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历史中,将军真的如影视剧中那样身先士卒吗?
其实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况,古代的将军是不会轻易带头冲锋陷阵的,因为阵法讲究的是阵法,而阵法的运用或者说战术的运用和战术的指挥是将军的主要职责。将军要掌控全局,抓住时机,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战术,部署作战部队,才有胜算。
古人知其道,所以秦律规定:故大夫斩首者,移之。本在陈谦为一名医生被斩首,应该被流放。战场上,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是国家的希望。医生在战线前砍头为什么要受罚?因为医生是军衔的第五级,医生之上的将军是重要的军事指挥官,他的职责是军事指挥,而不是冲锋。试想一下,如果在战场上,将军不从长计议,掌控全局,洞察敌情变化,及时指挥战斗,而是以英雄的身份上阵杀敌,这就相当于放弃了指挥权,指挥系统瘫痪,使军队只能扰乱战局,输掉战斗。
擒贼先擒王,三军夺将,斩将夺旗,是军事斗争的激进措施,也是双方破敌常用的方法。因此,秦特别重视对将领的保护。在军队中,卫兵的数量根据因军事成就而被封爵的将军的级别而有所不同。商鞅定律规定,五百人的将军有五十个矮兵;指挥两个五百人的大将,他是大将之首,手下有一百个短兵。千石薪司令有百缺兵。八百石俸禄的酋长有八十个短兵;七百石俸禄的酋长有七十个矮兵;六百石俸禄的酋长有六十个矮兵。国家队长有1000个矮兵,将军有4000个矮兵。将官死,矮兵罚;如果能拿到敌人的人头,就可以免于惩罚。目的是军队的骨干和指挥系统不能缺失。
司马迁因个人遭遇而有个人英雄主义情结。但在史书记载中,很少有关于他们如何冲锋陷阵、英勇作战的故事,而大多是关于他们如何策划和指挥战斗的。指挥是高级军官的职责,带头杀人是低级军官的职责,不能混为一谈。
项羽在《史记》中是一个特例,但仔细分析,项羽勇猛无比,而且不是身先士卒,只是在最后一搏的关键战役中,成败在此一举。巨鹿之战后,无论是与秦军交战还是与汉军交战,项羽都很少上战场冲锋陷阵。他在被围攻后才被迫带头冲锋,最后走投无路,自杀身亡。
《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等历史小说的问世,契合了人们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所以这些小说广为流传,历史真相失传,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代的将军们经常捉对厮杀,经常赤膊上阵冲锋陷阵,经常一人能敌千军。战役和战争的胜败取决于将军个人的勇敢精神和战斗技巧。太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