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解中国“衡水三绝”和藏式餐具的大虾吗?

衡水三绝

金鱼、后殿刷、鼻烟壶

衡水宫廷金鱼是北京“金鱼许”第十代传人许先生培育的中国金鱼。

一、中国“金鱼”的起源与变异

金鱼是中国的国宝,它的祖先是野生鲫鱼。

明?崇祯本《本草纲目》推断金鱼始祖曰:“金衡赶到庐山,见湖中赤鳞鱼,亦如此。”这也是现有资料中发现“红鱼”最早的时间,约有1700年的历史。李时珍还记载了金鱼的品种,如鲤鱼、鲫鱼、泥鳅等,其中“泥鳅”最为罕见,“金鲫”最为耐久。从宋代开始就有牲畜,现在到处都是人养人玩。"在宋代,金鱼主要是金橙色的普通鲫鱼. "“金鲫鱼”是金鱼的原名。当时人们对鲫鱼鲜艳的颜色充满了神秘感。宋开宝年间(公元968年),吴越国秀州(嘉兴)第三刺史丁彦赞在嘉兴城外的一个池子里发现了金鲫鱼,此池改为放生池。除了金鲫鱼,池子里还有其他的鱼和龟,都是禁止捕捞的。从宋代开始,大部分金鲫都被运到官员贵族的小池塘里饲养,养鱼业也应运而生。南宋爱国将领孙(1214)所写的《史记》中,记载饶趣事:“今有渔人可将鱼换金,鲫鱼为上,鲤鱼次之。当你参观的时候,你经常把石头切成水池,放在房间里玩。问及此事,秘不肯说。或者云用城市通道里的小红虫喂所有的鱼一百天。初白如银,二黄如黄,久则金黄。我还没来得及检验信不信。不要有墨印的雪亮漆,比如玳瑁鱼,文采特别令人印象深刻。“当时金鱼有鲫鱼和鲫鱼,但为什么人们会认为金鱼的祖先是鲫鱼,而不是鲤鱼呢?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日本生物学家石原等人用金鱼和鲫鱼的血清做沉淀反应试验,证明金鱼和鲫鱼是同一物种。中国的陈震教授也指出鲫鱼和金鱼属于同一个学名。)的《鼠蒲》(公元1241)和吴的《陆》(公元1274)都记载了饲养和贩卖金鱼的行业——活鱼,以及在城市污水坑里用红虫虾喂养金鱼的情况。鱼讲究挑选不同的金鱼,不知不觉开始了人工选种和保存。但是到了宋代,金鲫还是野生的,丹畜塘养鱼也不是一般人能养得起的,金鲫变异很慢。

金鱼的巨大变异和优良品种的形成,主要是生活条件的变化和人工选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公元968年出现“金鲫”这一名称,说明鲫鱼最初只是从灰色变成金红色,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和饲养。到1214,出现了白色和杂色两个品种,此时只是颜色的变化。公元前1276年以后,使用木盆和陶罐养鱼趋于普及,金鱼的活动空间变小,游动缓慢,饲料完全靠人力供给,为其身体和器官发生巨大变化创造了条件。到了1547,金鱼不仅养在盆或缸里,还被限制在水面附近40-50厘米。水温的调节、饵料的供给、污物的清除、淡水的更换等。全靠养鱼人的技术。这种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促使金鱼的生理、发育和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狭长的身材变成了圆而短的蛋形,强壮的单尾鳍变成了柔软的长而斜的双尾。有的背鳍不全,有的干脆没了。形象与先人大相径庭。金鱼在名称上脱离了鲫鱼二字,被称为五色鱼、纸鱼、朱砂鱼、火鱼,最后统称为金鱼。到了1643,金鱼变异成了双尾、五花、双头、长鳍、短体品种。从1848到1925,开始有意识的人工选种和育种,出现了大量记载金鱼杂交遗传和育种方法的著作。金鱼从眼睛、头部、鳞片、鳃、鳍、体型等各部分变化多端,有凸眼、瞪眼、水泡眼、朱砂眼等。这一时期出现了墨龙井、狮头、鹅头、观天眼、疱眼、枕、翻鳃、蓝紫珠鳞等优良品种。从1163到1925,19种金鱼* * *发生突变,双尾、双臀、短体、长鳍成为这19种金鱼* * *相同的突变过程和形态特征。金鱼的遗传因子是不稳定的,每次孵化出来的小鱼中会有很多外形差异明显的“外星人”,除了和父母一样的。到目前为止,稳定的金鱼品种约有162种,分为龙种和蛋种两大类。龙种是指背鳍、突眼、尾鳍大的鱼类,如龙眼。蛋种是指无背鳍、鸭蛋状体、尾鳍小的种类,如虎头、水泡眼、绒毛球、望天眼、水泡眼等。如果从进化史的角度对金鱼进行分类,应该加上草种和文种。草籽的主要特征是狭长、扁尖、小眼睛、单尾鳍,是金鱼的近亲祖先。文种是指金鱼有两个尖脑袋,一个尖嘴巴,小眼睛,背鳍,四个大尾鳍,是革种的后代。中国的金鱼养殖分为两派,一派是杭州金鱼,一派是北京金鱼。杭州是金鱼的发源地,北京进一步培育金鱼品种。

二、“金鱼徐”的故事

金鱼许家祖出生在山东省宁津县。他的祖先主要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后来,他迷上了养“小红鱼”。经过几次失败,他终于成功了,积累了很多经验,逐渐形成了规模。于是他一边铲锅铲碗,一边卖小金鱼,后来干脆做起了养鱼的生意。后来一家人搬到了济南,养鱼的手艺在济南小有名气。

相传乾隆皇帝巡游江南,回到北京。一天,他在两个太监的陪同下在御花园里休息。他漫步到放生池,看着十几条红色的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他皱着眉头问身旁的梁太监:“我南巡时在济南见过红鱼。它美丽而迷人。为什么不送!”皇帝的话正是梁太监想要的。他马上跪下,开始弹奏:“爷爷的话万岁,我有一个姓徐的阿姨,是济南最好的养鱼户。如果万岁爷喜欢,我就送他去为他养宫鱼,侍奉皇上。”乾隆皇帝道:“速来。”于是,在济南养金鱼的徐家一家老小,卷起铺盖进京。徐佳入京后,在前门外的金银池东岸的牟家井(今天坛公园北门西北一里)设立了大本营。当时坑塘多,泉水多,水质好。经过整理和挖掘,形成了近百个养金鱼的鱼坑和鱼塘,“金银池”自然被称为“金鱼池”。许的祖师爷入宫后,拿出绝活,把金鱼养得膘肥体壮,五彩缤纷。乾隆皇帝高兴得连说:“国宝真是养鱼高手,就叫你许的金鱼许吧。”从此,北京就有了“金鱼徐”的皇家称号。

许的曾祖父许的祖父在皇宫里养鱼。许的曾祖父许,和他的三爷爷,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以后,轮流挑选他们家培育的最好的金鱼品种,交宫鱼,然后由许家在宫中管理饲养。每次付宫鱼,都会被皇帝踢一脚。上交的宫鱼品种新鲜,个头大,一般在一尺左右,分量重,多为七八两。金鱼背鳍用红绳绑着,但不能损坏。宫中养鱼的容器主要是江西景德镇官窑烧制的大瓷盆,以及后来的一个用柏木制成的大木海(木盆),直径5尺,高40厘米,涂以红色或绿色油漆,三个黄色铁箍。此外,还有专门制作的16套和8套石膏盆。许、许、许、等。这一代人,每年寒露过后,在皇宫御花园的放生池中捞鱼,选种进入鱼洞(温室)过冬,但他们的生活也很安稳。住在金鱼池附近的许家勋,繁衍迅速,人口近百人,人称“许一窝”,而附近有类似住所的大庄园珍妮,则被称为“谋一斋”。因居住地分散,人称“张一片”的张氏家族成为金鱼池东岸的三大养鱼家族。宣彤退位后,徐家不再缴纳“宫鱼”,吃不到“皇粮”。为了生计,许氏兄弟分家办起了鱼场,其中有许的叔公开的泉海鱼场,家开的永兴鱼场,许的曾祖父许国桢、祖父许国森、祖父许继承了其父许开的来顺鱼场。由于时代的变迁,金鱼行业很不景气,家族生意每况愈下。许蔡丽的父亲许世英有八个兄弟。他一边经营着自己的小养鱼场,一边做杂活维持生计。作为大哥,许世英夏天养鱼,冬天拉冰,干各种杂活。他每天早上去北京南苑航空当跟班,挑个一两百斤的东西,下午在剧院当服务员卖票,晚上演出结束后在金鱼池姚家冰桥拉冰。他一年到头都在努力工作。1947、10年的一天,两个国民党病人突然来到徐佳养鱼场看鱼。他们一看,就开始乱捞,把鱼抓在手里。当许的母亲看到这件事时,她心里很难过。她跑过去抓起金鱼放回鱼缸。她和国民党病人争吵,被国民党士兵打了一拳。他们马上拿起砖头砸鱼缸,遭到了人们的攻击。第二天,两个伤兵叫了五六个帮手,拿着鞭子和拐杖,进屋就要砸鱼庄。恰好许世英刚进屋,他赶紧上前拉住了争论。一位姓张的军官认出许世英是北京大栅栏剧院的服务员,他经常去剧院白忙活,这才使许的养鱼场免遭一场灾难。闵欣的一生并没有停止许家养金鱼的传统。“金鱼徐”养鱼十年没发财,但这门手艺为什么没有停下来?老徐曼士英说:“不管我们的祖先传下来的生意是多么贫穷和困难,我们必须维持它。如果失去了,我们对不起祖先。此外,处理这样一件美好的事情让我感到舒适和快乐。没有它,我的心不在衰退,我不能像失魂落魄一样坐以待毙……”。北京解放时,徐家还提供了两根扁担,一根是老祖宗扛的,一根是乾隆皇帝送的。此外,还保留了“金鱼徐”公寓,以及在文革中被烧毁的宫廷服装、靴子和腰牌。目前只保存了一块长约一米,宽60厘米,厚8厘米的金平。

解放后,“金鱼徐”的养鱼技术受到政府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初,中印建交后不久,印度政府赠送了中国大象,以示友好。1955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迎来了他的60岁生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赠送了鹤、梅花鹿和金鱼作为“和平与友谊”的象征。当时,年仅二十多岁的(许的叔叔)肩负起了护送一百条珍贵金鱼的重任。当飞机抵达新德里时,尼赫鲁总理亲自接受了这份礼物,这是一个迷人的故事。许的父亲许世英,在1954为苏联、波兰、捷克、日本大使馆做“鱼尾”。1958年任北京紫竹院公园金鱼养殖场经理。1971年跳槽到北京天坛公园金鱼养殖场任经理。1985退休后,任北京(北京南湾)观赏鱼场经理,一生侍奉金鱼。1990年,老徐曼士英死于衡水。

衡水金鱼

老士英生前曾说“与衡水有缘,‘许’与‘衡’两个字都是两个人写的,‘衡’字中间有个‘鱼’字,‘衡水’字有鱼有水,是养金鱼的宝库”。虽然是生活中的笑话,但当我到衡水来顺金鱼养殖场,看到碧池尽头那婀娜多姿、雍容华贵、五彩缤纷、红如金、白如银的“金鳞仙子”和“水中牡丹”时,我只是感叹这种说法是真的。

许二十多岁时,赶上“文化大革命”,被“下放”到衡水黑龙港流域的一个偏僻小村。即使在这个“政治第一”的年头,他依然省吃俭用,攒钱买养鱼的书,认真研究,紧张工作之余偷偷养金鱼。1982年,许受聘于衡水市园林处,在中华公园修建金鱼养殖场。苦尽甘来,“金鱼徐”家又有了用武之地,骄傲的徐正式做起了祖业。

金鱼虽然小,但是养起来还是挺难的。从金鱼的选择和培育,雌、雄产卵的护理,鱼卵的发育和孵化,到幼鱼的护理,都需要非常细致的技术。《只生长鱼的选择》中有八句话:“健而无病,厚而匀。”尾巴大而直,眼睛整洁。身体直而圆,嘴宽。生长良好,无外伤。在水中游泳是稳定和直立的。身材格局,肥硕丰满。背鳍尾鳍,无残留或痕迹。基因稳定了才算合格。“一个好的金鱼品种,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巩固变异,保证传承。许的父亲只用一只“鹅头红”与两只雄性“齐脸红红”杂交,历经5年成功培育出标准的“鹅头红”。上世纪80年代初,“鹅头红”品种在纽约中国宫廷金鱼展上以1200美元被抢购一空。许在继承大量祖传技艺的基础上,广招优种,大胆创新。他不仅通过将红眼天珠与红头天珠杂交育成了红头天珠,还通过将红眼蛋珠与五眼蛋珠杂交育成了五花龙蛋珠,还通过将红眼天珠与红头天珠杂交育成了鱼。他根据“雄先出,雌后出”的规律,将一颗“赤龙眼球”与一颗“黑牡丹”杂交,育成一颗“墨袍红球”,被金鱼界称为稀世之品。1986 10在深圳蛇口海洋世界游乐中心举办的中国花展上,标准的“喜鹊花龙种球”,腹部白色,头部黑色,两条深蓝色条纹直向背部,受到港商的称赞,称之为“天下罕见”。1999年,许带着“王耔虎头、紫丝袍、鹅头红、红狮子头、何、鼓眼狮子头、红蝴蝶尾、紫狮子头”等25个品种近百条珍贵金鱼来到昆明世博园,为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讲解了大量的金鱼养殖知识,同时展示了衡水养殖金鱼的精湛技艺。几十年来,许培育和挽救了“红头望天、虎头水泡眼、玛瑙眼、白冠”等10多种珍稀金鱼。他培育的“紫狮头、紫袍红球、王形珍珠、红头鼓眼帽”分别被中国花卉协会和上海市花卉协会授予二等奖和三等奖。

金鱼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搬迁至衡水人民创业园西侧的来顺金鱼养殖场。水面已达800平方米,每年产金鱼数十万条,品种64个,其中比较珍贵的有“鹤顶红、王耔虎头、朱砂眼疱、鹊花天珠、白龙眼十二红斑、橙花狮子头、赤兔虎头”。衡水宫的金鱼源源不断地销往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美国和中国港澳地区,象征着和平、友谊和美丽,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金秤大使。李先念、王、林、刘兰涛、芮兴文等国家领导和外国游客参观了衡水金鱼养殖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4月6日,1989,李先念校长握着许的手,亲切地称赞他“为衡水争光”。4月20日,1998,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名誉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为鱼场题词“国宝要珍惜,世代相传”。

在我们古老的文明中,琴棋书画四雅,花鸟虫鱼四雅,丰富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今天的衡水宫金鱼,它的大气、智慧、雍容、典雅、美丽、精致,深蕴于古老文明,源于自然,让我们在物质文明的大享受中,体会到精神文明的博大精深。愿娇媚迷人的金鱼在衡水生长得更加美丽优雅;希望衡水的金鱼产业继续蓬勃发展,为人类的精神文化遗产再添篇章。

后店制笔业始于明代永乐,盛于清代。相传清光绪年间,后殿一位叫李的制笔人在北京毕庄后殿开了一支毛笔。因为毛笔的出色,他被一个热爱书法的太监所吸引。有一次,他在光绪皇帝面前推荐李的毛笔。光绪一用好,就将其命名为“宫廷御笔”,一举成名。北京的学者和官员争相购买李的“后殿毛笔”,笔庄日益繁荣。此后,后店独特的制笔技术代代相传。

后殿毛笔,又名“后笔”,古称象笔。它始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清朝被奉为御用,所以衡水被称为“毛笔圣地”、“北方书写之乡”。后殿有270余种毛笔,长而硬,刚柔并济,饱墨不滴,滑而不滞。主产于衡水毛笔之乡桃城区后店村。后殿毛笔笔尖用黄狼尾、香狐尾、南山毛、羊胡子、白马毛、牛耳毛等各种动物毛,笔杆用竹子、紫竹、斑竹、香榧竹、凤眼莲等制成,笔杆上嵌有牙、骨、角、竹、硬木等样式。生产工艺精细,款式新颖,造型美观。特别是以红木、黄杨木、象牙等材料,精心雕琢镶嵌的二龙戏珠、龙凤、凤戏牡丹、古装人物、山水花木等高档钢笔。,更像是锦上添花,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精美高雅的工艺品。深受海内外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和赞赏。

制笔过程分为水盆、零工、干工、刻字、装色等300多道手工操作。全程实行严格的验收制度,使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后店的风云、水月、小狼等多种刷子被天津港指定为“信得过免检产品”。厚典制刷畅销日本、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三百多万只。

鼻烟壶的起源

吸鼻烟的习俗起源于烟草的发明者印度。14世纪,意大利人精选上等烟叶,与薄荷、冰片等药材混合,磨成粉末,封窖陈酿,若干年后生产出商品鼻烟。

汉族人从明朝开始闻鼻烟。明末,鼻烟很少进口,只有广东有熏。康熙开放海禁,西方传教士携带大量鼻烟和装有鼻烟的玻璃瓶。吸鼻烟正在成为一种时尚。西方国家向鼻烟和玻璃鼻烟壶致敬,先是葡萄牙,然后是英国、法国等国。乾隆皇帝经常赏赐王公大臣鼻烟,所以吸鼻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鼻烟壶是专门用来装鼻烟的。为了携带方便,一般都有一包烟那么大。现存文物中,顺治成所制青铜雕云龙鼻烟壶20余件,为最早的鼻烟壶。康熙对西方手工艺品情有独钟。他吸收了一批熟悉制作玻璃鼻烟壶和画珐琅的西方人,在故宫制作鼻烟壶。鼻烟壶艺术在乾隆时期达到顶峰。欣赏收藏鼻烟壶是一种普遍的做法,鼻烟的使用逐渐次之。中国传统艺术的全部技艺:绘画、书法、烧瓷、施釉、磨玉、冶犀、牙雕、竹雕、剥漆、套料、摆件、金银镶嵌、螺钿镶嵌、黄糊等。都是用在鼻烟壶上的。在乾隆时期,鼻烟壶成为财富的象征。

鼻烟壶的传说

关于内画的形成,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乾隆末年,一个地方官员进京办事。他为人正直诚实,希望以正常的方式处理。因为朝廷官员办事效率低,不受贿,虽然等了很久,但事务还是耽搁了。当地的小官吏耗尽了钱财和食物,但他别无选择,只能呆在北京的一座寺庙里。他对鼻烟上瘾。当玻璃鼻烟壶中的鼻烟用完后,他用烟棒挖出粘在瓶壁上的鼻烟,内壁形成多处划痕。这个鼻烟壶被一个诡计多端的和尚看到了。和尚通过实验,用竹签烤弯笔尖,蘸上墨汁,在透明的鼻烟壶内壁上画图。这个奇怪的东西。

最初内画鼻烟壶是一个内壁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瓶。由于内壁光滑,不易附墨附色,只能画出一些简单的图画和图案,如大白菜、龙凤、简牍等。后来,艺术家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在鼻烟壶的内表面加水,使鼻烟壶内壁为乳白色磨砂玻璃。

鼻烟壶是怎么做的?

鼻烟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始于明代,盛于清代。内画鼻烟壶出现于嘉庆末年道光初。它是在一个透明的罐子里用一个特殊的小钩刷画出来的。最初内画鼻烟壶是一个内壁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瓶。由于内壁光滑,不易附墨附色,只能画出一些简单的图画和图案,如大白菜、龙凤、简牍等。后来,艺术家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在鼻烟壶的内表面加水,使鼻烟壶内壁为乳白色磨砂玻璃。

衡水一壶斋工艺品有限公司(原衡水特种工艺厂)是“冀派”内画鼻烟壶的发源地。成立于1972。

鼻烟传入中国后,中国人首先用传统的药瓶盛装鼻烟,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材料和制造工艺对鼻烟容器进行了改进。在使用过程中,他们发现大口小腹的瓶身更有利于存放鼻烟,可以保证鼻烟长期使用后不会变质,携带方便,而且其风格具有中国的传统美感,因此受到吸鼻烟者的喜爱。在中国的清朝,嗅鼻烟从皇帝到民间都非常流行。以皇帝为首的封建贵族极其奢侈。他们使用的鼻烟壶往往收集了珍贵的材料,并由熟练的工匠为他们设计和制造。世界上一些收藏家认为鼻烟壶是结合了中国艺术和工艺的袖珍艺术品。

鼻烟壶分为:

金属玉石有机陶瓷给料机内部涂装

简介:

鼻烟是在精细研磨的优质烟粉中加入麝香等珍贵药材,在密封的蜡丸中陈化数年甚至数十年而成。闻这种烟对缓解疲劳有一定的作用。它起源于美洲印第安人,由探索美洲的欧洲旅行者发现。它被带回欧洲,并很快流行起来。当时,法国宫廷里所有的国王、王子、公主和仆人都把吸鼻烟作为一种时尚。拿破仑一世也是一个鼻烟爱好者,据记载他每个月要消耗7磅以上的鼻烟。

衡水老白干

衡水特产老白干是河北地方名酒之一,居全省浓香型白酒之首。

衡水老白干酒的酿造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明代正式命名。衡水酒的酿造和生产在1900年间基本上没有间断过。

衡水老白干酒的传统酿造工艺代代相传。衡水老白干酒是以优质高粱为原料,以纯麦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的老五甑工艺和双排净工艺,在大桶中精心酿造而成。她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创造了典型的芳香清丽、醇厚浓郁、甘甜爽口、回味悠长的风格。今天,衡水老白干人在坚持传统酿造工艺的同时,不断研究、探索、改进,建立了一整套工艺,使产品质量日益稳定,从而使衡水老白干酒以其典型风格和浓香、酱香、清香型白酒屹立于中国酒林。

衡水老白干自古以来就享有盛誉。衡水白酒在明代有“分区三醉,坛中十香”的美誉。据说明朝嘉庆年间修建衡水木桥时,城内有一家颇有名气的德源永酒店。建桥人经常来这里聚会喝酒,喝完之后都夸:“真干净,真干爽!”后名曰:“老白干”。所谓“老”,是指历史悠久;“白”是指酒质清澈;“干”就是酒精含量高,达到67度。它的味道是“香,入口甜,饮后回味无穷”。民国23年(1934)参加巴拿马运动会,民国37年(1948)在匈牙利展出。1952年为祖国著名特产之一,作为慰问品送往朝鲜战场。

滏阳河

滏阳河发源于邯郸峰峰矿区鲁山南麓,故名滏阳河,流经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献县与滹沱河汇合后称为子牙河。全长402公里,是防洪、灌溉、排水、航运综合利用的骨干河流。

很久以前,沿河的航运和灌溉发展起来了。历史上,滏阳河是邯郸到天津的航运干线,来往船只很多。清末,宁晋县的十字河也有捐船局和仓储式旅馆,商旅人士云集。直到50年代中期,仍有货船来往,沿河可灌溉51万亩土地。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上游工农业生产大量用水,河水减少,除汛期外经常断流,航运被陆路运输取代。

过去滏阳河河道大小不一,弯曲度大,不适合来水。每到汛期,就排不出去,经常洪水泛滥。建国后多次治理,沿河修建了桥梁、水闸、涵洞,开挖了刘流分洪道,减轻了洪水对下游的压力。现在滏阳河的总库容比以前高了很多,1963年遇洪水也能安全通过,基本缓解了滏阳河的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