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团的黄璐学派
巢湖市黄璐师范小学黄璐师范小学(黄璐学校)是一所有着70多年历史的老学校。学校坐落在黄羲山脚下,巢湖之滨的一个美丽的自然村——洪家疃。“背山傍水,形势清静。”学校有九个班,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有500多名学生和28名教师。其创始人是爱国民主人士张治中先生。追溯学校的历史,源于1928的冬天。鉴于祥子教育毫无进展,张治中先生“慷慨自掏腰包,捐田捐亩,创办思学。”红团村北成立黄璐派(第一派),张家洼张世祠堂改造成黄璐派(第二派)。并于1929年春季开学。校门上有一块由国民党教育部长戴传贤(冀涛)题写的“黄璐学校”校名石碑(现两块石碑存放在黄璐师范大学思源堂,另一块在黄璐学校图书馆)。当时招收了两个班的小学生,由他的叔叔洪子元(清末民初的一名教师)主持校务。不久,许被聘为校长。徐当上校长后,动员邻里支持,一年内完成了3000平方米的基建工程。有礼堂、图书馆、宿舍等。六年制有六个班。民国十九年(1930),按察使李光烈视察学校,称“徐氏...从未接受过正常的训练,他对学校事务的处理和学校的所有设施都符合教育原则,他的忠诚努力更是罕见……”1932年,张治中长女张苏沃回老家暂住。65438年至093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张先生依托学校的人才,创办了“安徽村简易师范学校”。第一任校长是许。原黄璐学校更名为附属小学。1934年冬,经陶行知推荐,任命其学生马为附小校长,周新福为副校长。贯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采用斯莫先生的说法,从1934的冬季至日到0936的春季,在黄河脚下方圆方圆几十里的每一个村庄,都成立了“乡村学校”。老师是附小高年级学生,黄师大一、二学生。为农村扫盲和普及初等教育开辟了捷径。这一时期,学校生机勃勃,“一下子成了这一带的文化中心”,“居然是全省农村小学之最”。此后的20年间,黄璐师范学校虽因种种原因四处搬迁,但附属小学及其附属初中班(校址张洼)以基础幼儿教育为主,影响不大,留下了许多像周新福先生这样为小学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美好故事。在朝鲜教育史上,黄璐师范学校始终站在教学、科研和学校改革的最前沿。65438-0955省教育厅拨款改造学校教室。同年,张书记在省委书记的陪同下视察学校的办学情况。1960,学校被确定为潮县四所重点小学之一。1962芜湖地委宣传部对学校知识分子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研。1964上半年,超县文教局教研室在我校试行“小学教育四十条”。同年10月,县文教局组织专人来校,帮助开展小学教师“五反”学习和社会主义教育培训活动。6月9日1964至6月9日12,张老师在张副省长的陪同下,亲临学校参观,并感慨道:“我以前在农村办这个学校,就是为了弘扬农村文化。”1965年9月,潮县试行小学教育五年一贯制,试行一年级只教语文不教算术的教改办法。时至今日,当地老人仍对这一时期的各种教改方法记忆犹新。“文革”期间,黄石附属小学一度下放到地方,学校取名为“红团小学”。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停滞不前。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改名为黄石小学。接管了鲁健初级中学西片分校的三个班,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1978年4月,学校被县委批准为县重点学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校修建了围栏,平整了操场,铺上了校园路面。种树种草,建大门,建两个新教室。2000年6月,由张治中先生的三女儿张素初女士倡议,张家和当地政府共同投资57万元,建成了拥有12教室的徽派教学楼。张家成员女士为学校题写了“黄璐学校”的名字(如图)。2000年,张素初女士和赵先生积极筹备为学校捐赠图书馆和计算机房,学校硬件上了一个台阶。古韵与新貌相映。学校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也不忘软件优化。保持传统特色,提高“九五”成绩,注重素质教育。音乐、体育、美容教学蒸蒸日上,初、中考成绩多次获得乡镇冠军。仅1990年以来,就有8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专项竞赛奖;教师专业论文获省、地、县三级奖项20余项。老师乐于教学,乐于奉献,学生活泼好学,为更高层次的学校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人才。毕业生是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博士和硕士。为了发展山村学校的特色,让家乡教育与时俱进,黄璐小学全体同仁齐心协力,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作者:蒋参考书目:1,张治中回忆录;2.辉煌的教育——黄璐师范学校的历史:3.巢湖教育学报(1987版)。备注:本文记录了黄璐教育五十年,并附有许多照片。遗憾的是,出版商省略了文章中提到的许多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