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清礁慈济祠堂的历史沿革白蕉慈济祠堂的建筑特色
清礁慈济祖庙位于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清礁村东明山脚下。现海沧街道原属龙溪区海城县首府,因行政调整于1958划归厦门郊区,而原属同安县的角美镇划归龙溪区龙海县(海城、龙溪两县合并为龙海县)。于是,海城县清角慈济宫改为厦门市,白角慈济宫改为龙溪区(今漳州市)。
来源:厦门清礁慈济祖庭
青教慈济祖宫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供奉北宋名医吴本。吴本(979 ~ 1036),本名季华,出生于白蕉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周游世界,师从名医,选择龙池岩作为修道、炼丹、行医之地。吴本不仅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治疗病人,不管他们的地位如何,也没有报酬。宋二年(1033),漳州、泉州地区瘟疫流行,由于吴本诊所用药,幸存人数难以统计。民间还流传着吴本治好了宋仁宗母亲乳腺癌的故事,被冠以“妙真”之名,名扬天下。景_ (1036)三年五月初二,吴本坠崖身亡,享年58岁。
吴本去世第二年,即靖四年(1037),为纪念这位救死扶伤的名医,白蕉村村民自发集资,在家乡修建了“龙椅”,雕刻吴的真实形象,虔诚供奉。宋绍兴二十年(1150),宋高宗颁布法令,动用国库,派出使节监督工作,将龙桥寺改造成宫殿式寺庙,命名为“慈济寺”。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由于香客众多,又在五本炼丹修建了一座清教慈济寺,从而形成了东西两寺。淳_ (1241)元年,殿改为宫,白蕉慈济宫称为西宫,清蕉慈济宫也称为东宫。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相继封号,尤其是北宋仁宗所追求的“妙道真人”和明成。明末清初,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省,三都、白蕉民众对吴真人的信仰广泛流传到台湾省及东南亚地区。截至目前,仅台湾省就有200多座吴真人的寺庙,“台湾省保圣帝庙协会”也已成立。这些遍布大陆的寺庙,全部供奉给漳州的白蕉慈济宫和海沧的青蕉慈济宫及祠堂,并每年组织大型朝圣团举行祭奠仪式。
海沧现存的青教慈济祖宫,重建于清初。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三进式建筑,建筑面积1,305平方米。中轴线自东向西逐渐增大,前堂厚重,由檐廊、厅堂、钟鼓楼组成;中殿为正殿,内有武真人塑像,殿前有拜亭。后殿重建于1989,供奉佛、道、神。三个大厅由两边的走廊连接。宫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石雕、木雕和彩绘艺术品,体现了闽南工匠的精湛工艺。
清教慈济祖庭还保存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嘉庆十九年(1814)、咸丰四年(1854)、光绪二十二年(1896)修复四方的碑刻,是为了研究历代寺庙的沿革。
从1989到1991,台湾省吴真人的信徒捐款重建三大殿。200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魁星楼和武胜楼恢复了原有的历史状态。青教慈济公祖1988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1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与白蕉慈济宫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青蕉白蕉慈济宫”。
2001年被厦门市人民政府申报为涉台文物。
2008年,保生大帝信仰和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1被国台办定为两岸交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