、7月份,正是农作物成熟的时候,一旦发生冰雹灾害,往往就没有草的收成。有时会导致山洪暴发,冲毁农田、道路和房屋,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1984年8月25日,一场冰雹造成30多万亩受灾,惨不忍睹。

冰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据灾情统计,河套、吕晶、黄金山是冰雹多发区,平均每年受灾面积约2万亩。十里、文都、中寨为次生冰雹灾区,年均受灾面积约654.38±0.1万亩。其他轻灾、少灾地区,年均受灾面积不到0.5万亩。冰雹和雨水在境内形成了三条固定路线。第一条从西北进入,经堡子、威信、中寨、西江、梅川,被东大山(365,438+000米)阻挡,分为两条支流,一条——拖斗、河套、石家台,另一条经茶港延伸至郊区、寺沟南。第二条从霸王山出发,经彪马、洪雅至沈度、黄金山、吕晶。第三条从临潭入境,经清水、十里、岷山、许勤,出县。

第二,洪水。

洪水灾害有两种类型:

一个是暴雨。强而集中的降雨、山洪和泥石流摧毁了农田、村庄、公路和桥梁,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另一种是大范围长时间的连阴雨造成的。一般发生在5月-10,雨天约半个月,降水量88.5-123.4 mm,河水上涨,冲刷河堤和田舍。

第三,冰冻灾害。

受西伯利亚东南部冷空气压力和极地冷空气南下影响,引发寒潮天气、霜冻、土壤冰冻等灾害。

霜冻:俗称“黑霸”,地面温度在0℃以下,多出现在春季作物发芽和幼苗生长期。特别是4月8日的晚霜和穗满时的夏秋初霜。霜期较长,约240天,郊区无霜期约123天,东山区无霜期约90天,山区无霜期约70天。

冻土:岷县土壤冻结时间长,厚度大,一般发生在6月底165438+至次年3月。地温在0℃以下,有时会影响晚秋块根作物的收获,推迟春播日期。东山区更为显著,冻土厚度在79 cm以下,冻结时间在100天以上。洮河下游的中寨、堡子冻土层厚度不到75厘米,冻了54天。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5℃,冻土相应增厚。一般阴坡比阳坡厚,结冰时间比阳坡早。

第四,干旱。

干旱多见于洮河沿岸的川坝地区,包括查布、梅川、西江、中寨、堡子、威信6个乡镇。山区一般不怕干旱。从农时来看,一年中危害农作物的旱象有三种。

春末干旱:指4月上旬和中旬的“空雨期”。

初夏干旱:即从长夏到至日的前半个夏季。

夏末干旱:只危害蔬菜和当归,对农作物有利。

第五,病虫害

农作物病害主要有21种,其中小麦病害有三锈病、白茎病、红黄矮病、黑星病、全蚀病、线虫病等7种。马铃薯疾病包括晚疫病和轮纹病。当归的病害有三种:口病、水腐病和干腐病。油菜病害包括花叶病、白粉病和根腐病。

害虫12种,其中小麦害虫4种,如粘虫、水蝇、蚜虫、细腹蝇等。马铃薯害虫有四种: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和蝼蛄。蚕豆害虫有两窝马;当归害虫有三种:金针虫、蛴螬、地老虎。油菜害虫包括跳蚤、蚜虫和菜青虫。

此外,还有20多种因野生草籽飞散而造成的草荒灾害,如鼹鼠、老鼠、狐狸、兔子、野鸡等。

第六,地震

岷县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的北带(兰州-天水带)。是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部1987所列的11县(江苏郫县、宿迁、新沂,山东郯城,甘肃岷县、宕昌,四川冕宁、甘孜、康定,云南洱源、寻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