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中国网络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如下:

一是线上渠道的增长倒逼实体百货供应链重新整合,初始化效率稳步提升。

2003年淘宝正式诞生后,网购迎来了高速发展期。随着网络零售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网络购物的价格优势和便利性吸引着人们逐渐从传统的线下零售转向线上渠道。从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来看,近五年来,网络零售市场交易比重稳步上升。

从2012年的6.3%增长到2016年的14.9%,对实体零售形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但传统百货的营业收入增速大幅放缓,远低于网络零售规模30%-40%的年均增速,市场份额下滑。根据美国零售业发展的经验,2016年美国电商销售额为3710亿美元。

占零售总额的8%左右。整体来看,美国的网上销售比例较低,网购市场整体规模有限。零售还是主要来自实体店。基于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量的比重已经超过10%,网购市场增速放缓,电子商务市场容量可能逐渐进入饱和期,对实体零售的冲击减小。

从百货业的周期来看,美国的百货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虽然百货公司销售额占零售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从2000年开始,销售额一直保持在65,438美元+0,700-2,400亿美元,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国百货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

百货业绩仍处于微涨状态,有望通过调整布局和渠道下沉继续提升渗透率。参考美国百货店的发展,未来中国百货业将迎来更多的调整和整合,但总体而言,百货店作为重要的实体零售渠道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

开展深度合资,整合上游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了应对线上渠道对传统零售的冲击,与优质品牌供应链深度合作,向产业链垂直延伸,成为百货业转型升级的普遍举措。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合作。

一方面可以减少进货的中间环节,促进渠道的扁平化,更好的整合资源,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消费者反馈及时调整生产,减少库存规模和市场信息反应的时滞,实现上下游互利共赢。

二是区域经济框架下的“货田”立体发展

1,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充分承接和助力消费升级趋势的演进。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快递业业务量连续6年保持50%左右的增速。随着交通物流的发展,一二线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有利于三四线城市承接大城市转移的产业。

消化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剩余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从零售的角度来说,也有助于货物的中转和运输,提高供应链的效率,为消费升级提供必要的条件。随着三四线城市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正在从大众产品向高端产品升级,高端产品的品类增速远超大众产品。

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注重数量消费,更注重品牌效应。而三四线城市还处于品牌连接期,品牌认知度不高。此时,百货业作为三四线居民品牌接触的重要媒介,可以帮助消费者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建立品牌认知。

实体百货通过渠道下沉,可以给三四线城市带来更多更高端的品牌选择,百货本身的资质也可以保证商品的正品和品质。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三四线城市居民的工作时间和通勤时间比一二线城市居民少。较慢的生活节奏和较低的生活成本使他们有更多的闲暇去购物。

中国的报告还指出,三四线城市的居民比一二线城市的居民购物更频繁。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虽然仍低于一二线城市,但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上涨趋势,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还会有更大的上涨空间。三四线城市客流和交易量的增长强于一二线城市,说明三四线城市消费和购物的潜在增长空间巨大。

2.消费升级推动国有品牌发展,传统百货发展自有品牌带来长期盈利预期。

国内化妆品市场空间广阔,外资品牌面临增长瓶颈。国有品牌正迎来增长拐点。以化妆品市场为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日化产品消费市场之一。虽然近两年行业销量增速有所下降,但整体产能还是很可观的。2016年限额以上化妆品零售总额达到222190万元。

日化市场高度市场化。早些年,许多国际品牌借助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进入中国市场,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然而,基于高渗透率,外资品牌的进一步增长遇到了瓶颈,驱动力不足。

相比之下,经历了20多年残酷竞争的国有品牌,虽然市场份额较低,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优势。在这种消费升级的带动下,人们对本土品牌的关注度有所回升,有望为国有品牌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