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的历史是怎样的?
唐代至宋代鄂西实行郡县制,元代至雍正十三年鄂西实行土司制。
雍正十三年,鄂西实行“改地为流”政策,改土司制为流官制,设市南府辖六县。
民国成立后,取消市南府,各县直属省。
4年,属荆州路。
15年改为石河路,辖七县。
17年改为鄂西行政区。
21年改为第七行政监察区,辖八县。
抗日战争爆发后,湖北省于65438年至0938年迁入恩施。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恩施机构,辖8个县。
1983 65438+2月1湖北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4月4日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
1949年,设立恩施专区,设在恩施县。
辖恩施、建始、巴东、鹤峰、宣恩、来凤、咸丰、利川等8个县。
1970恩施地区更名为恩施地区,地区位于恩施县。
辖恩施、建始、巴东、鹤峰、宣恩、来凤、咸丰、利川等8个县。
1979年撤销来凤县,成立来凤土家族自治县。
恩施地区辖7个县,1个自治县。
(:石主编《中国人与国家行政区划沿革(1949-1979)》
1981年165438+10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恩施市,以恩施县城关镇为行政区域。
1983 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设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撤销鹤峰土家族自治县,设立鹤峰县。
撤销来凤土家族自治县,设立来凤县。
撤销恩施县,将恩施县行政区域并入恩施市。
65438+2月1自治州正式成立。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黎川县,设立黎川市。
1993年4月4日,国务院(国函[1993]36号)批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2001与中国西部12省市自治区、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起被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
2001年泉州市乡镇、街道办事处113个,合并25个,现改为88个;原乡所辖483个行政区中,撤销451个,保留34个(含新增行政区2个)。
截至2004年底,全州辖5个街道、37个镇、46个乡、20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
2003年恩施州行政区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