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用结构的“新瓶”装思想的“老酒”。
供稿/唐明【福州一中】
主题解释
传说已久的联想控股收购孔府家酒的消息在一场祭孔仪式中曝光。联想控股收购孔府家酒业,总投资4亿...夜幕降临后,酿酒师依然在酒厂里挥汗如雨,从蒸馏麸皮、蒸煮、出料、勾兑、装酒、放酒,到蒸粮、蒸煮、入池、封池。“滚烫的油,冰凉的酒”,他们每天晚上开始工作,重复着这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过程。他们不太了解酒庄的并购。在这些大师看来,只要对自己的大家族发展有好处,自然是好事。虽然换了“新瓶”,但里面装的还是自己酿的“老酒”。
为了效益和发展,就要“新瓶装旧酒”。
《追了一辈子》如果不是穿越时空的电话,只是一个普通的侦探故事;如果没有穿越时空,《回到未来》将是一个平庸的爱情故事。老酒大家都喝过了,如何用新瓶装也是大学问。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史学创新有三条路,一是史实创新,二是方法创新,三是角度创新。”
写文章也是如此。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的。内容如“酒”,形式如“瓶”。在内容对形式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形式反过来又对内容产生重要的反作用。具体表现为:当形式适合所要表达的内容时,会使内容得到充分表达,增强作品的艺术力量;反之,当形式不适合所要表达的内容时,就会损害作品的内容和艺术力量。在具体的作品中,形式还应该包括以下要素:如结构、体裁、不同的“艺术语言”等等。
从结构上看,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建筑讲究结构的完美,构图也是如此。整体性是对文章结构的总要求,严谨性是对文章结构的更高要求。创新需要在诚信和严谨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一篇好文章离不开好的材料,也离不开好的结构。文章中所写的材料不能零散,要有巧妙的布局和明确的组合形式。只有巧妙地组织材料,我们才能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想法。正如德国作家歌德所说,一篇结构性的文章“像珠宝商的金链一样把小圆环非常恰当地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一个生动、动态的有机整体,一篇结构新颖的文章才能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考场上一篇新颖的作文,会给阅卷老师带来一种无忧无虑的美好享受,从而赢得高分。
近几年高考作文出现了很多老话题、新作品、新观点的好文章。这里有几个。
一字串联结构
单词串联就是围绕主题选取几个关键词作为每段的中心,从而把整篇文章串联起来。示例:
人生是什么?
人生就是这么一个字:短。我快乐地度过了童年,茫然地度过了青春,匆忙地度过了青春,平静而踏实地度过了中年,慢慢而悠闲地度过了老年。童年的快乐,少年行动的荒诞,青年奋斗的历程,中年的迷茫暮年,老年人闲暇的无奈,都在一瞬间随风而逝,一去不复返。
生活就是这么一个字:美。我热爱生活,也坦然接受生活带给我的一切,用我的生活让生活不断充实丰满。它会埋在我过去的脚印里,等我老了,我会在回忆的灰烬里拨出美丽的火星。哪怕我已经化作天边的一颗星,我也要用它来照亮我的人生,重温那些烟雾缭绕的往事,重新走进生活。
人生就是这么一个字:精彩。同样的环境,永远不一样。沉重的学业压力下,有的人废寝忘食,拼命赶进度,有的人学会了玩耍,学会了自理。境遇不佳,有的人苦不堪言,反复抱怨,有的人却快乐无忧;同样富裕的条件下,有的人每天害怕紧张,有的人满足知足。
人生就是这么一个字:无奈。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堆积如山。你想要的太多,但生命如此短暂。努力,事情就是不成功,容易,运气不断向他袭来,马屁精经常被重用,老实人经常陷入困境。
人生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这是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作者选择一个全新的角度,选择他要说的话(人生是什么),从多个角度解读“答案是多彩的”这个话题。文章构思新颖,用词丰富,句式灵活。看来,对于一些不再新鲜的老话题,要善于联系社会背景,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多维分析,为酒找“新瓶”,从“新”入手,写出新意。
双镜头展示结构
透镜结构是平行物品结构。这篇文章是由一系列相关的独立图片并排连接而成的。有两种基本组合:
一种是横向排列组合,即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图片组合在一起。这种结构形式有利于从不同角度表达主题,突出其普遍性。
另一种是纵向排列组合,即将同一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片段组合起来。这种结构形式有利于展现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情况,突出其发展。
在实际写作中,还有其他不同的拼接方法。虽然这些相对独立的画面分属不同的时空,天上地下、古今中外的人和事都可以入文,但却有一条主题线索贯穿其中。这样的文章生活感和画面感很强,有利于思维自由灵活。
三时空交错结构
时空交错结构是一种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并置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很大,材料自由广阔,很有意思。具有这种结构的文章,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可以大胆运用想象、幻想、夸张、拟人等方法虚构人物和故事,可以写出“幻想”和“梦境”,使人物或事件处于多时空变化的格局中,形成对比,便于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沉重的主题。比如《孙悟空与地球人的对话》《我与诸葛亮谈判》等等,大胆嫁接科幻与神话,或者从经典原著中演绎出新的情节。当然,这些都必须符合“艺术真实”的原则,以某一主题的表达为前提,否则写出来的内容就会变得虚无缥缈,容易出现选材随意、材料之间逻辑联系不严密、主题不明确等现象。所以在选材的时候,要多注意事件在不同时空的相异或相似,人物在其间穿梭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等等。
四支柱聚焦结构
在构思文章的时候找到生活和情感的着力点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生活焦点的选择,力求在描写对象、生活场景、时间跨度、人物肖像上高度集中。比如在组织素材、安排结构的时候,最好精心设置一个道具,因为它会成为剧情的核心。因为道具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一个共同的对象,所以成为不同心理状态的展示剂。只要有这样的显示剂,各种人物的心理落差就会从隐性变成显性。比如契诃夫小说艺术中的烛台;鲁迅小说《药》中的“人血馒头”:莫泊桑小说《项链》中的“一条项链”:苏联作家爱伦堡以“烟斗”为道具写了七篇短篇小说,都采用了“以道具为中心的结构”,强化了各方面的心理落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种因果对比结构
每组人物、情感、记忆、感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的,这种关系的变化过程就是剧情。在规划文章布局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原因和结果在方向上的偏差。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充满了动机与效果的两极分化。中国元杂剧中李星岛灰栏的高潮是包公的判决。矛盾的焦点是谁是合法继承人(孩子的母亲)。包公熟练地在地上画了一道灰色的栅栏,让两个女人把孩子拖到两边,谁能把他拖出栅栏,谁就是母亲。双方都不会妥协。结果亲生母亲不忍孩子受苦,放手了。据此,包公得出结论,放手的是真正的母亲,因果两极化,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李逸·考据》和《张慈》中,施东祥把李逸和考据归功于文章的内容,把张慈归功于文章的形式。他说:“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讲究修辞,就是要求适合内容的完美形式”。
他还在文章中指出:“如果一篇文章的真实性是错误的,引用的材料是虚假的,那么即使它在形式上(修辞上)很美,也永远不会被认为是一篇好文章。但是,好的内容需要好的形式,糟糕的措辞必然会损害内容。认为形式不需要讲究,形式好不好无所谓,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就清楚地阐明了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我们需要“好酒”,更需要“新瓶”装酒!
钱包
文/林颖【福州一中】
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云仿佛被晒成了蒸汽,就连人脚下的灰尘也让几十摄氏度的高温沸腾起来,不安地飞来飞去。行色匆匆的行人也很无聊,不停地嘟囔着:“这是什么天气!”没有人注意到他们脚下放着一个破旧的钱包。它是用针线缝制的,并绣有一朵小花。虽然已经被折磨的死去活来,但还是能依稀看出它当初的精致。
这时,一对年轻夫妇首先看到了它。
“亲爱的,过来看看这个东西。是钱包!”随着一声迷人的尖叫,一个“粉色”的女孩出现了——粉色吊带背心,粉色超短裙,粉色袜子,粉色球鞋。她用惊讶的眼神盯着钱包,嘴巴张成“0”字形。站在她旁边的帅哥一手抱着她,一手拿着数码相机。他看了一眼地上的钱包,扬起眉毛,撇着嘴:“呼!只是个钱包,有什么好笑的?又寒酸又丑又老气。别看,亲爱的。回头我给你买最新款的钱包。去吧!”说完,他更用力地拥抱了女孩,然后离开了。
太阳似乎不那么耀眼了。偶尔,天空中飘着几朵云。一位年轻妈妈带着从幼儿园出来的女儿走在路上。小女孩在前面蹦蹦跳跳,妈妈穿着高跟鞋在后面吃力地跟着——“小祖宗,别跑那么快,小心!”
“妈妈——妈妈——快过来。”小女孩惊讶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妈妈,这里有个钱包,好可爱!”!上面有一朵花,我..."
“把它放下!放下!”说时迟那时快,我妈追上来,接过小女孩的话。“快把它放下!你你我平时是怎么教你不要随便捡东西的?多脏啊!你知道吗,上面有很多细菌!什么A,B,C,C,大,小,三阳。也许非典和禽流感。多可怕啊,别扔!”
“啪”,钱包掉在了地上。小女孩看着生气的妈妈,不知所措,眼里的泪水不停地往下流——“哇”...
“宝宝好,宝宝不哭...妈妈会给你买冰淇淋。”说完,年轻的妈妈瞪了一眼地上的钱包,匆匆带着宝宝走了。
云好像多了,太阳不知不觉就钻进了云里。一个老男人和一个老女人摇摇晃晃地进来了。“你看,老太婆,钱包!”"
“多好的钱包啊!哪个孩子这么粗心?”
“你看,老太婆,这个钱包像不像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你给我绣的那个?”
“哎哟!还挺像的!”说着,奶奶伸手去拿。
“等等!”
“老头,你怎么了?太震撼了!”
“我女儿也没说,最近市里有很多坏人出轨,手段更是五花八门。也许这是用来抓我们的诱饵,不要上钩!”
“但是……”
“别但是,我们刚进城,还是小心点。听女儿的话是对的。去吧!”
“哦,多漂亮的钱包啊!太可惜了。”奶奶看着自己的钱包,到处怜惜,叹了口气,跟着爷爷走了。
好像越来越黑了。“很久很久很久”,天空奏响了下雨的前奏。
一个刚值勤完的“红领巾”快步走来。“钱包!谁丢了钱包?我得捡起来给王奶奶。”“红领巾”捡起钱包,飞到路口的小区...
在小区里,“红领巾”把自己的钱包给了王奶奶,露出了满意而自豪的笑容。看着他开心地跑开,另一个社区工作人员摇摇头:“现在的孩子真没意思,学别人捡钱包。谁会捡到这个破钱包?又脏又破!呼,里面只有2块钱!”“嗖”——一个漂亮的抛物线,钱包稳稳地躺在垃圾桶里。
在社区外,“哇...哇……”天,雨下得很大。
特别评论
本文采用了“相同情境不同心理拉开差距”的结构方法,对一个丢在路边用针线穿缝的绣花钱包,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或者用同一道具画出不同的人)。帅哥对钱包的不屑,年轻妈妈对女儿捡钱包的阻止,老太婆对钱包的感慨,老头对妻子的警告,在“捡还是不捡”的同一个选择中凸显了他们情感层面的差异,但他们的情感本质是统一的,都选择了放弃。只有“红领巾”的出现,那么纯洁,那么责无旁贷的认为东西应该物归原主,交给社区,和上面说的形成鲜明对比。社区工作人员的做法令人失望,连天空都无法容忍。他们都哭了,雨下得很大。
如果把这个古色古香的“绣花钱包”(注:不是鳄鱼钱包)看成一个符号,把它看成“传统文化和道德”的象征,“放弃”是不是意味着放弃传统文化?是否意味着道德标准的丧失?是否意味着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碰撞和对比?还是传统价值观在现代价值观面前的失落?还是因为环境变了,价值观也变了?这一切发人深省。“红领巾”是未来的希望,他的勇气让人感受到希望的存在。然而,当“绣花钱包”躺在垃圾桶里的时候,就可惜了。
(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