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延诗的发展史
据史书记载,砚在唐代盛极一时。1976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畚箕形砚,是石质细腻、色泽纯正的早期砚的珍贵文物。南唐时,砚台大受青睐。大师李靖潜心书法,重视金石,在漳州设砚役,选派砚工大师李少伟为砚役官。已故大师李渔高度赞扬佘艳,称佘艳、诚信堂纸和李亭硅墨为世界之最。
到了宋代,歙砚有了很大的发展,其采石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其名色繁多,质地细腻,雕工精细,为所有砚台之冠。
1953年,歙县宋窑出土砚台17件,石形各异,制作巧妙,显示了砚台的精美外观。据《砚谱》记载,宋代有七种眉,外山有13种脊,水金有10种神秘铭文,都是异彩纷呈,正如宋代书法家蔡所赞:“玉不琢,不成器。”如果还抓着新闻不放,就要秦人十五城。在诗中,她把这块砚台比作卞,认为这块砚台是无价之宝。元代以后,石料的开采断断续续,但砚台仍大量涌现,成为明清宫廷和士绅之家的珍品。石头质地优良,光泽细腻,精细,具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大美德。嫩而坚,润而不滑,扣而可闻,抚如肤,磨如锋,适墨而用,质地辉煌,色如青天。长期使用,砚台上的墨水又旧又脏,入水后光洁如新,看起来像新的一样。
石头图案有几种类型:肋骨、眉毛、金星和银星。特别是那些肋骨和眉毛都很奇怪的才是上品。罗纹中的犀角纹、泥鳅背纹、细罗纹、暗罗纹,都是让水墨生辉、出水的精美之作,历来为鉴赏家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