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
首先要明确,美学是审美意识的理论形态。中国自古就有理论上的美学概念,但他没有“美学”这个专门的学科。
唯美一词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1750年提出的。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鲍姆园林开始的,但不能说鲍姆园林之前就没有美学。中西审美意识理论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就像中国自古就有哲学,只是没有哲学这种专门的学科。
所以,学科的历史和理论本身的历史是两回事,应该区分开来。
你的老师布置这种作业,要么是出于对美学本质的无知,要么是出于对学科系统性理论的重视——我想让你围绕系统性美学理论的历史来写。
那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美学这门学科在中国产生不了。(下面只列出大纲,多余的话不多。楼主可以为每一项补充信息。)
1,中国没有“美学”和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哲学的原因是一样的:因为缺乏逻辑体系,而逻辑和体系是哲学的基本条件。中国古代的主要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重新化身世界,重视实践理性和道德伦理,忽视形而上的思辨。可以说,中国没有逻辑分析的传统,非常缺乏理性思维。
2、从审美意识本身来说:
中国审美意识的发展受到道教和禅宗的影响。
道家有一种直觉的思维方式,而禅宗更注重心灵而不是言语。两人都主张脱离理性,蔑视拙劣的研究理论,在演讲和辩论中耍小聪明。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艺术家不重视理论探索,流传下来的文本更多的是艺术实践经验。在这些实践经验中,通常缺乏严谨的工具、步骤和方法,情感往往代替逻辑,主观估计被视为必然结论,简单的辩证法往往被随意夸大。简而言之,它缺乏冷静、客观、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紧凑的分析方法,所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学。
3.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
中国人最突出的审美标准,无非就是“韵味”二字。对于一部好的作品,中国人不一定要以“美不美”来评判,而是以“魅力”来评判。只要有魅力,长得丑总比讨人喜欢好,宁拙并不聪明。一个具有生动魅力的作品,运气、现实、情景的结合,构成了我们常说的“意境”生于形象之外,又被形象所包围,境界难以用语言表达,不屑于用语言去分析。在现在对意境的理解中,主客、内外、物我的界限被消解,与天地融为一体。古人常说“忘象”,所以审美大众很少用文字来概括自己的经历和审美体验。
4.从审美的社会性来看:
在中国,审美往往是功利的。审美的主要功能是修身养性,这是文人的理想。修身是第一个环节,是为了更大的功利性修行的辅助切入口。古代文人不重视理论体系的建设,不以思想的系统表达为自己的目的,而非常重视言行一致,尤其是对“行”的重视古人常说“文以载道”——“文”(文化艺术)只是从属于“道”,朱说“道是文之本;作家是道的枝叶,所以文艺只是作为一种工具,很少作为一个独立的本体来研究。囿于这种传统,就不难理解独立的美学无法产生。
基本上以上四点。够实用吗?
另外,我觉得楼主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参考一下《为什么中国没有哲学》之类的文章,百度可以做的,很多。因为美学是哲学的一部分,哲学包括真善美三个方面...一个不能产生严格意义上的哲学的国家,也不能产生严格意义上的美学,懂吗?
好吧,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