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镇遗址
位于高桥镇团山村南部和西南部。村南500米,南北并排有三座墓,当地人称之为“三姑墩”。西南岭的7座墓中,有6座是文革时期发掘封存的,只有1座被封存,高6米,周长150米,被群众称为“国王墓”。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仔仔大道位于沭河南岸,南北运河青义大道以西,建于金天会五年(1127)。蜀水街依山而立,四面环水。南有骊山,西有,北有烟台山、笔架山,东有九头山。北面有沭河,西面有鸭王和十二莲花。在王,有水桶粗的喷泉。水花四溅,荷叶相映,鹅鸭戏水,一派水乡景象。西南流向水,流经南门至东门;水从东南来,直奔东门。两条小溪的水在双龙桥下的沭河流过,自然形成了一个湖村河的圈子。
蜀水街村西有古驿站,附近有“关店林”。其中一个墓室里有两具用铁索吊着的棺材,墓园两侧有两棵芙蓉树。行李箱由一个人折叠。花开时,红绿相映,在霞光的反射下,紫色扶摇直上,是一派吉祥景象。蜀水街有四个大门,都是大青石地基,青砖门道。门楼屋檐下挂着三盏宫灯,晚上点着,几十里外都能看见。门房的婴儿床或者墙上有一门大炮12。蜀水街有100多块宋代和清代的石碑,仅观音寺就有几十块。村南有四座石狮,村北官铺有两座石鼓。据老人传说,元朝时,官方在此设“小四官”,管理蜀水街的事务,后来此地成为官府的饲草场。九头山的山坡上有一口清泉,名叫马蹄泉。东坡山中有一口清泉,名为龙泉。泉眼如碗,泉水喷涌而出。传说一条小白龙因触犯天条被缚在南天门外,被太白金星所救,故名。龙泉附近建有一座道观,原名“毕夏寺”,内供奉神仙毕夏,香火极旺,道士10余人。洪武年间,一位游历于此的僧人改名“龙泉寺”,成为佛教场所。扩建后占地十余亩,红墙绿瓦,古树参天。
观音寺殿宇雄伟,殿内菩萨坐北朝南,称坐观音。观音寺大殿前有一块画有棋盘的石头。传说可以记录东海的水位数据,老人们称之为海之子。水街龙泉寺、观音寺的泥塑极为罕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旧时,水街每年举行两次山民大会,全国各地的商贾云集。产品包括苏杭绸缎、江浙木梳、水粉、黑龙江人参、鹿茸、青海、四川和新疆药材。它是一种传统手工艺,起源于镇北3.5公里的蜀水南岭村。这些年来,当地的姑娘媳妇们在田里午睡时,都会拿出针线活,缝上一些绣球、荷花、燕子、鲤鱼、蜈蚣等传统小玩具。每逢过年过节,都是送给亲朋好友的。从少女到老妇,你可以飞针走线。当地的孩子是在手绣作品中长大的。出生时,街坊朋友送来虎枕的问候,男生红线,女生绿线。孩子喜欢的娃娃都是妈妈阿姨做的。近年来,绣有布头和彩钱的妇女饰品进入市场。农妇加入了手绣队伍,手绣品种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1991年,高桥镇从事手工刺绣的妇女有2000多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和十月初八,高桥山集市就成了手工刺绣工艺品的交易会。如今,高桥手工刺绣技术已形成刘琦、龙、凤、虎、荷包、牡丹、桃、燕、蝶、羊、兔、花篮、中国结等20大类180多个品种,年产量1.2万件。该镇的手工刺绣加工户已发展到27个村庄,雇用了8000多人。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国内部分省市。2003年3月在福州举行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命名暨经验交流会”上,高桥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手工刺绣)之乡”。2007年,高桥手工刺绣被市政府公布为临沂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