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水城的历史发展

水孕育生命和文明。明清时期,聊城因水而兴,长达400余年,被誉为“运河古都”。当时,聊城运河水运发达,经济文化繁荣。明朝高级大臣、少保亲王礼部、东葛大学士余所撰《东昌府城复修碑》有“万货汇聚,江北一城”、“曹湾之咽喉,天之肘”等名句,代代相传,被誉为“江北一城”,成为沿江九大商埠之一。聊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交汇之处,人文资源得天独厚,保存文物400多处。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临清运河钞口、明代光岳楼、清代山陕会馆、三国时期的曹植陵等都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海源阁由清代江南巡抚杨以增创建,以藏书珍贵丰富著称。许多为中外读者所熟知的经典名著,如《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中的故事,都发生在聊城。优良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名人,包括战国军事家孙膑、初唐著名人物马周、哲学家吕才、宋代医学家程无忌、明代文学家谢榛、清朝开国元勋傅以渐、著名抗日学者吴训、张自忠、领导干部楷模李苦禅、季羡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