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宋江起义有没有可能推翻宋朝的统治,改写历史?

在宋江的带领下,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一件大事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对于水浒传来说基本都满足了。

在梁山伯起义期间,北宋政权已经走到了一场风暴的尽头,被辽、金、吐蕃、西夏等外部势力所包围。其中辽金经常入侵边境,对北宋政权构成严重威胁,迫使宋廷割地纳贡赔偿,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引发了爱国人士的不满,导致民怨沸腾。

对内,因为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方腊、天狐、王庆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遥相呼应,方兴未艾。其中,为了祈福宋徽宗儿女,粉饰太平,在蔡京、童贯、高俅的鼓动下开展的“艮岳”工程,直接导致了江南方腊起义,诞生了《水浒传》的故事(“花石纲”被迫从民间建“艮岳”园)。

还有,北宋重文轻武(这和北宋政权的获得方式有很大关系),军事实力薄弱。在联金抗辽之战中,在战场上不堪一击的表现被金国看得一清二楚,这也为金灭宋埋下了伏笔。对此,“高俅”等人作为皇军和国家军队的首脑,应负直接责任。这些家伙在训练期间制造了许多噱头来看起来不错。他们经常事先制定好蓝图,安排好位置,按照剧本进行演习,愚弄不懂军事的惠宗皇帝。

《水浒传》第十章、第十一章描写梁山好汉水泊:“山东济州,管一水乡,地名梁山伯,河港一千,方圆方圆八百里...山中满是巨浪,水与远方的天空相连...妨碍了官兵,还有无穷无尽的断头口。挡贼是很多森林。鹅卵石堆积如山,苦竹炮密集如雨,深港水枝,芦苇摇曳...破锦亭上有愁,聚义堂前有杀气……”

从水浒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水浒是天上掉下来的据点和堡垒,易守难攻。

据《水浒传》记载,百单八水浒将由36颗最高日星和72颗地星组成。这108个人是金兰,是兄弟姐妹,他们非常团结,互相拥抱,为了忠诚,他们可以成为连命都不要的热血英雄。水浒传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口碑不错。它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它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说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问,既然梁山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前提条件,为什么还说梁山永远无法推翻宋朝的统治,改写历史?

那是因为梁山缺少一个最重要的关键条件——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这和梁山好汉宋江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说,起义军只有三种结局:一是推翻现在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二是起义失败,被朝廷镇压;三、接受招安,投降加入朝廷。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梁山能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对外与方腊、、王庆等叛军(不建议与金、辽等会“汉奸”的外部政权接触),步调一致,共谋利益,互报发展,攻城掠郡后建立稳固的后方根据地,而不是抢了就走,那么鹿死谁手。

但宋江走了第三条路,投降朝廷,接受招安。

当时毛主席说“宋江是投降派”,一点也不冤枉。这位先生是封建礼教的守护者。作为曾经的体制内成员,起初为了清白和名声(其实都是贼,只是一个在庙里,一个在江湖)而不愿加入梁山。后来被迫落草,经常唱《忠义》。晁盖死后,他迫不及待地将“聚义堂”改为“忠义堂”,并在他的鼓动和引导下演起了《为天》,梁山相当多的人称赞并默许了接受朝廷鹰犬的想法。这就是所谓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的认知局限,是梁山的悲哀。

英雄每次屠狗,都是最忘恩负义的书生。历史证明,所谓的社会精英,在斗争的坚定性和观察问题的实质上,往往不如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坚定准确。例如,李悝建安告诫宋江说:“今天的求爱和明天的求爱已经冷却了兄弟的心。”后来他干脆说:“他赵家做的事,大宋朝皇帝都做了,龚铭的兄弟也做了。”

如果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自从宋江主政梁山,就注定了投降朝廷却不被人看的失败。所以,在宋江的领导下,梁山绝不可能推翻大宋朝廷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