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情人》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有哪些亮点?
《情人》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不要!不是爱,是恨。
第一恨:来自贫穷
影片中的女孩生活在越南的一个白人家庭。她应该很富有,但她的家庭很穷,因为她母亲没有投资。小女孩从小就对这种看似可敬实则尴尬的生活充满了怨恨。她的中国情人很有钱,女孩开始和他交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有钱。
女孩讨厌她妈妈和大哥爱钱的样子。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是中国的情人请女孩的家人吃饭。摄像机显示了一家人在餐桌上狼吞虎咽的样子。这种疯狂源于内心压抑已久的对高端奢华生活的渴望。他们对东方人的鄙视和对生活品质的无力抵抗形成了极大的张力,一直让餐桌上方的空气弥漫着一种异样的气息。
这一失态让女孩觉得很爽,因为这两个家人平时打压她一百次。如今,她终于可以在这位有钱情人的帮助下反击了。她乐于看到他们丑陋的行为,这是她内心对他们的报复。
第二恨:来自强者的欺凌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场景。三兄妹在吃饭,老大抢了老二一块肉。二哥不敢反抗,哭了。女孩讨厌大哥的强制,讨厌妈妈的宠溺。
这种霸道一直是这个家庭的常态氛围,所以以后女孩遇到中国男,他那种柔弱的气质可能会经常让她想起二哥,而小女孩原本释放出来的母性也是她和中国男关系的重要因素。
第三恨:来自种族约束
这个女孩住在越南,但她是白人。两位主角逃不开的是背后站着的强大身份背景,一个是发达的西方世界,一个是弱小的东方世界。虽然男主的家境明显更富裕,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强烈的优越感和东方对西方深刻的自卑感,足以从一开始就宣告他们的爱情无望。当一个女孩选择了一个中国情人,她讨厌和反抗家庭控制和种族约束。
这是杜拉斯在耄耋之年写下的回忆。为什么多年以后她都忘不了这段记忆?因为恨比爱更容易记住。
世界上有纯洁的爱情吗?你这是* *逗!
这段爱情开始的时候,双方都有不纯洁的动机。主人公想在陷入包办婚姻之前,为自己找到最后一个单身狂欢,纪念自己在法国的自由岁月。女主角利用这个男人来摆脱无聊的家庭。然而,原本不纯的动机最终变成了刻骨铭心的爱情,这才是影片最大的看点。
爱情似乎总是和一条河有关。《东方之河》的设计展现了上个世纪西方人对东方世界的想象,而影片丰富的质感正是由于各种各样的设计。河上漂浮着垃圾和一头死牛,这不是偶然,而是剧组特意安排的。甚至为了控制这些漂浮物的路线,让·雅克·阿诺还雇佣了一名当地的越南“水鬼”。
男女主角的出场是从头到脚。女孩穿着一双很奇怪的鞋子,显然不适合在泥泞肮脏的越南长途跋涉。这双鞋对她来说太老土太脏了,但是这个女孩喜欢穿,因为这双鞋让她觉得自己是个成熟的女人。
女生喜欢穿男人的礼数,这是她桀骜不驯性格的体现。她的裙子太宽了,但她巧妙地用一根带子系住了她的身材。这样奇怪的服装说明这个女孩并不富有,但她自我感觉良好。她把一只脚放在围栏上,模仿优雅的行政妻子。如果这时有绅士来找她搭讪,很明显她可以成为自己世界里的女主角。
主人公穿着优质干净的皮鞋,头发也不凌乱,大热天穿着整洁的三件套西装。这是他家境富裕的表现,但他用手帕擦汗的动作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男人的软弱。他显然是被这个穿着奇怪的西方女孩吸引,去搭讪。但他颤抖的夹烟手,慌张的眼神,都表现出他内心的紧张,让这个没有经验的女孩有了安全感。
导演用构图暗示了他们即将到来的关系和目前的状态。
摄影师通过女孩的腿拍下了英雄的车在渡船上,暗示我们的男人要倒在这个女人的裙子下面了。
另一个反斗争的立场表明了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一边是轿车,一边是公交车,代表他们的阶级。这两种生活状态目前是在一条船上,将渡过爱情这条河,当它到达彼岸,他们将再次分道扬镳。
就这样,两个目的不同的人走到了一起。他们约会的蓝房子显然是爱情的象征,尤其是那一排临街的百叶窗,不仅毫无阻隔地传递着街上的声音,还在阳光的作用下投射出集市上的黑影,相当于把他们鬼鬼祟祟的见面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导演对这个场景的设计加强了这段不伦不类的关系的刺激。越南潮湿的雨季让这段爱情更有质感。他们谁也没想到爱情是在兴奋和汗水中孕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