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石老人小区在哪里?
石老人社区位于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中韩街道办事处东南6公里处,北临石闻山和巨佛山,南临大海,西临王家村,东临沙子口街道江歌村,崂山路穿村而过。全村共有1428户,村民4080人,包括屈、孙、王、辛、韩、黄、高、李、刘、毛、江、陈、杨、吴、徐、朱、曾等,其中屈约占全村总人口的75%。耕地1260亩,山地850亩。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高、的祖先从“云南胶底县嘎县大槐树内”迁此定居。明朝永乐年间(约1418),江歌壮曲姓的一个分支迁到这里。他们突破大山,出海捕鱼,繁衍生息,逐渐成为村落。因为南海湾有一个巨大的海蚀岩礁,所以这个村子以石老人命名。
在石老人社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多年以前,有一对叫车的父女相依为命,靠打鱼为生。一天,女儿车古坐在门前织补渔网,唱着优美的渔歌。宋入龙宫,龙王神魂颠倒,便派龟作媒人来说亲。乌龟骗车主说要把车阿姨嫁给一个聪明能干的小伙子,车主同意了。婚礼当天,迎亲队伍抬着车古的轿子出海,迎亲的人变成了兵和蟹。车老汉突然醒悟,大叫一声,在后面追。车古发现被骗,绝望之下从轿子上纵身跳入海中,化为孤岛。车老头把他追到岸边的海里,变成了一个石头老头。石老人和车古岛相距遥远,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1979年7月30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时任海军司令员叶飞、北海舰队司令员饶寿坤、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康志强、白如冰、青岛市委书记刘忠谦等陪同下,离开青岛前往崂山。当汽车停在石老人时,邓小平欣赏着这里的风景。工作人员介绍:“关于石老人的故事有好几个,人们口中流传最古老的传说是石老人和阿姨岛……”邓小平听后连说:“漂亮,漂亮。”这是邓小平游览崂山时听到的第一个民间传说。
1985年秋,当代著名诗人、作家何敬之来到青岛,在游览崂山的途中,冒雨来到海边,远远地望着栩栩如生的石老人,写下了《望老人岩》诗:“观沧海如见潮,听松涛听涛声。”风雨寻共物,石老乐。"
石老人社区村位于崂山区黄金地带,良好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面对“热火朝天”的开发形势,石老人村没有简单地把土地卖掉,而是以合作经营的形式积极参与房地产开发等建设项目,使有限的土地获得了高产出。更重要的是,石老人村了解到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经济的途径。2001,村里决定利用村东的山谷资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项目。2003年4月,在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占地400多亩的石老人观光园建成开放,成为青岛市和崂山区旅游的一大亮点,被国家评为AAA级景区。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石老人村在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业的同时,也没有放弃传统的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村西南的渔港码头,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解放后,又扩建了5次。东坝和西坝长60米,湾口西南。可停放40艘20马力的渔船,并设置海鲜收购点。石老人码头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帆船被机动船取代,木船被铁船取代,小船被大船取代。这是一个繁忙的场景。捕鱼和海产养殖仍然是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村民们利用崂山旅游景区沿线的交通要道,经营商店、饭店、旅店等。村中路两侧,形成商业街,成为游客采购、食宿的聚集地。合资企业索菲亚国际酒店已开业,引进高科技孵化器项目,正在规划石头老人生态旅游健身区。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36亿元,人均收入6150元。
石老人社区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文明建设。该村在崂山区率先进行旧村改造,投资15万余元建设了现代化居民楼,部分村民已被安置在新楼。继续进行旧村改造,精心打造既有现代规划理念,又延续青岛历史文脉,体现生态自然的特色居住区。自筹资金拓宽、硬化、绿化、亮化了街道。投资40多万元修建了100吨自来水水库。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占地21.300平方米的石老人小学,进入青岛市标准化学校行列。投资1.5万元,安装程控电话交换机数千台。投资5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38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藏书16000余册,方便了居民的文化需求。近几年为村民投了养老保险,办理了新农合。年底给每个村民发生活补助、新兵补贴、考上高中以上的学生奖学金。
石老人社区是青岛市百强村之一,多次被评为“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岛市双创先进单位”。先后荣获“青岛市文明村模范”、“青岛市十大文明街居”、“青岛市先进文化大院”、“青岛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根据2003年3月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文件,由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