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陶瓷和丝绸来自哪里?
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自陈朝(公元557-589年)以来,土著人就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而镇陶自陈朝以来已名扬天下。”东晋时期(公元317-420年),赵总对景德镇陶瓷的制釉、成型、烧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景德镇由陶向瓷转变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被称为“制瓷大师”,并建庙供奉。
江苏苏州——“丝绸之乡”
苏州是丝绸之乡,太湖流域有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见证了丝绸的悠久历史。公园唯亭镇草鞋山出土了6000年前的纺织品。吴兴千山洋出土了4700年前的丝织品。吴江梅艳出土了大量4000年前的纺车和骨针,以及带有丝绞纹和蚕纹的陶器,说明苏州古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养蚕和纺纱的技术。苏州在古代九州属于扬州,在于霞有五颜六色的丝绸,如用丝绸制成的“编织贝壳”。春秋时期,吴国的儿子到中原各国观礼时,曾把吴国生产的丝带送给郑的儿子。据《史记》记载,周元年(公元前519年),中国与为争夺边境桑园发生了大规模的“桑之战”,由此可见蚕桑业在当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吴国都城设在苏州,至今仍保留着与丝绸遗址有关的直隶、金范泾等名称。三国在吴栋的时候,丝绸和丝绸都幸免于难,衣服遍布世界各地。苏州丝绸已经发展成为“望国兴叹”的重要材料。南北朝时期,日本使者恳求武陟、缝芝复工,《日本国志》也记载了相应的史实。隋唐时期,苏州属于江南东路,丝绸贡品最多。当地的贡品包括葛藤、丝绵、八丝和绉丝。韩愈曾说:“得天独厚天下,而江南是千万人的家。从今天来看,浙东浙西居于江南十九,苏、宋、常、贾、胡五郡居于浙南十九。”当时有“蜀有万亩桑,吴有万台机”的说法来形容长江流域蚕桑纺织业的发展。宋代,据《宋史年谱》:“惠宗崇宁元年(1102),童贯,官至苏杭。”苏州、杭州、成都是当时中国著名的三大锦院。苏州的晋松最有名,著名的缫丝艺术家沈子凡、吴子润也是苏州人。《吴门表音》记载,元初凤雏(1078),在城内祥符寺巷修建了一座有机庙(又称轩辕宫),也有生产纱布的地方,如新罗巷、孙智纱巷(在今天的固始巷和嘉鱼坊之间)。虎丘和瑞光塔分别出土了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刺绣品、丝织经符和丝织经头。除了政府投资的苏州丝绸博物馆,还有苏州瑞福祥丝绸有限公司投资的4000平方米的丝绸文化艺术博物馆,位于苏州千年老街山塘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