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美的历程

李泽厚先生描述了从古代图腾到明清绘画的美学细节,将中国几千年的民族艺术展现的淋漓尽致。人类对美的追求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会不自觉地用我们的行动表现出来。美不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但生活中充满了人们对美的感受的具体表现。

一部好的美学作品,既能告诉我们美学,又能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而《美的历程》在阅读中给我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间。

本书第一章,从远古图腾时代的原始巫术文化,为我们拉开了人类审美的序幕。这段遥远的历史是我们今天很难想象的,落后,野蛮,愚昧,整个世界充满了野蛮。但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当时的一些遗迹中看到对美的追求,不成熟、原始,却又独特、抢眼。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原始人之所以染红戴红粉,已不再是对大红动物的生理反应,而开始有其社会巫术礼仪的象征意义。”正因为在原始人眼里,红色有着极其特殊的社会和宗教意义,未必被视为审美意义,正如作者所说,“不是为审美而造的。”但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凡事必有因。虽然我们不知道原始人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种醒目的、强烈刺激的颜色,但我们可以相信,这样的选择不一定是出于纯粹的生理本能,而是一种对性的心理偏好。这个观点也适用于后来几百年的原始歌舞。

在第二章中,从吴孟时代到青铜时代的凶猛之美,一件古代的青铜装置,它代表了时代赋予它的社会地位的象征意义,也显示了一个时代人们对美的理解和感受。当然,线条优美的汉字同时出现,开启了书法的艺术舞台,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饕餮青铜为例。“铸铜人是体力劳动者,甚至是奴隶”,一些大型青铜器的制作要由上百个奴隶来完成。如果代表统治阶级威严、力量和意志的饕餮图案是这些奴隶设计的,是否说明奴隶能够理解统治阶级的审美精神?答案可能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可以肯定的是,与以前相比,青铜时代的人类已经具备了明显的、自主的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同时,它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将奴隶制社会的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青铜印章上雕刻了凶猛的猛兽,用野性的气息表达了美好的一面。

再看一遍。从第三章开始,这本书为美进入了一个文明时代,美表现为一种文化产品和一种哲学精神。在多姿多彩的先秦精神中,充满神秘色彩的楚文化是最具特色的。在当时的社会中,中国南方处于落后野蛮的地区,甚至在第一阶段神秘巫术的条件下,充满了浪漫神秘的意味;随着时代的发展,数百年后,想象力奇特、情感炽热的中国文化,凝聚着中国两千多年思想史中最重要的精华。即使是看似颓废的道家精神,本质上也不是对生命的否定,而是对生命另一种热爱的另类展现。儒道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艺术观念。无为的精神使中国艺术注重内在的、精神的、实体的美,这也是中国人审美的独特创造爱好;现实生活的残酷,使人们不得不在宗教的因果循环中,在今生和来世中寻求精神的喘息和心灵的慰藉,这也是佛教艺术由盛转衰的过程。人们对佛教的疯狂而粗暴的信仰,成长在一个愿意忍受今生种种悲惨苦难的时期,发酵在对统治者压迫的逆来顺受中,最终在来世达到神一般的超脱和解脱。

美的历程也是人类文明的历程,美学包含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正如作者所想,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变化;不是由艺术本身决定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现实生活决定了他们。所以,考察一个时代的文艺,首先要考察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美丽的文化依附于各种文明,从宗教到文明,从钢铁石墙到衣服和羽毛,生活始终是一个美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