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袁崇焕,真的是因为幼稚而死的吗?
但是明朝人不这么看。至少在他被凌迟处死的时候,北京的官民大声欢呼,甚至争着要他的肉来解恨。
历史上有岳飞、于谦的冤死,但没有民族英雄死得这么冤。即使他被困不得不死,清醒的人和奇怪的天气变化也能证明他的清白。但袁崇焕却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他死时,全世界都咬牙切齿,认为他罪有应得。
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袁崇焕死得冤吗?
▲袁崇焕。石在奇很丑,画像美化了他。
1
袁崇焕的反对者认为他死得冤。
清朝改命明朝后,第一次为袁崇焕拨乱反正。一些清朝内部档案显示,袁崇焕是被皇太极的双重间谍凌迟处死的。这一说法在乾隆年间撰写的《明史》出版后公开。
大意是,后金的决策层故意让两个被俘的明宦官无意中听到袁崇焕与后金有黑幕交易,然后释放了这两人。按照满人的想法,宦官们回国后,自然会跟主子通风报信这种惊人的阴谋。
这个反制措施从策划到实施都很粗糙,具有很强的阶段性效果。考虑到后晋的伟大领袖都是从努尔哈赤那里拿来《三国演义》作为兵书的,就不难理解他们的灵感从何而来了。
总之,反制奏效了,但效果并不好。证据是崇祯杀了袁崇焕,主要罪名没有一项与之相关。与敌人合作?。
乾隆不会管那么多,只是认为老祖宗制定的巧妙计划成功了。问题是,乾隆为什么要为袁崇焕拨乱反正?
甘龙自己说:?袁崇焕的督军吉僚虽然和我们进退两难,但还是忠于自己所做的事。当时他处于黑暗状态,钱也花不完,以至于重生,深感可怜。?
这里隐藏着两层意思:一是清政权的来源。袁崇焕被冤杀,说明明朝?你在发呆吗?所以在清朝是合法的。第二,任何时代的统治者都需要忠臣。乾隆提倡忠君思想,所以要为袁崇焕、史可法等忠君先烈平反,号召手下将士学习袁崇焕的好榜样。
2
袁崇焕不是死于双重间谍,而是?你变了吗?。
1629年,已故金天聪可汗皇太极率军层层越过明军设防的关宁防线,从虞姬镇突入明朝内地。为什么?你变了吗?。皇太极的奇袭,不亚于在北京投下一颗原子弹。
从1619萨尔浒之战战败,到11,明、金之战都是在边疆打,无论打得多苦,打得多急,帝都的官民基本都没有感觉。皇太极打城门的时候,半个多世纪没有经历战争和流离失所的北京市民和朝廷官员,面对满州僧人的烧杀抢掠,并没有把边境的烦恼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这就好比,对于晚清的东北人来说,鸦片战争不是战争的开始,而是甲午战争。他们眼中的汉奸不是齐山,而是李鸿章。
帝都的官民心态在过去的变化中是一致的。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哀叹后金的强大,而是陷入了边防军袁崇焕的猜忌和怨恨。
恰在此时,后金流传的关于袁崇焕的谣言起到了发酵的作用。袁崇焕人事彻底崩溃。全社会怨声载道,诋毁袁崇焕。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当时朝臣和京城内外都称袁崇焕为汉奸。
虽然袁崇焕在城外与后金搏斗,被人用弓箭射得像刺猬一样(幸好他的盔甲够厚),但朝廷就是不让他和他的军队进城休息。
然后崇祯召见袁崇焕,守城的士兵放下一个筐,把他放在城墙上。
叛逆?袁崇焕被抓了。
▲崇祯皇帝。他主导了袁崇焕命运的起伏。
三
年轻的崇祯是个聪明人。他把袁崇焕关在牢里几个月,他被控几项罪名,但在谣言和官怒民怨中没有一项被提及?与敌人合作?。
可是,为什么崇祯不为袁崇焕澄清谣言,却非要他去死呢?
很多文章认为,民意和党争影响了崇祯的决定。在醉君看来,这种影响毕竟有限,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崇祯自己认为袁崇焕死有余辜。
你想,皇太极已经被杀在北京城下了。这么大的变化总得有人负责,这么大的羞辱总得有人背黑锅。这个人不可能是皇帝本人,所以只能是皇帝任命的官员。
这个人不是督察员袁。他还能是谁?
有一个小插曲可以反证。袁崇焕死的直接原因是要为自己的变故承担(背)责任(锅):负责处理袁案的兵部尚书梁廷栋,本来想抄斩袁崇焕,却被告发。袁的罪从何而来?不就是敌人攻打北京吗?在我看来,尚书反反复复服了六次,拿兵部的没有一个侥幸逃脱的。现在袁无能,下令惩处,然后倭寇包围北京,先照顾龚三家。?梁庭栋设身处地,脊背肯定是凉的,所以强烈建议给袁减刑,以免害了三家。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朝廷官员对袁崇焕被定罪的原因心知肚明。在当时,改变自己的自我被视为与后金战争以来最大的军事失败。按照当年辽东军事失败被判死刑的巡抚的例子,自身的改变足以导致袁崇焕被定罪,刑轻死重。
▲崇祯登顶后,迅速消灭宦官势力,可见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四
对于袁崇焕的严重变态表现,崇祯对他的惩罚是重于轻的。深层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幼小的心灵被这个中年大叔伤害了。
崇祯判袁崇焕,第一个打头的是?委托不起作用,只能靠欺骗?。这就相当于宣布君臣之间达成了协议。结果,崇祯发现自己被袁骗了。
这个约定在很多史书上都有记载,版本也差不多。简单来说,就是崇祯元年(1628),原辽东巡抚袁崇焕,被闲置了9个月,被重新聘为辽东巡抚。在崇祯召见的对话中,袁崇焕在年轻的皇帝面前吹嘘,说给他五年时间,让后金得以平,整个辽国得以恢复。
当时有人私下跟袁崇焕说?辽五年后?该计划表达了严重的怀疑。说得好听点,你是傻逼;说得好听点,你就是个职业傻子。与明朝和后金的实力相比,明朝要遏制后金的攻势并不容易,更不要说收复失地了。
袁崇焕也知道这一次忽悠的太大了,于是连忙向崇祯提出条件。大明集团的CEO对这个斗志昂扬的大叔和这个非常响亮的口号非常满意。钱和食物都不缺,武器绝对好。我不听嫉妒的谣言,只相信你。之后,我给了他一把剑。
可以说,袁崇焕以一个馅饼得到了最高权力的青睐,个人地位达到了顶峰。他是一个做大事不分小节,不管的人?辽五年后?能否实现,赢得皇帝信任,有机会大展拳脚最重要。
一份最好的铺设计划,让自己坐上职业晋升的直升机,值得!
才过了一年多,后金这个创业公司就抢了市场,抢了大明集团的核心地盘。这是袁崇焕的?辽五年后??虽然五年合同还没到期,但崇祯已经没有更多的感情投入,有的只是被骗被忽悠后的愤怒。
袁崇焕除了承认还能做什么?当年在皇帝面前吹的牛逼,在皇城门口被敌人碾压,现在要用命来掩护。
▲电视剧《袁崇焕》将于明年上映。会如何把袁崇焕塑造成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五
清初文史大家张岱指出,袁崇焕的悲剧是他的性格缺陷造成的。他说广东人袁崇焕,个子矮,脾气暴躁,像只猴子。整天说大话,说大话,萌萌?。
袁崇焕在崇祯朝的表现足以让他被杀几次。
在帝国为官,无论你有多纯熟,有多不可替代,有一条红线必须始终坚守:任何事情都可以挑战,但永远不要挑战大老板的面子和权力。
不幸的是,桀骜不驯的袁崇焕挑战了他们。
杀死总兵毛的挑战了崇祯的权力。
毛龙文是否应该被杀是另一回事。袁崇焕先有所为,后犯大忌。此事上报朝廷时,崇祯大大吃了一惊。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问袁崇焕。但他毕竟年少成熟,认为辽东倚重袁抵抗,所以还是在上谕中表示支持袁杀毛的做法。然而,袁日后闯祸的种子已经埋下。
与先王讲和,挑战了崇祯的面子。
袁崇焕在给皇帝的信里说得很清楚?辽五年后?这个计划,哪一个被提到了?边上呢?意思是以和为常规,目的是实施缓兵之计,争取时间巩固边防。崇祯对整个计划表示赞同。但最终强加在他身上的一项罪名恰恰与和平有关,叫做?求财就帅,仇人开车,你不打。。
求钱?也就是和平的问题。帅吗?指杀害毛的。可以看出,他们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为了促成谈判与和平,袁崇焕不遗余力地帮助满清斩杀毛,从而解除了后金的后顾之忧。然后为了讲和,不惜放纵清军,直驱皇城大门。
崇祯强调讲和的罪名,其实是一件泄露出去的事情,很尴尬,所以这个锅一定是袁崇焕背的。和谈从来都是很难做的。世人如何看待中国去王国与蛮族土匪讲和?即使到了清末,慈禧也想和洋人讲和,但锅还得李鸿章来背。
12袁崇焕死后,历史重演。当时的兵部尚书陈新甲,秉承的是与后金媾和的原则。不料消息走漏,崇祯恼羞成怒,给了陈新甲一个?私房钱辱国?(私下议和,侮辱国体)罪名,当众斩首。
▲东莞袁崇焕雕像基座上刻着袁的口头禅,现已铲掉。
个人在军中威望太高,再次挑战崇祯的权力。
袁崇焕的精兵是从两广招募的。这些士兵能理解他的句子吗?你在哪摔倒的,妈妈?难的是什么?在我家乡的方言里,我只看到袁,而不是崇祯皇帝。袁崇焕下狱后,祖大寿部哗变,朝廷宣传也没用。最后都是因为袁的通缉令。
这样的政府官员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来应对皇帝的猜忌,早晚会死。显然,袁崇焕没有这样的智慧。可与清末曾国藩相提并论。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曾国藩的情况和袁崇焕差不多。他们是怎么处理的?既然自己没有当皇帝的野心,就干脆把手下的兵都遣散了,让慈禧太后能睡个好觉,不用每晚失眠。
六
普通人读历史总会感叹。如果袁崇焕成仙,清能否取代明值得怀疑。牛人读史也一样,所以才这么说?只要袁不走,满洲就不能在中国成功吗?(梁启超)。
其实这也没什么。朝代更替是综合实力变化的结果,不排除一定的偶然性,但绝不是一个人能改变的。明朝大局衰落,给你十个袁崇焕也撑不了几年了。
更何况袁崇焕也绝非完美。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也犯了很多低级的战术错误。可惜他综合素质不够硬。崇祯二十多岁,却没有崇祯老练。做事任性武断,偏心自负,不懂官场潜规则。凡事都不会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得失,不解决老板的后顾之忧往往会让老板不安。
这种老天真在任何时候都是致命的。
历史就是这么残酷,就算改变了什么也没有问责,不是吗?辽五年后?没有崇祯的热辣辣,袁崇焕一直在生不如死,大明一直在劫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