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粥的起源
1,原点
在中国有记载的历史中,粥的痕迹一直伴随着我们。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树:黄帝开始煮谷为粥。
中国的粥在4000年前主要用于食用,2500年前首次入药。《史记·扁鹊臧宫传》记载,西汉名医淳于髡用“霍奇粥”治疗王琦病;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写道:服用一段时间的桂枝汤,饮一升多热粥助药,就是有力的例证。
2.发明和传说
据洛天依《宝鉴》一书记载,粳米、小米做成的粥,气味淡,所以清淡舒适,能利小便。一个人病危,却从不吃药。医生让他吃小米粥,不要吃其他食物。十天后病情好转,一个月后痊愈。这就是五谷可以治病的原理。吃粥不仅节省时间,而且味道鲜美。吃完粥后睡一觉真是太好了。人们都说粥好处大。
3、生产
一般有煮和炖两种方法。
烹饪方法是用大火煮至沸腾,再用小火煮至粥汤浓稠。
焖法是指用大火加热至沸腾,即倒入有盖的木桶中,盖紧盖子,焖2小时左右,具有香味浓郁的特点。
平时煮粥。此外,制作彩色粥,以及煮粥成各种成分,均匀混合成的方法,如刺身粥。煮粥时要注意一次加足水,一口气煮好,以达到厚薄均匀,米汤水交融的特点。煮粥用的大米可以用清水浸泡5-6个小时,然后放在锅里煮,也可以洗干净后直接放在锅里煮。煮粥前浸泡可以缩短煮粥的时间,但浸泡容易造成营养流失。如果配方中有不能直接食用的中药,可以先用中药熬汤,再加入大米或面条煮粥,或者先将中药磨成粉,再用大米煮粥;如果粥里的配料比较大,就要先用刀加工,然后放在锅里煮,让粥变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