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相机的发展历史
徕卡经历了几次改进。1923年,巴纳克说服他的老板恩斯特·莱茨二世制作了31版本的原型系列。徕卡一世(徕卡一世)于1925年在莱比锡的德国博览会上一推出就获得了成功。使用的Elma 50 mm f/3.5镜头由Max Baerecke博士设计,其四片四组设计受到蔡司天赛镜头的影响。焦平面快门速度可以从1/20秒调整到1/500秒,还有一个Z台(长快门,Z是Zeit,德语中表示时间)。
1930年,徕卡I螺丝版39mm螺纹可换镜头系统发布。除了50mm标准镜头,还有35mm广角镜头和135mm长焦镜头可供选择。1932发布了徕卡II(徕卡II)带有一个可以与镜头对焦系统耦合的测距仪。这个型号配有独立的取景器和测距仪。
徕卡三的出现将快门速度的下限降低到1秒,而IIIa则将上限提高到1/1000秒。徕卡IIIa是巴纳克生前制作的最后一个模型。直到1957,莱茨一直在改进这个模型的设计,它的最终版本IIIg包括一个带有几条边框线的大取景器。
1954年,莱茨发布了M3(徕卡·M3,一个带刺刀镜头的模特。之前分离的测距仪和取景器在这款机型中合二为一,在大而亮的取景器中间有一个更亮的双像用于对焦,并引入了视差补偿系统。此外,这款机型还采用了可靠的橡胶牵引焦平面快门。这个系列也在不断完善。最终版本是M7和MP。装载不同镜头时,会根据不同的焦距显示不同的画面(如28、35、50、75、90、135 mm)。许多公司根据徕卡的测距仪设计和制造了自己的相机模型,包括日本的Leotax和早期的佳能。前苏联的FED、Zorki、Kardon、Foca、Reid、上海58-II的部分车型。
从1964开始,徕卡生产了一系列单反相机。最初的型号是Leicaflex,之后是Leicaflex SL、Leicaflex SL2以及与美能达合作的R系列R3到R7。徕卡R8(徕卡R8)是完全由徕卡自己设计和生产的。前面的型号是徕卡R9(徕卡R9),可以和后面的数字模块一起使用。2009年,徕卡宣布R系列胶片单反相机和镜头完全停产。
将徕卡的单反镜头与旁轴机身系列相结合的是徕卡Visoflex系统,该系统使用镜盒装载旁轴系统使用的镜头(有螺丝和卡口对应的版本),也可以装载系统对应的专用镜头。该系统聚焦在磨砂玻璃屏幕上,而不是相机上的测距仪,一个连接镜子和快门的系统完成了胶片的曝光。不同于相机的测距仪,这个镜盒可以让长焦镜头更容易对焦。
徕卡在历史上有许多光学创新,如非球面透镜、多层镀膜透镜和稀土透镜。徕卡镜头被认为在最大光圈下提供了出色的性能,使其适合在自然光下拍摄。
徕卡的相机、镜头、配件和销售资料都是收藏品。这里有几十本徕卡书籍和收藏指南,包括著名的三卷本《徕卡》,一本由詹姆斯·拉格(James L. Lager)撰写的图解历史。早期或稀有的相机和配件在市场上有非常高的价格。
1986年,由于徕卡品牌的知名度,莱茨公司更名为徕卡。在同一时期,徕卡的工厂从韦兹拉尔搬到了附近的索尔姆斯。从65438到0996,徕卡相机公司从徕卡集团分离出来,成为一家上市公司。1998,徕卡集团被拆分成两家独立的公司:徕卡显微系统有限公司和徕卡地理系统有限公司。
2011 1 10月21私募基金黑石集团将斥资约65438+3亿欧元(约1391亿港元)收购德国徕卡相机股份公司44%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