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瓦格纳、莫扎特和肖邦的历史背景、主要创作领域代表了作品的创作特点和音乐史上的地位。
瓦格纳理查德瓦格纳(1813-1883)
作家一生的作品:流浪的荷兰人,纽伦堡著名歌手,尼伯龙根的指环,唐浩社。
瓦格纳的三幕歌剧《流浪的荷兰人》创作于1841年,于1843年在德累斯顿首演。瓦格纳根据德国诗人海涅的《回忆施纳贝列沃斯基》第七章写了自己的剧本。故事描述荷兰人驾着红色帆船航行,魔鬼惩罚他一生漂泊,七年才能上岸一次。只有找到一个忠实爱他的女人,他才能得救。达朗德号船的女儿森塔从画中认识了荷兰人,她对他有一种渴望,渴望救他上岸。有一天,荷兰人又在海上漂泊了七年,上岸寻找救星,被船长请回家,遇到了森塔。他们一见钟情,荷兰人很高兴他们即将被拯救。这时,正巧森塔的前情人、猎人埃里克前来求婚,并提醒森塔不要忘记过去的誓言。荷兰人听了很失望,离开了Senta,沮丧地跑回船上。森塔在沙滩上追赶,远远地看见了红色的帆船。她悲痛欲绝,葬身大海。红色帆船也在此时沉入大海。戏的最后,荷兰人和森塔庄严地出现在大海里。他们在晨曦中拥抱,升向天空。
《纽伦堡名歌手序曲》也被称为《纽伦堡名歌手序曲》。三幕歌剧《纽伦堡的著名歌唱家》完成于1867年,但其序曲早在1862年就已写成。这部歌剧的剧本是瓦格纳本人根据16世纪德国纽伦堡的一个民间故事创作的。这部作品不仅在瓦格纳的歌剧创作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而且是歌剧史上最著名的杰作之一。这部歌剧构思已久,中心思想几经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它的形象和情节得到了深化。所以在瓦格纳后期的创作中,这部歌剧是非常突出的。
尼伯龙根瓦格纳不朽歌剧的指环。这是瓦格纳最好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歌剧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尼伯龙根之戒》是瓦格纳根据冰岛历史学家斯图鲁松的北欧神话埃达和12年至13年的德国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写成的剧本,献给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整部歌剧于1876年在拜罗伊特首演。全剧由四部分组成:《莱茵河的黄金》、《女武神》、《西格尔·费里德》和《诸神的黄昏》。
瓦格纳的三幕歌剧《唐浩社》创作于1842-1845年,全称为《唐浩社与瓦尔特堡的歌唱比赛》,瓦格纳本人根据古代传说撰写剧本。故事描述吟游诗人唐浩社爱上了图林根州庄园主赫尔曼的侄女伊丽莎白,但她抵挡不住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的诱惑,离开图林根州的沃尔特堡,在爱神的别墅里住了一年。后来她百无聊赖又回到了人间,伊丽莎白喜出望外。唐浩社参加歌手比赛,赫尔曼规定必须唱一首爱的赞歌。唐浩社居然在歌里大赞自己和金星的暧昧,得罪了上帝。赫尔曼命令唐浩社和朝圣者一起去罗马,请求教皇赦免。教皇声称,要想赦免唐浩社,除非拐杖发芽。唐浩社走后,伊丽莎白因相思成疾,意外离世。唐浩社在回庄园的路上,碰到了伊丽莎白的棺材,痛苦万分。在维纳斯的召唤下,他高喊“神圣的伊丽莎白,求求我”,跪倒在伊丽莎白身边死去。这时,朝圣者拿着教皇送给唐浩社的拐杖出现了,拐杖上长出了枝叶,表示唐浩社的罪被赦免了。音乐以小号般的合奏拉开了仪式的序幕。接着,音乐进入了优雅的主题,让人仿佛看到了英俊绅士和端庄淑女的游行队伍。
音乐史书籍称莫扎特为不可多得的天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多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是推广了歌剧。他继承了格鲁克的歌剧改革理想,并走得更远。与格鲁克不同,莫扎特主张“诗歌必须服从音乐”。他的歌剧有很强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深情,朗诵也充满了唱腔。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各种人物、性格栩栩如生。二重奏形式被莫扎特视为安排戏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洁而个性化,在音乐性质上与全剧有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其中《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突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最具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的最后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欢快明亮,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充满了戏剧性和海顿的乐观主义,但在技法上与海顿完全不同,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41号交响曲(通常称为“朱庇特”)气势磅礴,雄心勃勃,预示着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部)是贝多芬之前所有交响曲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每一个乐章主题的对比。
莫扎特生命的最后两年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他曾说:“我的舌头尝过死亡的滋味,我的创作依然乐观。”1791 65438+2月5日,这位伟大而优雅的天才在维也纳的贫民窟里离开了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界。
当时妻子病重,家里没有零花钱。35岁的莫扎特被安葬在无名的穷人墓地,没有亲人给他举行葬礼。杂草被藏,雨水被洗,让无数今天敬重他的后人都想牺牲。他后悔一辈子没有完成安魂曲,但现在全世界都在赞美他的天才,他的灵魂真的可以安息了。
总的来说,莫扎特的创作成就涵盖了各个领域。它们反映了18世纪末,受压迫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追求更美好的社会、光明、正义和人的尊严。他的音乐风格以真诚、细腻、通俗、典雅、轻灵、飘逸为特征,大多充满乐观主义,反映了德奥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向上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有悲剧性和戏剧性的风格,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矛盾。
肖邦的创作生涯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华沙时期和巴黎时期,以1830为界。在第一时期,他完成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巴黎的后半生,他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有关的英雄作品,如降A大调第一叙事诗和波兰舞曲,充满爱国热情的英雄作品,B小调革命练习曲和谐谑曲,哀悼祖国命运的悲剧作品,降B小调奏鸣曲,以及许多幻想和小夜曲。
1831九月初去巴黎时,惊闻起义被俄国镇压,华沙沦陷。《C小调练习曲》(别名《革命练习曲》,1831)、《D小调前奏曲》(1831)在此时完成。愤怒和悲痛的感情与严格训练的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巴黎时期是肖邦思想和艺术高度成熟,创作如火如荼的时期。深刻的民族内容,独创的艺术形式和音乐风格,使他的创作臻于完美。肖邦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仅仅三十场音乐会就建立了传奇般的荣誉,这在钢琴演奏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肖邦尊重并继承了古典音乐的传统,但他的钢琴技巧却独具风格。尤其是在他的玛祖卡舞和波罗乃兹舞中,对民族和民间调式、和声和特色节奏的创造性运用,显示了一个真实的马祖尔对民族性格、风格、趣味和艺术语言的熟悉和理解。
肖邦是19世纪欧洲音乐界的明星。他不朽的作品,充满了诗意,震撼的抒情性和戏剧性的力量,代表了“黄金时代”的浪漫主义音乐。同时,他的创作具有强烈的波兰民族气质和情感内容,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他作为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杰出代表而闻名于世,另一方面,他作为19世纪欧洲民间音乐流派的创始人而名垂青史。肖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将时代的浪漫主义风格和爱国主义精神紧密地融入了自己的音乐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