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

孟子(中国,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周公死了,圣人之道行不通;蒙克死了,但是圣人的知识没有流传下来。道不行,永生无善政;不传承,千百年来就没有真正的儒学...没有真正的儒家,世界将会贸易无知者,人将会欲壑难填,正义将会被摧毁。

——程颐,北宋著名思想家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处于排他的地位。每当皇帝祭祀孔子时,他总是有一位儒生陪同。他还有一个崇高的称号——“雅圣”。显然,在儒家学派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孔子,而这位大学者就是孟子。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创立的儒学,是第二大儒学大师。汉代的赵琪称孟子为“以圣人之道而居天下之大才”,唐代的韩愈主张“德”论,认为孟子是从尧、舜、禹、唐、文、吴、到孔子的道统的直接继承人。他高度赞扬孟子,把《孟子》一书视为儒家思想的入门书。南宋哲学家朱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集注》,大大提高了孟子的地位。元朝时,文宗皇帝封孟子为“邹国亚之圣”。此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政治路线,一直被称为孔孟之道,后来世人把孟子和孔子称为“孔孟”。儒家思想能够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孟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很多被后人视为伟大而有影响的人,在当时大多是凄凉孤独的,只是因为他们生前不短视,不唯利是图,为了自己,为了国家的事务,以崇高的人格风格对待人。孟子就是这样的人。他生于乱世,以“正人之心,抛开邪说,撇清关系,放出淫言”为己任,拯救世界,捍卫儒家正统。他的修身之道是对中国从易经到商周优秀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他留下的《孟子》一书告诉我们,“做人”是首先要做的,“做人”是分不开的,“做人”就是修身。“做人”的本质是人的行为必须符合“人”应有的道德规范。做人就是用道德约束自己,用道德对待别人。“圣人也是永生之师”。孟子,一个有着无与伦比的才华和德行的圣人,以深远的德行影响了世人,足以为永生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