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梦想中国
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并不能划定国界,它应该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只要能被认可,本身不一定是坏事。不仅其他国家庆祝我们的节日,我们也庆祝他们的节日,但别人收集自己的东西似乎总是不合适。除了吃粽子,纪念屈原,中国的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还有哪些传统文化濒临灭绝?保护我们的文化财产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事。
我们不能再忽视它了。国学大师南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怕亡国。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失去了根本文化,将万劫不复,永无翻身之日。”。我们应该很熟悉“什么时候会有明月?向天要酒。”体验古人在诗歌中留下的意境之美;要听《望江阁》《贵妃醉酒》,从传统戏曲中领略民族艺术的魅力。我们将庆祝清明节和端午节,在此期间,我们将认同我们民族节日文化的习俗。我们应该发扬光大。我们应该学习儒家经典和道家学说,因为它们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可以培养我们中国学生的“中国心”。很多中学生英语读写熟练,但看不懂文言文。他们崇拜牛顿和培根,但对老子和孔子却像路人。很多留学生都不知道老子是谁,更别说四书五经了。我们培养了很多掌握西方科技先进知识的博士、硕士,但他们都是“黄皮白心”的“香蕉”。说到西方,我们对我们的祖先一无所知。
如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保护民俗文化——从2008年开始,清明端午节和中秋节成为法定假日。这不仅是一个尊重群众、顺应民意的历史性事件,更重要的是,这可以视为国家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举措。
《百家讲坛》还出版过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刘的《破译红楼梦》、易中天的《品三国》、的《论语》、《庄子》。他们从自己独特的视角,用一种能引起现代观众兴趣的形式,重新诠释古代文学作品。他们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有所创新,深受大众喜爱,从而带动了国人学习国学、历史等传统文化的热情。
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从每个人做起。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与家人团聚,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读孔子,学老庄,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都来学习传播中国传统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