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概论

美丽乡村建设概论

美丽乡村建设介绍,我们现在的主要目标是乡村振兴,几乎每年都是重点话题。乡村振兴的要素之一就是美丽乡村建设。下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美丽乡村建设介绍吴城镇庄妍村1美丽乡村建设

庄妍村位于吴城镇东北1km处,总面积9.7km2,有19个村民小组,27个自然村,676户2476人,党员49人。庄妍村靠近吴城镇,这得益于小城镇的建设,同时保持了农村风味。乡村纵横交错,池塘星罗棋布,村庄绿树环绕,民风淳朴友善。

20XX年,围绕“建设美丽乡村,享受美丽心情,实现美丽生活”的建设目标,庄妍村一手抓美丽乡村建设,一手抓扶贫,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一,群众“加”治村的动力。植物是生命体,必须好好对待,才能长出果实;一个村庄也应该视之为生命,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它的“心”,这就是现在庄妍人对村庄的认识。

首先是把群众带出去。两次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信阳辛集、唐浩等地参观学习美丽乡村,开阔视野,用审美理念指导创作的韵味和韵味。

二是让群众动起来。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多次召开会议,集全村之力,共商创建,将村民的意见建议吸纳到规划建设中,改变了过去“村里办事,群众看着办”的局面。

三是凝聚力量。通过正面宣传引导,激发了群众以村为家、追求美好的愿望。为支持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30多户群众自愿无偿提供2亩多土地和近千棵树木。

第二,整治梅村“合适”人居。投资165438+万元,“点、线、面”结合推进村庄整治。“点”,即以“两园一池一亭”为重点,在村南建有枫叶园、桐年园两个休闲园,占地近8亩,在村西建有三个月光荷塘,在校门前建有“梦亭”,方便学生转移。“线”,即以村庄主干道为主线进行环境整治,硬化道路500米,铺设生态砖1500平方米,新建沟渠1170米,种植绿化3500株;

“面”就是表面上的村容村貌的整治。通过反复工作,改变了群众乱扔垃圾、在大门口建猪圈的生活习惯,在村内闲置区域铺设绿化带500平方米,改造庭院20户,门楼8户,围墙5500平方米。

三、党建活村的“监狱”基础。庄妍村党支部以“稳定大局、夯实基础、负重拼搏、持续发展”为精神支撑,着力打造“一站式、一网、一室”党建综合体,即建设便民服务站,推进党建网络智慧化,建设多功能活动室,引领谋事氛围,干事队伍锻炼,吸纳成就事矛盾,通过“美丽乡村”、扶贫就业基地等几项硬工作,

第四,工业富村的“强”支撑。庄妍村的绝大部分是肥沃的平原,有2600亩耕地。赵庄水库总干渠由北向南贯穿境内,成为该村农业发展的命脉。以水稻、红薯、苗木、花卉、茶叶等农副产业为主,劳务输出为辅。

一是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优质水稻900亩,高产红薯1000亩。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万幸源马铃薯产业有限公司、富农茶叶合作社、槐荫苗木种植合作社三个经营主体,今冬明春可新增茶叶种植面积500亩,绿化苗木1,000亩,茶叶基地1,200亩。

三是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引导创办垂钓、农家乐、农田认领认定、农事活动等项目,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四是建设扶贫就业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引进宏达服装有限公司,提供就业岗位50个,每年为村民增加收入90万元。

第五,文化渗透“养”修身。庄妍村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有关于岩庙岭、断龙口、王坟包的古老民间故事,蕴含着勤劳、善良、智慧、正义的美好品质,浸润了一代又一代庄妍人的心灵。今天,有为丈夫和父亲服务十几年的李,有自发捐款慰问孤寡老人的刘宁,有坚持义务护林防火三年的刘。为此,两个村委会努力为群众的“美好生活”铺路。

第一,文化建设是强势阵地。投资48万元建设了占地24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修建了村舞台、健身广场、篮球场等活动阵地,配备了健身器材、常用音乐器材、广播器材等设备,组建了20人的锣鼓队、舞蹈队开展文化活动,邀请了外来的村文艺队参加。

第二,文化墙提升了村庄的核心价值。修建5000平方米的文化墙,唤起了人们对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记忆。

三是创建文明,提高素质。建立好人好事清单,组织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树身边先进典型,形成了“出门看文化,给人看”的良好风尚。

六、管理村庄“效益”的长效机制。美丽乡村的创建重在延续和管理。

一是管理机制,如村规民约、文明公约、卫生公约等。,已制定,配备50个垃圾箱和3名清洁工,定期清扫村民卫生。下一阶段,将集中开展“绿色乡村”、“轮值户”等保持清洁的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公众卫生习惯的养成。

二是决策机制,实行“四议两公开”,实行民主决策。

第三,投资机制,多渠道融资解决资金困难,通过争取上级项目支持、社会融资、借入资金等方法,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概论2美丽乡村建设的六大内容:

1,村庄规划

规定了村庄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系统规划要求。

2.村庄建设

规定了道路、桥梁、引水、供电、通讯等生活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的建设要求。

3.生态环境

规定了对水、土、气等环境质量的要求,指导农业、工业、生活等污染防治,森林、植被、河流等生态保护,村容村貌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等环境改善。

4.经济发展

规定了美丽乡村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要求。

5.公共服务

规定了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就业、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方面的要求。

6.其他方面

明确了农村文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公众参与、保障监督等内容。

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1是改变农村资源利用方式,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

2.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环境;

3.是保障农民利益和民生和谐的需要;

4.要保护和传承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5.要提高农民素质和新技能,促进自身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阶段。其核心在于解决农村发展理念、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空间布局、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农村文化传承和实现路径等问题。因此,建设美丽乡村是改变农村资源利用方式、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

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的需要。是保障农民权益、民主管理、和谐民生的需要;是保护和传承文化,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农民素质和新技能,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

美丽乡村建设概论3美丽乡村建设的六大内容:

1.村庄规划:规定了村庄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系统规划要求。

2.村庄建设:规定了道路、桥梁、引水、供电、通讯等生活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的建设要求。

3.生态环境:规定了水、土、气等环境质量要求,指导农业、工业、生活污染防治,森林、植被、河流生态保护,以及村容村貌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等环境改善。

4.经济发展:规定了美丽乡村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要求。

5.公共服务:规定了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就业、公共安全和便民服务的要求。

6.其他方面:明确了农村文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公众参与、保障监督。

扩展数据:

美丽乡村建设有以下六层含义。

一、淳化民俗。环境也可以育人。干净有序的集镇,干净漂亮的农家乐,就像一个无形的老师,提醒村民不要随地扔垃圾,不要随意破坏环境。村民们从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改善做起,尽心尽力,逐渐养成了一些好的美德,比如爱劳动,少打牌,讲究卫生。

二是培养了干部队伍。我县美丽乡村建设,镇领村,村领组,组长领农民。每个干部都有关节点和责任,都要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如何做好农村工作。美丽乡村建设锤炼了“美丽干部”。

第三,密切干群关系。通过镇、村、组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干部帮助农民搞卫生。他们聊起房前屋后的绿化卫生,然后聊起家庭困难和对镇村工作的建议。当农民和干部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村民就会开诚布公地谈,矛盾就会在基层得到解答,在基层得到解决。

第四,增强了人民的凝聚力和积极性。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通过村与组之间的观察和评价,可以极大地激发村民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向心力,村民自治组织得到了认可和加强。

五、保护乡村文化。每个村落都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了厚重的文化。其中一些文化是有形的遗迹、建筑等。,而另一些则是非物质文化。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我们意识到我们应该挖掘、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

第六,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重建农村的生产发展要素,因地制宜,把人、财、物配置到农村合适的地方,与农村丰富的资源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农村不仅要美丽,还要富裕文明。既要保持青山绿水,又要喝“清汤少水”。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参考资料:

安福县人民政府-美丽乡村建设的六层含义

1,标准化建设与社会保障。

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社会保障的无缝衔接,实现城乡社区服务一体化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高覆盖,为农民提供稳定、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

2.深度挖掘农村资源优势。

在规划中突出综合资源特色,实施乡村旅游错位发展、组团竞争,推出一批精品山村旅游点,建设乡村旅游社区,依托独特的生态农业资源,建设主题旅游区。

3.完善村庄布局规划。

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完善村庄布局规划。结合行政村调整,明确县域中心村和一般村的数量、功能和定位,优化和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发展、村庄布局、产业平台、基础设施、耕地保护等空间布局,形成“重点突出、步骤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

4.修改村庄建设规划。

按照分类推进的原则修订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要在布局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全面受益、突出重点”和“均衡化、差异化”的原则,在功能布局和人口容量、改造建设内容、项目和人口容量、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等方面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地深化、细化、具体化村庄建设规划。

5.乡村凝聚力的完善。

按照衔接配套的要求,修订完善其他相关方案。要按照衔接配套的要求,修订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努力实现各类规划无缝对接,确保村庄布局规划和整治建设规划能够落到实处。

6.保护和创造农村产品。

推进系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森林食品、农村食品的生产和认证。加强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培育和推出绿色品牌。做好农业的深化和外化,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注重“示范区”建设与发展特色农业、园林经济、农家乐旅游、农村文化产业、家庭财产经济相结合,形成特色村经济发展新格局,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