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出生地在司马镇大布乡。
经过多次调查和反复讨论,连最初的居住地和出生地应该是福州市仓山区连板、连埔村,村中闽江的一条小支流连江,应该是连家谱中记载的“连江”。
根据
一、“连板桥”古迹保存至今,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莲坂桥位于仓山区程门镇莲坂村甘泉山兜。南北走向,长15m,宽1.41m。桥的两侧都有单侧的台阶式桥台,桥台之间有两座石梁桥。石梁题写了一行字:“待边关连满,与夫人林十六娘为父母造桥,望国泰民安,与1911年8月3日建成的占里路共分土地。”上元是唐肃宗恒力的年号(760 ~ 761)。但上元年号只有庚子、辛丑两年,辛亥应该是大历六年。虽然记载有误,但距今已超过1240年。这座古桥是唐代中期连定居福州南台岛莲坂村的证据。
其次,据宋代编纂的《三山志》记载,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岷县人甚至被提升为秀才。宋代有连左传、连等岷县人11人,后官县人4人,淮安县人4人,均荣登进士榜。据《福州莲坂甘泉寺志》“戊戌年(878),黄巢困福州,甘泉寺为兵。立人甚至集资修甘泉寺。”根据连板村黄氏族谱,其祖先是宋末连(孙)之女。据说在宋代,这个村子的大多数人都住在连氏,并建造了豪华的房屋。近代有人在建房时发现宅基地下有一块很大的石条,估计是古代连家的旧址。连太守夫人出资修建的“蜈蚣”石板路,直到1958年大跃进才被破坏。
第三,莲坂村原在岷县开化里。顾敏县开化里位于南台岛东北部,依山傍水,河网交错,与鼓山隔闽江相望。当地地名都有“连”字或连的谐音。有莲坂村、富莲村、莲江村、临浦村(原名莲浦,明中叶石莲衰落后改称莲浦、临浦),村内河流称为莲江。“连”和“连”谐音。这些地名与《廉家谱》中“以其名命名地名”的记载相吻合。
从上述文物史料可以推断,连的第一居所是唐中期岷县开化里。宋代形成连聚落,这里的村落、山川、文物都以连或其谐音“连”命名,带有明显的姓氏标记。莲坂和莲浦的河流交错,甚至氏族人也过着捕鱼、农耕、读书的生活。唐宪宗年间,加入士行列。到了宋代,朱在廉江书院讲学,读书育人的风气渐浓。考中65,438+05进士,特衔7品,其中孙子、叔伯、兄弟均为进士,连成为当地名门望族。随着这些官员到各地为官,连的贤人从连坂、连埔迁入省内外定居,从而使连的后裔流传到南方几省,以及台湾省、港澳和东南亚等地。比如《台湾省通史》的作者连横,就是今天台湾省政治家连战的祖父。他的祖先是清朝康熙年间从漳州府陇西县万松关的麻崎社(今龙海市步文乡周村麻崎社)第27次迁都而来。追根溯源,他的祖先是从大田县迁来的。大田县始祖连胤是岷县连祐的第五孙,五代末年(约960年)迁至大田县葵城村定居。连氏后裔的这一分支,一直分在龙岩、漳州、沙县、顺昌、建宁等地。宋初年,连祐的后代连广宇在湖北英山县做官,做官后定居英山。其后裔分布在浙江、福建、闽东、广东等地。在宋统治时期(1174 ~ 1189),廉江是右丞相兼护国大将军。他做官后,退居仙游县,居住地也叫“连班”。他的后代分布在惠安、德化等地。
文物史料证明,莲坂、莲浦是连姓的发祥地。为什么现在复联村只有30多户连姓人家,船民都上岸定居了?为了解开这个谜团,笔者考证了数百年前连从连班、连埔家族消失的原因,可能与以下两个事实有关:
第一,与改朝换代的杀戮有关。南宋公宗丙子年(1276)三月,偏爱偶数家族的赵、宋皇室被元军文天祥赶出临安,年轻的皇帝被朝臣簇拥着。他们经永嘉(今温州)由海路逃到闽江口,在莲浦码头登陆。五月初一日,端宗虞照在福州称帝。五月底,文天祥也赶到了莲浦,皇帝立他为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兼各路兵马总司令。文天祥在莲浦招兵,日夜操练水陆两军。一时间,联埔成为全国反袁中心。七月,文天祥到南建州(今南平市)与元军决战,后转战福建、江西。十月,元军水陆围攻福州,皇帝从莲浦浮南海逃。南宋祥兴二年(1279),雅山海战后,南宋全军覆没,皇帝跳海自尽。
其间,莲浦、莲坂的联青壮年大多加入了文天祥的抗元水陆大军,为南宋战死沙场、葬身海底。元军占领福州后,“莲坂、莲浦等地为元兵严惩之地”(《福州莲坂甘泉寺志》),连成为元兵的打击对象。为了躲避元兵的追杀,有的宗族成员从山路辗转到外地,有的乘船逃到孤岛。莲坂村里传说有连姓的人乘船逃到闽江口的琅岐岛,至今还保留着一个叫“连力克”的地名,意为“从莲坂迁来”。由于失去了安居乐业的家园莲坂、莲浦,不甘被外族统治,踏上了“元土”,从此在江河港口泛舟,成为连家船民。所以在福州的沿江和福建东部沿海,很多连姓的原船民可能就是他们的后代。
二是与“风水破了,要另择吉地”的传说有关。传说南宋端平二年(1235),她是太守廉颇孙的妻子,请风水先生找一个好风水,给他重赏,供养他的生活。地理先生吃住在贾立安,每天为太守夫人寻找“凤凰洞”。有一次,奴隶把掉进粪池的淹死的鸡捡起来煮给地理先生吃,因此得罪了地理先生。这位先生建议太守夫人修一条石板路,行善积德。正如太守夫人所说,她在莲坂投资修建了一条“高架路”:路中间竖着铺了一排石板,两边横着铺了两排石板。它离地面半英尺高,蜿蜒数英里。这条石板路看起来像蜈蚣,被称为“蜈蚣路”。蜈蚣路迎接的甚至不是提督的回乡,而是一个不同头颅的棺材。原因是元兵南下,攻城,连太守都被斩首。当时连的人都慌了,然后在境内杀了元兵。许多人被杀,人们不得不逃命。在国破家亡的血腥日子,连宗族成员都责怪“蜈蚣路”坏了“凤凰洞”,不得不远走他乡谋生。
至此,不难看出,赵宋皇帝的恩情,让莲坂、莲浦的连氏家族有了暂时的辉煌,而莲坂、莲浦的连氏家族也随着赵宋的灭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被元兵追杀,不得不抛弃世代相传了500多年的家园,举家四处逃亡。现在连板和连普都找不到活在世上的石莲的后代了。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高",连氏家族依然顽强地繁衍下去,连班、连溥氏的子孙遍布五大洲。值得庆幸的是,当年被连太守招为女婿的黄武,因为继承了贾立安的部分农村财产,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富家子弟。黄氏家族一直没有忘记与连家的姻亲,连家兴衰的许多故事至今还在连铺流传。
连生活的福建省泉港县有22个村。它们是尚流、石城、下墩、后厝、西吴、刘珊、吴边、莫林、田墩、菜头桥、安藤、社塘、前埔和后厝。
据史书记载,连氏祖籍陕西上党。根据《仙游县冯阿莲族谱》和《八头莲族谱》原谱,连姓入闽祖,字为。他住在光州固始县,是江苏常州和周野的医生。唐朝中和年间(881 ~ 885),他弃官到福建侍奉父母,定居福建福州郡。它被扩展到第九连智,谁的名字是郭斌,谁的名字是安苏。南宋孝宗任命右丞相、将军。因大臣谋反,不服三谏,退居兴化仙游县云顶山北布居,名连班。其孙,本名,由莲坂迁至全州惠安县,曾在七都占尾,是今连氏的鼻祖。距今800多年前的南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 ~ 1204)。& ltbr & gt张和全是最常穿越台湾的地方,其中很多人是从搬来的。根据杨对台湾方言区唐姓数量的考证,台湾省从65,438到0978共有28,365,438+08个连续姓氏,在台湾省姓氏中排名第7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