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简介
京西古道的历史演变
京西最古老的古道可以追溯到两百万年前,在这么大的时间跨度里可以分为四个时间段。
第一阶段:史前时期。新石器时代,古人类开始在北京西部出没,留下了许多生产劳动的生活遗址和古人类在迁徙和交流中开辟的自然道路。这就是京西古道的前身。
第二阶段:古代。在封建王朝时期,随着北京地位的提高,古代人出于军事、商业和宗教的目的,在这里人工修建了四通八达的石头铺面。随着古道建设的逐步推进,京西平原与山区之间的交通布局逐渐成熟,带来了京西文化交流和古道贸易的高峰期。
第三阶段:近代。这一时期,由于封建王朝的衰落,京西古道的修复工作停滞不前。日本为控制首都而修建的道路和建国后修建的国道、铁路,破坏了沿线的许多古道和历史文化遗产。这一时期,京西古道文化迅速衰落,逐渐被人们所忽视。
第四阶段:当代。如今,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意识到北京西部地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不同时期的历史见证。人们开始研究各种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试图复兴北京西路沿线的历史文化遗产。
京西古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京西山区石景山区和门头沟区、中心城区西部、海淀区西南部和丰台区西北部,昌平区、房山区和河北省的少数地区也会涉及。
京西路上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主要分布在门头沟区和石景山区,部分分布在海淀区、丰台区、房山区和昌平区。
京西古道位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沿途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如以潭柘寺、戒台寺等古刹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苗丰山香节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以万源铜山茶棚、明清古民居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
以长辛店、京西第一党支部等革命史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马致远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永定闸为代表的生态水利文化;以延河城和北齐长城遗址为代表的古代军事防御文化;以镇国墓地为代表的陵墓文化;
以仙堤下村等历史村落为代表的传统村落文化;以及古树名木文化、古代石雕文化、冰川划痕地质文化、古人类遗址文化。
同时,京西古道很多路线上的一些路段还保留着古道的风貌,古道遗存较好的路段也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
京西古道沿线有各种类型的历史文化遗产,记录了人类在漫长历史中的文化活动和发展,具有巨大的、多方面的遗产价值。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中普遍研究的遗产价值包括文化、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此外,历史文化遗产还具有一定的使用、教育、生态和经济价值。
在明确了北京西路历史文化遗产所蕴含的遗产价值之后,为了更好的保护北京西路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古道遗迹中有数条古商道、香道,至今仍保留着京西古道特有的“蹄窝”景观。蹄窝是骡马驮货长期踩在上面造成的。很多山路都很陡,骡马都要踩着蹄子才能爬上去。
这些蹄窝记录了古代人们交往的历史,具有重大的文化、历史、社会、实用和经济价值,需要加以保护。
非物质文化载体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和传承人、传统民间花卉、传统武术表演、民间戏曲表演、村民记忆等。
在下表中总结这些物质和非物质载体所包含的遗产价值。这些价值载体是提出京西古道保护策略的重要依据。保护这些载体就是保护顾靖西路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