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尽管自由主义在中国的盛衰不一,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其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念从未改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与中国的对抗,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排斥,决定了自由主义在中国命运的历史必然性。

1,精神自由和政治权利。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的“自由”,是指一种自主的、不受外界压迫和限制的精神自由;一种追求自由舒适的精神感受。这种感觉绝不等同于他们所追求的个人政治权利的自由。

2.道德的“人”和个体的“人”。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的“自由”,强调的是道德意义上“人”的自由,强调人要有人格尊严,觉得自己有使命,不能随便忽视自己。西方自由主义虽然主体也是人,但它强调个人“人”,把个人自由作为终极价值诉求,强调个人尊严、自由和权利的源泉只在于人本身,认为自我是目的本身,他人只是实现我的目的的工具,把人的目的和工具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3.关心人民和法治下的民主。自由派崇尚自由是个人选择,是满足个人经济政治利益的现实需要。鉴于过分强调个人自由权利可能导致社会失序和混乱,自由主义者极度渴望和呼吁秩序,希望政府能够有法可依。相反,中国的传统文化,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稳定出发,更注重民心,注重行政权力对现实生活的控制。

4.社会至上和个人至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由价值取向是基于国家和整体的利益,强调个人自由融入社会;西方语境下的自由认为,有序的法治社会只是实现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工具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