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闳为什么会成功?

(1828-1912)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和开拓者,中国改良主义的创始人,一个美国化的中国,代表资产阶级要求发展,主张民主和谐。他经历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他以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为己任,在中国寻求社会革新。其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开创了留学的先河。

出生于象山县南屏乡(今珠海市南屏镇)一个贫苦家庭,幼年到澳门西蜀,14岁入澳门马礼逊学校,后随学校移居香港。从65438到0847,被该校校长布朗带到了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蒙森学校。1850考入耶鲁大学,1854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从美国高等学府毕业的中国留学生。

毕业后,容闳回国服务,寻求救国之道。太平天国运动全盛时期,他拜访太平军领导人,提出向西方学习,使国家富强的政策纲领。从65438年到0863年,他致力于洋务运动,先后在两江总督曾国藩和江苏总督丁日昌手下任职。1864年,容闳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用三万两银子,从美国购买了100多种机器,放在上海江南制造局(现江南造船厂)。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器设备。

他坚持国家立场,处处维护国家利益。他在洋务运动的20余年间,一直把组织青年人出国留学,培养中国的科技人才作为自己救国的毕生追求。1867向丞相衙门提交留学教育计划,未收到回复。1870年再次与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次年获朝廷批准:1872年至1875年,四批* * 120学童(其中香山县子弟40人)赴美留学,陈兰彬、洪榕分别被任命为“出国子弟”。1875年,陈兰彬和容闳分别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大使和副部长,容闳还主管留学生事务。1881年,由于清朝保守派的反对,留学生办公室被取消。当时赴美的120幼童中,除了詹天佑和欧阳耕还在高校读书,只好终止学业回国。洪榕派遣留学生的计划被迫终止。令人欣慰的是120同学回国后能清正廉洁,为国争光。20世纪初,这些留美学生为中国的铁路、外交、邮政、电报、海关、国防和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1910年(宣彤二年),孙中山应邀赴美座谈,表示支持革命。

1912年4月12日,容闳在美国逝世,享年84岁。在他弥留之际,他关心祖国的繁荣。他对他的两个孩子说:“回家吧!”美国《纽约时报》等报刊报道说,美国人这样评价容闳:“他身上的每一根神经纤维从头到脚都是爱国的……”去世后,他被安葬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

为了纪念洪榕对祖国的杰出贡献,上海交通大学修建了洪榕纪念馆,他的家乡珠海举行了他的生日纪念活动,并制作了纪念雕像。在美国,耶鲁大学、哈城、康州和纽约相继举行了纪念容闳的集会,并修建了容闳公立小学纪念碑;在耶鲁大学,学生们将容闳的画像与毕业于该校的布什、克林顿等政治名人的画像并排观看。

洪榕开创了官学留学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著有《西学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