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的历史沿革

196(汉建安元年)位于后关县,属于会稽县南部的一个校尉。

三国时吴属建安郡。

282年(晋太康三年),侯官析原丰县、马文县,均属晋安郡。

502-519(南朝梁中期)后关与元丰合并为东后关。

589年(隋开帝第九年),改称元丰。

592年(隋开帝十二年)改称岷县,属建安郡。

623年(唐武德六年),岷县分侯官、长溪、新宁(长乐)、马文(连江)四县。

公元631年(贞观五年),后官并入岷县。

七○二年(吴二年),恢复后官郡。

766年(永泰二年),后关西部定为永泰郡。

785年(贞元元年),梅溪场(后为闽清县)位于北方。

808年(元和三年),后官并入郡,810年(元和五年),恢复后官郡,福建郡和后官郡均属抚州。

933年,岷县改为昌乐县,后官县改为民兴县。

935年,长乐、民兴改名岷县、后官县。

941年,岷县再次改名昌乐县,次年恢复原名。此时两郡都划归长乐府。

981年(宋太平兴国第六年),岷县设淮安县,后关、岷县、淮安县属抚州。

袁属于福州路。

1580年(明万历八年),淮安郡并入后官郡,从此福建郡与后官郡并存,同属福建宁府路福州府。

民国元年(1912),岷县、后关县的行政区划仍沿用清末的划分。

5月5日,岷县、后官县废并,称闽侯府。原来两郡的事务全部由闽侯府接手管理。

闽侯府印章开于12,福州府印章同日作废。

同年6月165438+10月,岷县、后关县封复。

民国2年3月,废府,闽侯县与后官县再次合并为闽侯县,管辖相同。

取两县原名,命名为闽侯县,故名闽侯。

65438-0946年,民国35年,在部分县治地区设立福州市筹备处,县市从此划分。

1944更名为林森县。

1949年9月属福建省第四区,438+0950年6月改名闽侯县,属闽侯区。

1956 3月直辖福建省,8月改为福州市(或者,1958隶属福州市)。

1959年,闽侯属闽侯地区,闽侯又归其管辖。在1970中,该区域被更改为一个区域。同年6月,闽侯地区迁至莆田,改称莆田地区。

1970年,闽侯县划归莆田地区。

1973年6月5日起,闽侯县划归福州。

民国二十三年九月,闽侯县钱莹等刘力的光宇、高协、秦人、江左、邵会、治德划归昌乐县。

民国25年,闽侯县的琯头8乡和石川、沪江2乡划归连江县。

民国二十九年,小若、犹大、安仁熙、大溪、北溪、马洋、张洋、郑石划归闽清县。

32年,小左调回闽侯郡。

民国35年,5438年6月+10月,福州被定为县城。

县政府先后设在福州西涧、闽侯徐溢、上淦和螺洲。1970年,县人民驻地由罗州镇迁至甘蔗镇。

闽侯闽县部分在宋代分为12都城,在元明时期分为凤池西、凤池东、金、金安西、高盖南、高盖北、崇山东、崇山西、华凯东、华凯西、赞县、安仁12都城,清代保持不变。后关县部分宋、元、明、清都是桂枝、东晓、小喜、叶盛、修仁、永安、东太平、西太平、石门、武陟等乡镇。淮安县部分地区在宋代被划分为10个乡镇,如感应、崇野、灵山、霸州、成平、石峰、积德、后关、乐瞳东、乐瞳西等,元朝仍沿袭其旧风格。

24年,分为鼓山、南岗、凤山、胡大四区。

民国34年,撤销地区部,辖27个乡(镇)。

1949分为开民、麻江、闽亭、虎屿、上干、南岗、南屿、后关8个镇,以及松谷、双月、平原、西宝、京平、金山、凤岗、晓南、沐源、通口、九峰、官园、甘蔗、白沙、左洋。

1949九月属于福建省第四区。

1949 65438+2月,从福建省第四特区闽侯县,将西堡、金平、双月、松谷、江南、江北、白湖、双湖、平原、开民等乡划入福州。

1952至65438+2月,从第四特区闽侯县划出鼓山、洪山、盖山、新店,划归福州市人民郊区行政公署管辖。

此时,本郊区所辖的建新、琅岐、亭江、程门和岭头、环西、廖宏等乡镇仍属闽侯区闽侯县。

1956分为程门、马尾、南屿、白沙、尚干、雪峰、石牌七个区。

1957,11,撤销城郊行政公署,原辖18乡镇调整为10乡镇,隶属福州市人民委员会。

1958年9月,恢复建制,称福州郊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59年7月改为福州市人民委员会郊区行政公署,隶属关系不变。

1960年3月,撤销城郊行政公署,分别在鼓山、新店设立区人民委员会,隶属福州。

红山公社分鼓楼区和台江区,盖山公社分仓山区。

1962 1郊区行政公署恢复后,上述区和合作社归其管辖。

此后,城郊革命委员会、北峰区革命委员会、菜地革命委员会(后改名为市周围人民)和城郊人民* * *相继在这个城郊地区成立,都隶属于福州。

1955年5月,从闽侯府闽侯县,划入徐溢、五山、番禺、杨琪至福州。

6月,1956,县石牌区桂阳乡丹阳村划归福州。

1958年4月,永泰县杨野乡划归闽侯县。

1956年3月,撤销闽侯区,闽侯县直辖福建省。

1958 165438+10月5日,改为福州。

1958实行人民公社,分为18人民公社。

8月8日1959,恢复闽侯区,闽侯管辖。

1970年,闽侯县划归莆田地区。

6月5日起1973,闽侯县划归福州。

1960 1月,从闽侯区闽侯县马尾公社到福州。

1961年11月,建新、亭江、琅岐、北峰四个公社从闽侯特区闽侯县划到福州郊区。

在1970中,特殊区域被更改为区域。同年6月,闽侯地区迁至莆田,改为莆田地区。

1970年6月由莆田区闽侯县花城门公社到福州市朝阳区(即仓山区,原郊区于1970年2月废止)。

1983分为14人民公社和1镇。

1984,真正的行政机构分离,公社分别改为乡(镇)。* * *原来有四个镇,11个乡,后来又增加了一个小乡,五个乡相继改为镇。

2000年,闽江乡将公婆、胜利、建兴、闽亭、建亭划为马尾区。

闽侯县辖甘蔗、白沙、靖西、尚洁、南屿、南桐、向倩、上干、青口9个镇和汀坪、李阳、小箬、胡大、红卫、竹岐、闽江7个乡,有7个居委会,311个村委会。

2003年,闽侯县辖9镇7乡:甘蔗镇、白沙镇、南屿镇、上干镇、向倩镇、青口镇、南桐镇、尚洁镇、径溪镇、竹岐乡、红卫乡、李阳乡、胡大乡、汀坪乡、闽江乡、小箬乡。

2004年,全县辖9个镇、7个乡、323个村,总人口665,438+50万。

2005年2月5日,岷江乡撤销,并入向倩镇。

合并后的向倩镇辖潘阳、兰埔、贞丰、凤岗、观前、双龙、杨霞、七尾、兰城、后山、付逸、步洲、三溪口、门口、肖家岛、陆家、中院、姜钟、咸安20个新村委会,镇人民驻地不在。

9月27日,撤销闽侯县甘蔗镇建制,成立甘蔗街道办事处。原甘蔗镇的行政区域为甘蔗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域,甘蔗街道办事处设在原甘蔗镇所在地五福村。

2005年,闽侯县辖1街道8镇6乡:甘蔗街、白沙镇、南屿镇、上干镇、向倩镇、青口镇、南桐镇、尚洁镇、景溪镇、竹岐乡、红卫乡、李阳乡、胡大乡、汀坪乡、小箬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