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的历史沿革
南齐粤领20县:临漳、合浦、苏龙、百良、安昌、盐田、凤山、南流、定川、祁宁、北流、陆川、马门、岳重、高星、永宁、康杞、吴春里、福昌、泗竹。
田亮监狱元年(502)后,越州府迁至合浦县(浦北县泉水镇旧州)。大同元年(546年),统率永宁、苏龙、福昌、泗渚、盐田、陆川、祁宁七县。
陈越洲领导合浦、百良、凤山、苏龙和定川县。隋大业元年(605年),越州改名泸州。
大业三年(607),泸州与贺州(今雷州半岛)合并,称为贺州。同年,贺州改名合浦县,隶属扬州,辖11县,郡治合浦县。
唐武德五年(622),合浦县改名越州。同年合浦县部分县设安昌、藁城、大连、大都,均属越州。
贞观八年(634),越州改名连州。越州发展历程
隋大业元年(605年),废除总统制,改武州为越州。大业三年,越州复为会稽郡。
唐武德四年(621),会稽郡改越州,设总督府。总经理为、姚、尹、宋、吴、瞿、李、闫、丝绸,11。越州直领惠济和诸暨两县。武德七年,总督府改为总督府,督管五州。省内的耀州是余姚县,山阴县是另外一个地方。越州直管惠济、殷珊、诸暨、余姚四县。武德八年,阴、盛两省,山阴县;越州总督掌管岳跃和梧州。
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10路,杜泉、台、建设、阔等六州划归江南路。
开元二十一年(733),天下道数15。江南路分为东西两路,越州划归江南东路。
天宝元年(742),越州复为会稽郡。甘源元年(758),会稽县归越州。同年,江南东路分为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浙江东道我们的大使驻扎在越州。
贞元元年(785),析会稽郡恢复为上虞郡。贞元三年,浙江东道复设,石木洲改为浙江西路。浙江东道辖越、吴、曲、明、台、楚、文七州,治越州。
中和三年(883),浙江东道观察使,赐我义盛军使衔。光启三年(887),改为微生军。辖越州。
甘宁三年(896),平东昌改越州为东府。
五代,属吴越国。梁开平二年(天宝元年908年,吴越),越州升为大都督。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回归宋朝,宋朝对五代制进行了打击。越州仍称大都府越州镇东节度使。
道道三年(997),全国分15路,越州属两浙路。熙宁七年(1074),两浙路分为东西两路。浙东道辖越州,辖钱江以南的南越、芜湖、衢、明、台、楚、文七州。当年九月,合并为两条浙江路,九年分,十年合。
建言三年(1129),两浙路分为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两浙东路仍归其管辖。四年四月,宋高宗驻越州,取“绍大歇,丕许百年繁华”之意(宋·徐孟新《三朝北盟》),次年正月改绍兴。越州的官、兵、民在向朝廷表示乞额时,模仿唐德宗在兴元元年将凉州改为兴元府,同年十月,越州升为绍兴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