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人的故事,是陈独秀人生中的一朵姐妹花。
1897年8月,安徽怀宁,一场门当户对的盛大婚礼正在举行。在宾朋的欢呼声中,18岁的陈独秀与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司令员高的女儿高大中喜结良缘。俗话说,女大三捧金砖。作为一个家世很好的高官,她只比陈独秀大三岁,家世和长相都无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陈独秀前途光明。这是一段特别乐观的婚姻。
起初,年轻夫妇也可以被称为竖琴和歌曲。在过去的十年里,高的家庭增加了三男两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婚后,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杭州留学的陈独秀进行反清宣传活动。他被通缉,最后逃到了日本。回国后,陈独秀成为公众的焦点?奇怪吗?而在陈独秀眼里,他的夫人高大忠也变得彻头彻尾了?古董?。自从母亲去世后,陈独秀很少回家。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几乎放弃了普通人的家庭幸福。聚少离多,加上性格和才华的深刻差异,夫妻越来越冷漠。作为一个接受了封建传统教育的妻子,高大忠希望丈夫能守规矩,所以对陈独秀的行为表示排斥,甚至加以制止。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陈独秀,偶尔回来面对的是无休止的唠叨和责骂,这让他更加厌恶这种包办婚姻和老气横秋的妻子。导致家庭不和谐,口舌之争在所难免。日复一日,家不再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而是在亲情和冷漠之后,成为囚禁自由的监狱。
就在他们的婚姻陷入僵局的时候,有一天,高家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高俊曼,高大中同父异母的妹妹。高俊曼本名少数民族,妹妹10岁。她从小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泼热情。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她特别喜欢姐夫发表的作品。带着钦佩和仰慕,她进入了陈独秀那里停滞不前的婚姻生活。
陈独秀并没有太在意这些世俗的关系,但高俊曼时尚的穿着、灿烂的笑容、新潮的思想、不凡的谈吐还是让他耳目一新。于是,高俊曼通过各种机会单独接触陈独秀,或促膝谈心,或沿着小路漫步。在紧张的关系中,陈独秀对她新女性的一切行为感到惊喜。在大众看来,妹妹的到来或许会给这个家庭带来活力。她从不怀疑丈夫和姐姐的沟通会有什么问题。但感情是一场燎原之火,稍有风吹草动,就无法遏制,无法扑灭。
一颗粉丝的心,渴望冲破藩篱,找到慰藉的方向,把讨论变成了约会,亲情变成了爱情,情感在爱与仰慕中升华,日子每一分钟都难以割舍。当他们警觉到危险的时候,已经深陷对方的泥潭,无法自拔。
面对接踵而至的流言蜚语和世俗家庭的压力,前卫的高俊曼毫不理会,而乐于打破枷锁的陈独秀却不理会人话,反而批判离经叛道的二人?叛逆?抓紧点。高调之后各种打压绞杀都无效?自由恋爱?他们被逐出家园。
1910年,带着对爱情的憧憬,他们一起来到杭州,正式同居。当时陈独秀在杭州陆军小学当老师,陪同的是衣冠楚楚的高俊曼。他们参观了高鹏,听钢琴,写诗。徜徉在湖光山色之间,彼此很享受?。
新欢短暂,旧爱长久。面对丈夫的背叛和姐姐的掠夺,在家乡恪守妇道的高大忠承受着锥心之痛却又无能为力。他只能忍辱负重,照常去孝顺和照顾孩子。她没有大吵大闹,也不想把自己的家丑暴露在公众面前。她只是窒息,整天关着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陈独秀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高俊曼陪他回了安徽。不久,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1913、二次革命失败后,面对追杀,陈独秀不得不再次逃离家乡。在逃命的那些年里,高俊曼从未放弃,饱经风霜,承担起家务和抚养孩子的全部责任。只是动荡的生活摧残了她的身体。她患有肺结核,整天咳血。但她不后悔。真正让她害怕的是陈独秀对家庭关系的偏执。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高大忠的两个儿子来此谋生。作为姑姑和继母,高俊曼想把孩子接回家吃住。没想到陈独秀坚决拒绝,还骂她?女人的善良?。见陈独秀如此不近人情,两人开始争吵,后来,竟然动了手。
因为久病不愈,从1922开始,已经迁居北京的陈独秀开始对高俊曼冷淡,盛传他另有所美。高傲的高俊曼怎么受得了这样的待遇?绝望的他带着孩子在1925搬到了南京。从那以后,他们分开了,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1930年9月,高大忠在家乡走完了人生的第55个春秋。高俊曼带着两个孩子为妹妹哀悼。时光飞逝。20多年过去了,家里人还是讨厌她。一年后,孤立无援的她旧病未愈又添新病,最终在南京病逝。
陈独秀一生中有四种关系。高俊曼走后,逐渐喜欢上了一位女博士石志英,并公开同居。在他晚年穷困潦倒的时候,一个相差30岁的女人潘兰珍陪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1942年,陈独秀在重庆逝世。弥留之际,他或许终于明白了夫妻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意义。然而,面对陈独秀的感情往事,这对美丽的高氏姐妹,虽然性格完全不同,却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