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皇帝拓跋焘是如何成为战神的历史名人的?
公元424年8月,北方的柔然可汗趁着北魏元帝之死,欺负刚刚即位的北魏皇帝拓跋焘,派六万铁骑入塞。大军一举入侵北魏古都,北魏都城平城告急。
或许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年仅16岁的拓跋涛却有些激动。朝廷大臣商量什么都没用,直接穿上盔甲,带领少量禁军到前面。
其实拓跋涛不是青春年少,而是胸有成竹。早在他十二岁的时候,拓跋焘就去河套保卫长城,抵御柔然的入侵。一个孩子居然把边防军务重组的惟妙惟肖。
泰昌七年(422年)四月,14岁的拓跋焘被立为太平王,五月,被任命为国务总经理。现在刚登上大宝就被异国侵略,拓跋涛就像一只雏鹰飞上蓝天一样闻到了一大群狡猾兔子的气息。
守军和侵略军在云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迎头相撞,但柔然可汗绝对不是草原上狡猾的兔子。说他率领的六万草原铁骑是草原上的一群野狼也不为过。
而且拓跋涛的守卫数量比敌人少很多。这是雏鹰和狼的第一次对抗。
与父亲在与北方强敌作战时谨小慎微的战术风格相反,拓跋涛率兵直奔可汗钟君,却因为双方实力悬殊,被柔然军团围了50多圈。
大惧左顾右盼,拓跋涛却刚毅凝重,不为所动。近卫们意志坚定,充分发挥了远程武器优势。长弓和强弩聚焦于逼近的柔然军前锋,甚至射杀了柔然的领军将领。柔然的战士顿时乱了,拓跋涛带头突击。敌人大败,从漠北撤退。
次年(425年),因为战事刚刚过去,双方都在休整军队,拓跋焘却放弃了休整,亲自领兵突袭柔然主力。正在整备的柔然大军猝不及防,全军溃散。
就这样,北魏拉开了对柔然的战略反攻序幕,从此拓跋焘亲自率军进攻柔然13次。在这些进攻行动中,拓跋涛亲自率军,果断决策,周密部署,讲究战术,指挥灵活。或齐头并进,轻装突击,或诱敌出城,埋伏围歼,从而多获全胜。
广广四年(427年),拓跋焘率北魏骑兵攻下了夏都的通宛城,该城位于鄂尔多斯草原南部萨拉乌苏河沿岸的沙漠中。是北朝十六国时期大夏的都城,俗称“白城子”(今陕西省靖边县红墩街乡白城子村)。
骑兵攻城?巴托-陶开了一个盛大战争的先河。他把自己的主力埋伏在山谷里,带着少量骑兵到达城门,故意示弱,引诱夏军脱离设防的城池。夏军出城追击时,采纳了崔浩的计划,偷袭得手,大获全胜。
429年,拓跋焘指挥与宿敌柔然的最后一战,北魏军兵分两路。在东路上,拓跋焘亲自率领清启军长途奔袭,出其不意,很快就到了溧水(今蒙古西北翁金河)。
但军民大惊失色,拓跋涛一路带路,攻下众多敌人,可汗远遁。从此,北魏的北方边疆就安静了。历史:拓跋焘深入漠北,最终使柔然“不敢北逃,不敢南返”,“边塞止警”。后来拓跋焘打败柔然下属部落高句丽,疆域扩张一千多里。
430年,南朝刘宋皇帝刘义隆出兵北魏,拓跋焘令王会龙、韩彦直、司马秀芝等北魏将士率军抵抗。刘宋军队无功而返。
事实上,拓跋焘在对外军事上屡战屡胜,绝不是天生的神武,而是他多年治军实践经验的结果。拓跋焘经常从士兵中选拔一般人才,发挥他们的长处。从严治军,赏而不留基,惩而不避贵。
而且拓跋焘本人一生简朴节俭,刚毅自律,直爽坦率。在率军攻破大夏国都城后,拓跋涛看到颐和园的辉煌不禁感慨:“竖子之国,竟敢如此滥用人民的权力!怎么能不灭亡!”
后来,一些大臣提出抗议,希望太祖重建万通城,装饰北魏的宫殿。拓跋焘不以为然,反驳道:“古人说得好:‘身在德不殆。’赫连勃勃建立了如此强大无比的万城之城,最后却没有被我毁掉。现在天下还没有定下来,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力去战场打仗,而不是动员普通人去建造房屋的围墙。"
单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拓跋涛从来都不是大大咧咧的。
拓跋珪继位不到十年,就已经打败了当时中原之地最大的敌人,然后他又谋灭山髯,降服鄯善,向西远走。夏国灭于公元431年,北燕灭于公元436年。
公元423年,15岁的拓跋焘称帝,不择手段地继承了对外扩张的祖先制度。16岁开始进攻进攻外军,22岁灭大夏。23岁时,他占领了丘迟。28岁灭北燕国。十几年的战斗可谓所向披靡!它的疆域已经远远超过了它的祖先拓跋珪和他的父亲拓跋嗣。
在拓跋焘的血腥经营下,北魏正在逐步实现拓跋扈先辈未曾达到的理想。
在这一过程中,巴托遵循祖训,始终重视佛教。尤其是公元438年,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基本都归属了北魏,只剩下北方一个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