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话是如何从古音发展而来的?

天津话能从全国众多方言中脱颖而出,成为“知名品牌”,大概与天津近年来涌现出不少相声演员不无关系。尤其是冯巩主演的电影《没事偷乐》,一经上映,一时间天津话风靡全国,广受追捧,涌现出无数“素人”。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可以一本正经地说:“说你是佐罗,你没有枪……”

但天津话的词源却众说纷纭。一是天津这一带流行的土著方言;换句话说,是静海方言在声调演变后逐渐形成的;另一个民间传说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村搬来的。据记载,很多早期人物都出生在山西,文献中也有“从山西移民”的记载,所以也是要点;另一批是“王艳扫荡”时从苏皖地区迁来的。从语言现象来看,“王子扫北”的说法更符合实际。

“太子扫北”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传说。朱元璋称帝后,模仿古人,封了许多俘虏。第四子朱迪全副武装,屡立战功,令朱元璋闻风丧胆。朱元璋为了削弱他的实力,在洪武三年立他为燕王,并让他带领大批老弱病残的士兵镇守京津边境。据说当时征兵的标准是“不挑弱冠,受不了,天命之年随军而去”,意思是不允许二三十岁的人跟太子去,只允许五十多岁的人去。毫无疑问,这些人很少,也就是说,太子确实从固镇一带招募了很多士兵,带着家人去了北方。

传说就不说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王艳席卷北方前后,有苏皖地区移民到天津,江淮人在建立天津话岛之前逐渐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从山西或其他地方移民到天津的人,不管说什么方言都会被同化,因为他们数量不多。

燕王是安徽凤阳人。他在率兵北上时,会从家乡及其附近招募士兵,包括家眷或其他移民,而这些人有“明初镇守天津者,因其家”(《天津县志·王来传》)。因此,“魏徵”账户具有军事地位和官方地位。通过上述逃避灾荒、漕运和边防,大量人口定居天津

《魏徵毛开正德碑》注:“天津卫临东海,故为不毛之石。永乐初居,杂居闽、广、吴、楚、齐、。”这些史料表明,明初天津卫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参军经商的吴人成为天津卫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这些人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都比较高。因此,平调较低的江淮方言成了天津卫的通用语。

天津方言研究专家李诗雨经过数月的调查终于揭示了天津话的真正含义——天津话来自以苏州话为中心的广阔江淮平原。

天津话的另一个众所周知的特点是,陌生女性被统称为“姐妹”。用《实话实说》现任主持人阿忆的话来说,那叫“到了天津卫就没有妹子了”。还有,天津人总说:“好尴尬。”

你什么意思?为此,记者走访了研究天津地域文化的老作家林。林先生说,简单的解释就是“搞笑”。从更深层次来说,反映了天津人的一种分辨力,是对生活中严肃问题的游戏化。

天津位于九条河流的下端,码头遗留,生存竞争激烈。在天津养活一家人不容易。想要缓解生活压力,只能自己找乐子。天津人在路上摔倒不去想尴尬,而是笑。他们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代又一代,天津人碰到一个活法,开心,快乐,不笑,不热闹,有说有笑。

很多人说天津话,普通人口味很重。但是哪个方言没有普通市民的味道呢?语言本身就是大众化的。以前天津卫的老口音有点土,包括很多天津特有的“天津腔”——“你敢骂庙”(你在干嘛);“污泥,丝,你在乎凿”(关你什么事,你能在乎吗)等等。外地人挖苦天津人成了笑话。

“天津腔”在四十岁以下的人中很难听到。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说略带天津味的普通话。

方言-另一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