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汗的历史
绥德想起了宋朝有名的抗金名将韩世忠。现在绥德县城中心的十字街上有一座高大的石像。韩世忠,绥德人,因愤懑忧郁而死于故乡,大概当时隶属于尚军。他在尚军的时候,有两个人在绥德。两人都不是绥德人,却要把灵魂永远托付给绥德。
这两起2200年前的凶杀案,是秦朝的傅肃和蒙恬。2200年来,他们被埋葬在绥德。他们应该被后人称为“绥德汉”吗?傅肃是秦始皇的长子,蒙恬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将军,两人都是忠义之士。可惜两人都是在秦始皇死后自然死亡。
秦朝的将军蒙恬安详地睡在大理河北岸。2200多年后,这里成为绥德一中的校园。陵园东望二郎山,西望马鞍山。它被称为风水宝地。阿沁将军生前令匈奴闻风丧胆,死后,校园和学生过着宁静的生活。
绥德境内,有一座小疏山。在山体的一个斜坡前,竖立着一块普通而朴素的墓碑,上面刻着“秦福书墓”四个大字。墓地周围种了一些柏树。但是地下杂草丛生,非常荒凉。让人不敢相信这是秦始皇长子的墓,还有傅肃的墓!因为,比起巨大的陵墓,他的父亲秦始皇在骊山修建的第一座帝王陵墓,简直是天壤之别!
中国历史上极其黑暗残酷的“焚书坑儒”事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对此,有脑子的人都认为这是秦始皇的疯狂,却没有人敢站出来制止。只有善良的儿子傅苏对此深感忧虑。他亲眼看到了这一悲剧,他为此感到非常遗憾。傅肃勇敢地告诉父亲:“天下之始,远方领袖未集。所有的学生都背诵孔子的教导。现在,恐怕天下不安。”
一向刚愎自用的秦始皇听了大怒。他立刻派傅肃去尚军监督孟天俊。秦始皇死后,赵高与李斯合谋,给子伏肃假圣旨,要他死。伏肃死了,赵高给孟天假圣旨要他死。蒙恬不信,但怀疑里面有诈,找绵军申诉,却遭到反驳。孟天各部劝孟天举义旗造反。为了对得起秦始皇接见他的恩情,蒙恬虽然手里握着几十万兵权,但至死都不肯听命于他,于是违心服毒,惨死在扬州(今陕北子长县)。三军将士无不怒而泪下,将蒙恬移葬于绥德大理河西岸的一处风水宝地。他们用自己的战袍做了一个高耸的土堆,这样在将军死后,他们就可以面对在他之前离开的儿子傅肃的坟墓,他们就不会孤独了。
如果让时间回到2200年前,在这里,在一个稀疏的小山头上,在儿子傅肃的住处,发生了一件令人发指的冤案。
没有这个大的不公,中国的历史将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后人面前。因为,秦始皇的20多个儿子中,只有长子傅肃博览群书,贤惠博学。那么,如果有这样的如果,会有伟人帝国的诞生吗?那么,西汉繁荣之后,东汉的衰落会如期而至吗?
时光不会倒流。历史经不起质疑。
没有如果。因为历史不存在如果。傅肃、蒙恬死后,又过了400年。在混乱的东汉末年,出现了这个高大、狂放、威武、眉宇间透着阳刚之气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就是吕布。但是,怎么看年轻的吕布,那张俊脸,总显得有些轻薄。要是吕布的身上有孟田将军麾下驻守绥德的三军忠义之将的血就好了!“米脂婆姨绥德汉”就是吕布。可惜吕布被散落各地的民谣记住了,是个可能的绥德人。关于他与绥德有关的生与死,没有任何历史记载。
立足绥德,面向世界,依托绥德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城市旅游休闲名片——中国陕西绥德黄土风情园是可行的。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能代表绥德的主导文化符号有:民俗、天下第一笔、尚军龙城、军事重镇、石雕剪纸、旱码头、五龙世家。修建时提出世界前三:在山门入口处修建世界上最大的石狮门,将世界上最大的石磨和石磨放在合适的山头上。为了贴合绥德厚重的历史黄土文化和简单明了的品牌定位。最大的石磨表现了劳动人民是推动历史车轮的主人,最大的石磨表现了民以食为天,宇宙在运转的主题。最大的石狮,正在诠释着绥德汉的阳刚之气,他浑身是铁,敢为天下先。打造窑洞式休闲娱乐别墅,集民俗风情、地方名吃、居家生活体验(农耕体验、羊肠小道游)于一体的现代农家乐;打造尚春县的李广寨、旱码头邮局、义和店、骆驼店、骡店、邮局、官帖等文化元素;打造集食、住、娱于一体的四星级商务大厅,在功能设计上可接待大型会议、举办高级宴会活动、品茶、看教会会议;打造全球首个笔会,以蒙恬制笔为卖点,实行年会制,定期举办以笔为媒的文化论坛,挖掘、弘扬、提升厚重黄土文化内涵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作为一座文化名城,绥德有着丰富的文化特色。蜿蜒的巨龙诉说着一个文明的过去和未来;高耸的牌楼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的荣耀;神秘的石头走廊展示了这座古城的演变和发展。今天的绥德蕴含着无限商机,热情淳朴的绥德人张开双臂期待着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