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第一项发明是什么?

中国100世界第一发明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进行了深入研究,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巨著《中国的科学与文化》(中译本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罗伯特·坦普尔在李约瑟博士的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与发明之国》一书,用简洁通俗的文字介绍了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以下按发明顺序介绍给你。

1,鼓:

传说在公元前3500年,中国的人们就有了人造鼓。公元前3000年,鼓是用兽皮覆盖在框架或容器上制成的。到公元前10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已经制作了一个上面绘有图画的圆形鼓。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15世纪骑兵使用的铜鼓在17世纪被管弦乐队采用。1692年,珀塞尔在给《仙后》的音乐中使用了它。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就有了低音鼓。鼓可以使节拍清晰、粗犷、有力。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制系统:

据说伏羲在公元前3000年发明了二进制。《周易》是五经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相传《易经》约公元前3000年由伏羲、周文王、周公写成,经孔丘修改成为《易经》。现代电子计算机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谁发明了二进制?《周易》中的“易数”用的是二进制。换句话说,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中国有原始农业。伏羲对我们社会的进步很大!中国北京的先农坛是为了祭奠神农(伏羲)而建,中国人在这里表达对他的敬仰。

3.绳子: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制造麻绳的技术。我们的人民开始用麻纤维做绳子。到公元初,麻纤维已经成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主要的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修发明了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从1950开始,使用人造纤维制作绳索。直径2 mm左右的马尼拉绳在5512 kg的拉力下会断裂,而同样粗细的尼龙绳可以承受13227 kg的拉力。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黄帝轩辕氏发明了指南针。黄帝用指南针在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据史料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期就使用指南针了。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说“司南”(指南针)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使用。宋代沈括在《孟茜笔谈》中对此有更详细的记载。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安装指南针。作为导航工具。在欧洲,大约是在11世纪,漂浮在水面上的磁针被用来制作指南针。1250左右,在地中海地区,罗盘的磁系已经安装在测卡上,并由中央转轴保持平衡。

16世纪,指南针被设置在平架上,在船上发挥作用。19世纪铁船的罗盘要装一块弗林德斯铁来校正船的磁力造成的误差。20世纪制造的船和飞机用陀螺罗盘。根据旋转顶点的稳定姿态与恒星有关的原理,陀螺罗盘有两个优点:因为靠近金属而不偏转,指向真北而不是磁北。1908德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这种实用仪器。最好的指南针是美国施普雷制造的。1910在“特拉华”舰上测试成功,并迅速被美国海军采用。总之,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后来流传到世界各地,为全球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5、养鱼方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知道如何养鱼。当时我国人民可以人工孵化鱼卵,饲养食用。在1960-1970年代,欧洲和美洲的鱼如蛙鱼是人工养殖的。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现在每年从养鱼场生产大约65438万吨淡水鱼。

6、赤道天文仪器:

公元前2400年,中国发明了赤道天文仪器。

7、十进制计数系统:

中国人在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制计数系统。这在现代科学中非常重要。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证据是在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就采用了它。在公元前13世纪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中国人用十进制描述“547天”的例子。

8、印刷:

公元前1324年,中国的人们已经能够用墨水雕刻印章和水印文件。印刷是世界上第一媒体,只有用它才能传播信息。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用印章来刻人名或官衔。印章最初是官衔的称谓,并由公元

1324之前,开始用来在单据上盖章;最初使用的是墨水,直到五六世纪才开始使用红色印泥。中国印章大多是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中国人认为基于印章的文件、信件和票据在签字后更可靠。现在印刷的书中,最古老的是《金刚经》,是中国王写的。

印刷术现在成了孤儿。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一种浮雕印刷。它是一个5.25米的卷轴,上面印着一块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木块。后来落入英国人手中,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公元1040年,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京发明了活字印刷。将粘土六面体活字模具加热硬化,按韵排列在转盘上。印刷时,将活字用松脂、蜡等粘合剂铺在铁板上,周围用铁架扎紧,放在火上加热使粘合剂融化。冷却后,活字粘在铁板上。印刷完毕后,将热铁板烘烤,取出活字备用。1403年,朝鲜的李太宗创立了最早的金属铸造厂(当时朝鲜还使用方块字),30年后朝鲜参照古印度梵文创造了一套拼音字母代替方块字。现在韩语有40个字母,只需要几个字母就能拼出所有的单词。1438年,住在德国美因茨古腾堡的Genfertier(德国人)创造了一套浇铸金属字母的模具。用硬金属雕刻出一个冲头,然后用锤子把冲头压在软铜上,制成一个阴模,阴模排列在一个框架上进行印刷。到15世纪,铅锡合金可能已经被使用。1451年,他印刷了欧洲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书――多纳托·斯莱德语法。拉丁文圣经印刷于1453左右。他的印刷机是用普通螺旋压力机改装的。将一页作为印版放在印刷台上,刷上油墨,铺开纸张,用安装在螺杆下的压纸卷筒压平。一天只能排一页,每小时只能打印16页左右。

1457年,福斯特和肖尔福发明了多色印刷,印刷了第一本双色书——《拉丁赞美诗》。1461年,班堡的杰斯特将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相结合,用德语印刷出了第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寓言,插图101。1470年,法国人让·森在威尼斯设计了第一批罗马活字。1477年,托雷米绘制了世界地图,采用凹版印刷,共有26张铜版画。不易仿制,纸张上的油墨微涨,特征多,易辨真伪,故仍用于印制钞票、邮票、有价证券。1501,意大利Griffaud出版了一套斜体;1561,他把这些字缩减,印成了袖珍版的书。(西方斜体字主要用来强调句子。)1620年,荷兰的博吉瑙发明了方便印刷法,每小时可印刷150份。1642年,德国的Segen发明了雕刻凹版印刷法,最适合印刷图片。第一幅画是德国伯爵夫人以利沙的肖像。

1107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彩色印刷。600多年后的1719年,德国勒布朗设计的彩色印刷机获得专利。印的第一本书是《油画色彩的调和》。1727年,英国苏格兰金匠格特发明了铸铅版法。1775年,法国人狄多制定了测量活字大小的单位。1798德国纳菲尔德发明了平版印刷术,最适合印刷插图。1875年,英国首次使用胶印法将图像印在橡皮布上,然后正式印在需要弹性的材料上。1800年,英国斯坦纳制造了第一台铁架印刷机,取代了木制印刷机。它每小时可以打印250张。1810德国

在伦敦工作的柯尼希获得了蒸汽印刷机(机械化手动印刷机)的专利,每小时可以印刷400页。1812德国人柯尼希和鲍尔设计了滚筒滚压印花机。《泰晤士报》卖的这台机器,每小时能印1100张。后来,柯尼希还设计了一种可以一次印两面的印刷机。

1839年,英、美、俄分别发明了电铸版。用电铸金属板代替木刻板。1845年,纽约的Hoao获得了第一个实用轮转印刷机专利。费城纪事报买了这台机器。1848年伦敦《泰晤士报》的工程师Apps和Cowper设计了一台轮转印刷机,每小时可以印刷8000张。1861年,美国Hoao制作的曲面铅版使用了纸活字,从此有了完全圆形的印刷版式。1852年,英国摄影技术的先驱塔尔博特发现了钢丝凸版印刷的原理。1880年,他第一次用这种方法在《纽约画报》上复制了一张照片,标题是《纽约的一个贫民窟场景》。1886德国人摩根·索勒在美国工作,发明了高速自动排版的芝诺排字机,用于《纽约时报》。两年后正式投产,每小时约6000个排版模块,是最熟练工人速度的4倍。1887英国公务员兰斯顿发明了排版出色的Mono铸造机,于1897年正式投产。在此之前,人们在1477之前就知道刻铜的凹版印刷方法;1895奥地利人克里克发明了凹版印刷法;1839年,徐步朔在美国发明了照排机。从此,印刷工不要金属活字,用平板印刷代替传统的凸版印刷。这种方法是把字母一个接一个地投射到相纸上,然后显影,贴在一页样本上。组装好的版材通过相机转移到金属版材的感光膜上,经过酸蚀后,版材具有了努菲尔德在1798年发明的平版的性能。油墨只附着在有图形的版材上。现在,照相排版已经取代了大多数传统的排版方式。

1965年,德国发明了电子照相排字机后,电脑控制排版的时代开始了。先进的印刷厂可以在电脑屏幕上设计整版版面。设计师把页面布局安排妥当后,用一个电脑记忆装置把所有的内容储存起来,包括文字、标题、图片位置等等。然后用电脑控制的激光扫描相纸,打印出整个版面的图像,再用摄影的方式印在印版上。这就是所谓的激光照排。现在,世界上许多大型报纸和期刊都使用先进的印刷方法。例如,中国的科技日报、中国电视新闻和北京晚报都采用了这种先进的印刷技术。

9、油漆——世界上第一种塑料:

中国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发明并使用了漆器。河南省安阳市1976年发掘的“富浩”墓(公元13世纪葬),她的彩绘棺椁为证。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在中国古代,油漆业的组织和管理是很有条理的,有私人油漆作坊,也有国家生产中心。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里有一个彩绘木质酒杯。刻在玻璃上的铭文不仅表明玻璃制作于公元四年,而且还刻有参与制作的七名工匠和制作中心的五名官员的名字。这个木制酒杯显示了两千年前中国人对制造技术的看法。另一方面,这个杯子也说明当时的生产很可能采用了现代工业生产流水线一样的工艺流程。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漆的重要化学性质,发现了通过漆的蒸发过程使其变质的方法,发现在漆中放几个蟹壳,漆就会保持液态,不会变干。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和公元12世纪的施立都提到了蟹壳保存漆液的特殊作用。现代科学家证实,指甲壳中存在抑制某些酶活性的化学成分,其中一种酶是使油漆变硬的酶。生漆可以通过化学作用长期保持液态,使得中国的这一生化过程有了经久不衰的工业原型模型。

10,铜镜:

大约公元前12年,中国人发明了铜镜。中国人还在5世纪发明了魔镜。英国晶体学家威廉?到1932年,布雷格系统阐述了魔镜理论,比中国晚了1500年左右。魔镜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东西之一。魔镜有什么好神奇的?在魔镜的反面,有一个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者两者都有。反射光线的一面是凸面,由抛光青铜制成,用作镜子。在大多数照明条件下,这种镜子看起来与其他普通镜子一样。然而,当镜子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时,它的反射面可以被“看穿”。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深色的墙上,人们就可以从投射在墙上的影像中看到镜子上的图案或文字。实心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让人感觉很神秘。这种现象使得中国人给魔镜起了个名字叫透明镜。青铜是不透明的,但实际上让人感觉是透明的。为什么?这个谜,中外学者讨论了几百年。中国科学家神火和外国科学家威廉?布雷格爵士表达了他的观点。威廉·布雷格爵士(Sir William Boulaygue)在1932年发现这一奥秘时曾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晰地出现。”李约瑟正确地将这一切称为“掌握金属表达精细结构之路的第一步。”更多相关信息请参见参考资料。

/bbs/viewthread.php?tid=214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