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
据史料记载,咸丰十年(1860),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占领圆明园。圆明园首席大臣文凤府投海自尽。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英军首领艾尔金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放火。大火肆虐了三天,使圆明园及其附近的清漪园、景明园、景逸园、长春园和海淀镇烧成了一片废墟。安佑宫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这座举世闻名的森林花园化为废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国耻辱“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建于康熙四十八年,由圆明园、长春园、蕲春园组成。清朝的康熙皇帝把这个公园送给了雍正帝,并把它命名为圆明园。历经150多年的历史,它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了无数的能工巧匠,倾注了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精心将其建成一座宏伟美丽的离宫。每年夏天,清朝皇帝都来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所以这里也被称为“颐和园”。圆明园规模之大,文物之多,建筑规格之高,达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顶峰。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物的国家博物馆。
据统计,被劫掠的圆明园数量约为654.38+0.5万件,从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到唐、宋、元、明、清的名家书画和各种稀世珍宝,应有尽有。英法联军掠夺后,用火烧毁了掠夺的证据,使中国无法统计文物的数量和下落。这才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意图。
掠夺财宝后,为了掩盖自己十恶不赦的罪行,不惜放火毁迹。也不排除我既然拿不走就宁愿毁掉的恶毒变态心理。
这里先说清楚:圆明园被烧过两次: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八国联军侵华1900。
1860年英军15000多人,法军7000人。分别由二进和葛罗率领,于65438年10月6日至65438年10月9日在圆明园进行了劫掠和焚烧。
抢劫是法国人想要带头的。
这场火是英国人放的。
1900年,英、法、美、日、德、意、奥、俄,这八个强盗再次联手抢劫圆明园。
* * *抢劫文物654.38+0.5万余件,毁坏不计其数。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八大盗再次放火焚烧圆明园。
1火烧圆明园后,清政府计划重建,但修复了一部分后,发现工程过于庞大,花费过多,于是无人问津。
圆明园第二次被抢被烧后,地方军阀和无知的平民,像拾荒者一样,把圆明园里的石头和泥土全部挖了出来。
所以圆明园的八大盗是合伙杀的。但是他的尸体被当地军阀和无知的平民瓜分了。
圆明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建于150年。被英、法、美、德、意、奥、俄、地方割据军阀、愚昧的平民和晚清政府所谋杀。
初中历史课本里,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老师没有细说,课本也极不完整,包括后来拍的电影《火烧圆明园》,也有一部分被莫名其妙地烧掉了。那么英法联军(不管是英法联军还是八国联军)为什么要烧圆明园呢?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后来,一位参与任务的法国人写了一本回忆录,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我们被困在一个木制的监狱里,被麻绳捆着,在烈日下暴晒了几天,没有水和食物,很多人在高温下暴死。
这个消息传到了英国和法国,震惊了全国。英法两国国民认为中国人首先违反了国际法规和普世价值,于是英法决定不惜烧一座宫殿来报复,代价就是圆明园。
英国清朝特别官员在火灾前在北京贴出告示,告知火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意思是中国人不去,但中国人还是去了。英法联军在抢,中国人民在抢自己。太监和奴才也没闲着,后来盗墓贼进去偷,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破败景象。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把英法联军烧毁的主要原因列举如下:
第二:外国人和传教士受到迫害。朝廷为了一举两得,利用义和团的感情,到处杀洋人和传教士。各国大臣要求清廷禁绝义和团运动,没有回应。
第三:租界被袭,大使遇害。义和团在清廷的纵容下,大肆袭击外国使馆租界,德国大使克林顿代表各国前往宰相衙门请求保护,途中被清军伏击身亡,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从此,清廷被迫同时向十一个国家宣战。
第四:火烧圆明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毁灭抢劫的证据。
第五,点燃中国人民的信心,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时惨败,这是狂妄的英法无法接受的。如果他们再次进入北京,他们不会空手而归。他们没有选择火烧故宫,而是火烧圆明园。因为圆明园在当时是天下万园之园,代表了清朝封建帝国的一切权利、地位和财富。中法选择烧掉这个至高无上的圆明园,也是烧掉了清廷的尊严和人民的信心,把你打得落花流水。
我来回答历史长河中泛舟的问题。
在近代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痛苦可能是清朝统治者最难忘的一幕。千百年来,中国人眼中最神圣的皇权被西方无情地嘲讽。英法联军进京,几千人的军队也不能保证北京的安全。如果英法联军进入无人区,咸丰逃到热河,把国家的心脏留在盟军手里,给整个国家的中枢系统带来沉重的冲击。对于当时的中国,尤其是对于文人来说,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和大灾难。“海国作乱,自古不为人知。明朝有倭寇之警,海国之间无平衡,直犯中国赤县。”战争从广东开始,蔓延到北京。“蛮夷之气逼近,一夜数警,人心惶惑,城内迁者络绎不绝。所有政府官员都在远处,十个房间都是空的。”盟军从安定门进入,“守城,...试图保卫我们城市上的士兵,我们将夺取我的炮兵阵地,把他们举到城下,在壕沟里接受他们。”另外建立了46座野蛮人的雕像。以前北京的景象就像洪水一样,什么都没有了,给老百姓最猛烈的震撼。
英法联军扬言要炮轰北京,摧毁皇宫;随后他冲进圆明园,这座经营了150多年、融合了中西建筑艺术成就、汇聚了古今艺术瑰宝和古籍经典的皇家名园。首先,他掠夺了它,然后放火烧它。他们声称“那是皇帝最喜欢的住所,摧毁它不仅是对他感情的致命打击,也是对他傲慢的沉重打击。”“我们有必要在附近留下一个永久的印记,以示我们对清政府的背信弃义和残酷愤慨,以警示未来。这才是火烧圆明园的真正原因。”圆明园被烧毁了。“这个庞大的帝国突然在自己的灰烬中倾覆了...这似乎只是一个征兆,也不一定会成真,因为中国还有时间改过自新,向他们学习如何在当前的危机中保持臣民的稳定,赶上历史进步的步伐。”
首先是掩盖销毁抢劫证明。当时的英法联军像强盗一样,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地抢劫圆明园。他们洗劫了圆明园里所有能带走的财宝。火烧圆明园,既可以掩盖自己的盗匪行径,也可以给外界一个说法。正是为了掩盖和销毁劫证,他们选择了火烧圆明园。
其次,就是逼清朝赶快签约。战争是手段,不是目的。他们出于某种政治和经济目的发动了这场战争。战争只是他们达到目的的手段。火烧圆明园可以威慑清朝统治者,打破他们的心理防线,让他们尽快签约。
最后,我想一击必杀,尽快结束战争。当时英法联军人数少,又离家远。起初,清政府可能无法做出反应。但只要清政府回心转意,不遗余力地扼死他们,即使再厉害,也会深陷泥潭,甚至可能全军覆没。所以,不如带着新的胜利,再放一把火,显示他们的强硬,让清政府更加害怕,自己得到好处,赶紧结束战争,全身而退。
在英法的威逼利诱下,咸丰的弟弟和恭亲王从1860一直留在北京到10。被迫与英法交换《天津条约》的批准文件,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开放天津为商埠,允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给港英,等等,使西方列强从中国攫取了一系列新的特权。当消息传到各省时,全国为之震动。正在与太平天国作战的曾国藩“接到恭亲王的消息,得知栾玉已出巡热河。大气层离首都只有20英里,他为之落泪。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惶恐和困惑足以描述整个国家在这种冲击下的普遍心态,所以人们悲哀地称之为“庚申之变”
谢谢你的关心。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让我想起了陈奕迅的歌《红玫瑰》,里面有一句歌词是这样说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这一幕不正好对应了英法联军“得不到就消灭”的丑恶嘴脸吗?
说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件事,我不禁想起电影《教父》。这是一部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马龙·白兰度和阿尔·帕西诺主演的黑帮片。电影改编自马里奥·普佐(mario puzo)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以维托·唐·科勒恩(Vito Don Coleon)为首的黑帮家族的发展历程。该片以1973获得第4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柯里昂家族的故事。在老教父维托·科利昂的带领下,小儿子迈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长为教父。至于老教父维多·科利昂,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被当地黑手党首领唐·乔奇杀死了。在母亲的掩护下,经过种种艰难挣扎,他得以逃往美国,成为教父。
而维托的这个故事说明“割草要连根拔起,否则后患无穷。”这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一样的。既然他们像土匪一样抢了,为什么不“好人做到底”,一把火烧了?
毕竟这样的行为是“短视”的。靠抢夺获取物质资源的方式毕竟不能长久,因为“诚信”和“文明”的大厦已经建成,违规终将受到惩罚!
掩盖罪行不可靠。这两个强盗抢劫了这么多年,怎么会在乎别人的看法?他们烧圆明园是为了告诉清政府留守人员,他们不会答应所有的条件,然后他们要烧故宫!
清朝衰弱的时候,正是列强劫掠的时候。英法联军洗劫烧毁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10年6月6日,英法联军进攻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次日攻入圆明园。这个由满清皇族经营了150多年,拥有无数珍宝的宝库,在当时就弄瞎了劫匪的眼镜,随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抢劫。
到目前为止,我们无法统计有多少珍宝被盗,但我们可以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吉美博物馆、冯丹白鹿宫等的收藏中看到。那至少有近10万件具有艺术和考古价值的珍宝落入了强盗手中,这还不算英法联军士兵抢劫的物品。具体数字无法统计,但绝对是天文数字。
按照劫匪的习惯,放火抢劫是理所当然的。当他们把能抢的都抢了,把不能抢的都砸了,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妥协,掩盖自己的抢劫罪行,英法联军在5438年6月+65438年10月+8月,派出3500名士兵到处放火,圆明园开始满目疮痍。大量的图书资料和所有的亭子都被放火焚烧,数百名太监和宫女死于大火。
英国指挥官恬不知耻地说:这一举动(火烧圆明园)将警醒和震撼中国和欧洲,其效果远远超出千里之外的人们的想象。这虽然无耻,但也说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震慑清政府,使其在恐惧中妥协屈服。
果然,就在圆明园失火的时候,留守的恭亲王一心答应了英法联军的所有条件和侵略者的所有条件,并很快签订了《北京条约》。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并不以劫匪的恶行为耻,但归根结底还是满清的无知与无能。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自强不息!秦皇在汉武,谁敢抢?要是他们没抢别人就好了!
听说过谋杀和纵火吗?历史上西方列强火烧圆明园的性质和杀人放火基本一致,完全是在毁灭犯罪证据。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时,被雄伟的圆明园蒙蔽了双眼。惊叹过后,英法联军开始大肆抢劫士兵。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后,英法联军也知道洗劫会让他们饱受诟病。因此,为了掩盖这次抢劫,英军首领二进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以掩盖真相。圆明园大火燃烧了三天,人类历史上的瑰宝和艺术奇迹之一的圆明园毁于一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也被认为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残酷的暴行。
为什么会发生火烧圆明园的事情?这还得从落后腐朽的满清王朝和西方列强的扩张掠夺说起。清朝末年,满清严重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只是一块卡在棋盘上的鱼,于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对满清进行掠夺。英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对清朝进行经济掠夺,但实际上英清贸易一直是清朝和英国逆差主导。于是愤怒的英国人干脆决定用鸦片和武力掠夺满清。双方爆发了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诸多特权。英国人趁机开始向中国大量倾销国内过剩产能。尝到甜头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开始更加肆无忌惮地压迫满清政府。被拒绝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当然,你不用考虑结局。腐朽的满清王朝再次被英国和其他西方列强打败。
英国牧师罗伯特·麦基(Robert McGee)用一种不内疚的语气写道,“没有人离开,没有房子离开,让这里没有宫殿的痕迹。”现在,让我们回到北京,我们完成了。“可见英国的奴隶贩子和打着领带的强盗有多无耻。另外,当时圆明园的300名太监、宫女、工匠在安佑宫被活活烧死。这也是因为英法联军想毁灭证据。可见英国的奴隶贩子有多可恶。
1860年春,格兰特和蒙托班分别率领英法舰队到上海集结,随后他们开始了第三次北上之旅。4月21日,盟军占领舟山。5月27日,英军占领大连,6月8日,法军占领烟台,封锁渤海湾。7月19日,盟军完成了进攻大沽口的最后准备。7月26日,英法舰队在渤海湾集结后,向北塘进发。7月29日,英法援军大举进攻,从北塘登陆,迂回进攻大沽口炮台。在大沽口击败清军后,北上占领天津。
8月23日,清朝派出的钦差大臣桂良、恒启与盟军代表二进媾和,但因驻京部队问题,和谈失败。恒启离开天津后,天津的清政府官员全部撤离,天津由华商管理。9月2日,清政府派、奕亲王、兵部尚书到通州南张家湾讲和。英法提出停战的主要条件是赔偿军费,先付给两国三四百万两现金;通州守军撤退后,两国使节各带数千人马进京交换合同,巴夏礼陪同数十人先行入京,视察沿途及京中民房;增加天津为通商口岸,立即开放市场进行贸易。
咸丰帝觉得停战条款过于苛刻,认为大臣来京“唯利是图,不可捉摸”,于是下令桂良等人“断交”,拒绝了英法提出的要求。9月6日,咸丰帝颁布上谕,对英法宣战,包括军部和王、、绵宇、、段华、。“部长阎志统一了军队,整顿了师法(旅),并调动了所有的马步军去打它。”9月10,三千多盟军从天津向通州进军。
咸丰帝得知英法使节决心去通州,他“决战”的决心又开始动摇了。他派太子伊和兵部尚书代替为钦差大臣,从通州到天津继续与英法谈判,企图挽救“傅局”。双方在通州进行了会谈。除了坚持原来的条件外,巴夏礼还增加了诸如交换和约时亲自面见皇帝并递交国书,以及撤走张家湾所有清军等要求。由于双方争执,谈判在17上彻底破裂。
巴夏礼然后骑马走了。僧沁随后截获了包括巴夏礼、罗亨利和士兵在内的39人(26名英国人,13名法国人)。9月18日,盟军先头部队从河西事务跨过马头,向张家湾附近推进。咸丰帝再次下令与英法决战。僧格林沁率领马步军在通州等候。与此同时,联军先头部队在张家湾与清军交战,清军退守八里桥。
随后,英法联军在华北与清军主力决战,包括科尔沁部的桑林沁野战骑兵、八旗察哈尔、索伦部、从甘肃、陕西调来的汉军八旗、通州八里桥的绿营、京津八旗。桑格林钦的军队全军覆没,在胜保之战中身负重伤,节节败退。后来咸丰帝、皇太后贵妃等人以北狩为名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0年10月13日,盟军从安定门入侵北京。盟军发现清军虐待多名英法使节致死,决定报复。僧沁和芮林的士兵相继退守圆明园,法军追到圆明园。英法联军按计划冲进圆明园,守园官兵寡不敌众。英军司令詹姆斯·霍普·格兰特批准英军抢劫破坏公园。65438+10月65438+7月,盟军司令部正式下令公园内自由劫掠,盟军士兵掠夺公园内的财宝和陈设。
据英国官员事后估计,文物和珍宝(金、银、宝石、绸缎、古董陈设等)的价值。)被掠夺的财物多达600万英镑,还有价值连城的珍本书籍、宝塔、瓷器、家具等。因为不知道它们的价值或不便于处理而被销毁的。巴夏礼一行被清廷谈判人员逮捕的有39人,其中20多人被折磨致死。英国谈判全权代表埃尔金八世伯爵为此报仇,下令于65438年6月+10月65438年+10月8日放火焚烧花园,给咸丰帝一个教训。
英国第1步兵师米切尔骑兵团第1师从65438年6月+10月65438+10月8日起在园内各处放火,并派队烧毁附近的景逸园、景明园、清漪园、长春园等皇家园林。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强烈谴责这一事件,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据《清稗钞》记载:
咸丰庚申十月十六日,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文宗住在方园。当他们听到敌人的消息时,他们急忙把他们的皇后带到热河。19日,英国人到圆明园宫门,园林管理大臣文峰不再说话。待敌兵已去,方知汉奸乘虚而入,守禁兵者,皆返家投福海而死。汉奸放火烧宫,洗劫一空,敌兵尾随,火三天三夜不熄。
这段话的白话意思是:
咸丰庚申年十月十六日,英法联军到达天津,清文宗正在圆明园居住。他听说敌人到了通州,就急忙带着妃子逃到热河。19日,当英国人到达圆明园时,主管园林的大臣文峰站在门口劝说他们停下来。敌人撤退后,文峰知道奸贼一定趁乱闹事,园中侍卫都跑了。四下无人,引马回园,投福海自尽。后来汉奸放火烧宫,把它抢了,敌兵也在园子里抢。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
从徐克的这段话来看,火烧圆明园的不是英法联军,而是汉奸。
当时掌管圆明园的大臣自杀了,园内无人看守。这些叛徒趁乱抢劫花园,然后放火烧园。后来英军也摘下面具,跟风抢园。
长期以来,民间一直认为当时带路放火的是龚自珍之子龚肖红,抢劫的是英法联军。
恐怕不完全是真的。
龚只是英国驻沪领事韦德的秘书,长期居住在江浙地区。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作为韦德的秘书,陪他北上。
如果龚负责为盟军带路,他不熟悉北京是不可能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龚陪同韦德随英军前往圆明园,因为后来他作为翻译陪同韦德参加了与清政府的谈判,期间帮助英方刁难清政府代表,并与恭亲王发生激烈争执。
徐克的叙述清楚地表明了两个问题:
首先,是卖国贼放的火。
第二,抢园的是英国人,法国人没有参与。
与此同时,另一位常熟人杨琦在《檀青传》中记载了圆明园大火:
“汉奸李,引众军劫圆明园,珠玉尽矣...朝廷略闻圆明园被毁,祸起李,因治不善下狱,罚其产以赠文峰家。”
光绪年间,谢阳在詹士府总务处、户部、邮部当医生,他的记述最接近事实。
由此可见,带路抢劫的并不是宫,而是这个叫李的奸贼,后来被朝廷处罚,并向文风家缴纳了没收财产的费用。
如果龚涉及纵火和抢劫,恐怕法院事后不会放过他的家人。
没有国内的贼吸引不了国外的鬼。当时趁乱打劫放火烧园的不止李一人。也许附近地区的居民或多或少都参与了。
但无论如何,罪魁祸首是英法联军,而在本世纪的大案中,英国人是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