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迎秋:从吉利收购沃尔沃十周年解读全球化

吉利收购沃尔沃10周年。时间过得真快!一切仿佛就在昨天。记得当时国人得知合并的消息,舆论场瞬间“炸了锅”。人们不相信李书福的吉利是如何在众多买家中胜出的,包括跨国公司?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国内几个主流的大型国有汽车集团都参与了竞标。当时吉利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肮脏无能的企业。10年后,沃尔沃应该为当初的决定感到骄傲。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袁小林用数字直观地描述了这样的骄傲:在过去的65,438+00年里,沃尔沃在欧洲、美国和中国都取得了巨大的增长,销量翻了一番。10年前,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超过30万辆,但到去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70万辆。沃尔沃在65,438+00年前全球员工超过65,438+09,600人,现在员工超过4万人。的确,10对于沃尔沃来说,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它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谁能想到,一个来自中国的民营企业,把一个著名的豪华车品牌,一个来自北欧的有着悠久历史的跨国车企发展的如此之好,这是一个奇迹。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与福特汽车公司正式签署合并协议。

除了觉得成功,还要说说过去10年的艰难。应该说,吉利收购沃尔沃在国际并购史上树立了一个“蛇吞象”的成功案例。我记得M&A签署的时候,舆论场最关心的是“钱从哪里来”?一个还在“夹缝中生存”的企业,怎么跟一个来自北欧的跨国企业玩?说白了,这些问题就是:不擅长大小,也不擅长大小的吉利,沃尔沃如何重新站起来?无论如何,这次成功的合并超出了人们的认知。记得M&A谈判接近尾声的时候,一家财经媒体的记者抢了新闻,第二天就被领导批评,认为记者制造了假新闻。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吉利收购沃尔沃有多难。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在M&A协议签署的前一天晚上,李书福哭了。虽然他没有说为什么,但有一个原因是肯定的:为了完成自己内心的汽车梦,他把一切都搭上了,包括他的生命。他知道,从他签字的那一刻起,就会有各种已知和未知的问题和挑战等着他!今天一提到吉利收购沃尔沃,很多人看到的都是他在众人见证下微笑签字的照片。谁能想到,李书福笑容满面的背后,是巨大的压力?砸钱是一回事,成功又完全是另一回事。这样一个外人无法理解,当事人心中有很多不确定风险的事情,谁敢去想?谁敢做?谁能做到?今天,当我们谈论M&A的成功时,我们不能给人的感觉是,它只不过是轻而易举地做这件事或那件事,似乎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在我看来,回顾沃尔沃65,438+00年的发展历程,除了感受到它的成功,我也深深敬佩李书福这样的企业家。因为他做了别人不敢想、不敢做、做不到、做不到的事。这样的创业者很少,这样成功的案例注定也很少。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书福和吴映秋在交流。

跨国M&A是全球化的一部分,没有现成的教科书,但企业文化是全球化成功的核心。合并前,李书福在回答沃尔沃工会的提议,用三个字说明收购原因时,他的一句“我爱你”得到了工会的高度认可。其实这就是文化。现实中,我们说文化总是那么深奥,甚至神秘,往往吃力不讨好。天天讲企业文化,具体做什么事情各有各的想法。毋庸置疑,今天的沃尔沃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这与李书福的胸怀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如果把收购沃尔沃当成一个简单的生意,即使大家有共同的建立文化的愿望,也不会走下去。一开始,人们关注吉利M&A的钱从哪里来。如果着眼于此,今天可能有人会说,吉利10把沃尔沃上的钱赚回来了,那么现在可以考虑转手了吗?事实并非如此。不久前,吉利和沃尔沃宣布了计划中的合并。如果这样的事情不是基于文化,以沃尔沃欧洲企业的特点,连工会都可能过不了。一定是企业文化让沃尔沃愿意合并。李书福曾引用费孝通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早已玄妙。总结沃尔沃10周年,或者以收购沃尔沃作为中国走出去,探索全球化发展的样本,文化是一个必须讨论的话题。都说文化是指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其实也是一种世界观。思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每个人都很难站在世界观的高度。老板首先要做的是打开思路,这也很难。在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件事上,如果李书福只看到钱,企业所有员工都不应该只谈钱。在这样的功利主义下,企业也无能为力。其实早在几年前,李书福就已经在谈如何建立跨国企业文化了。你不妨去看看。在那篇报道中,他没有提到钱,而是让大家看到了比钱更有说服力的东西。回顾国内很多失败的并购、合资案例,文化认同缺失一定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有很多财大气粗的老板,但他们最终都没有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因为他们太注重金钱,对文化研究太少。如果我们处在收购沃尔沃10周年的时候,李书福收购沃尔沃后最大的成功是什么?利润一定不是他的主要选择。我记得沃尔沃董事会合并后,我曾经写过“永远不要把李书福当投资人”,就是想告诉你,李书福和中国很多有钱的老板不一样,包括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沃尔沃汽车亚太总部位于上海嘉定

10年沃尔沃的发展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更多的人希望看到它成为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一夜卖火。这种舆论很容易把沃尔沃束之高阁。这是对李书福智慧的考验。就像其他豪华车品牌一样,如果中国这张纸做不好,全球业绩肯定不好。更何况沃尔沃已经是吉利控股的子公司,没有理由不做好!与BBA等豪华品牌相比,沃尔沃在中国的基础明显不足。这个特点决定了沃尔沃在中国的紧迫性。有意思的是,在包括中国区在内的沃尔沃亚太销售部刚刚成立的那些年,负责人换了好几次,各种猜测在所难免。事实上,就经验和业务能力而言,那些负责人是别无选择的,他们圆满完成了每个阶段的使命。只是在几年前的那个阶段,沃尔沃在中国需要一个更合适的新候选人。现任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袁晓林担任中国区业务负责人的时间最长。在他的领导下,尤其是近两年,沃尔沃在中国的业务在质和量上都有了显著提升。除了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不得不提的还有他细致沉稳的性格,长期的海外工作,链接东西方文化的力量。不得不说,合并后的沃尔沃在中国,多少有点被外界当初的期待带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袁晓林这样的人就成了沃尔沃在中国必须要有的稳定器。如果说10收购沃尔沃成功的背后有李书福的智慧,那一定有他用人和团队建设的智慧。袁晓林和他今天的团队就是用这样的智慧建立起来的。

李书福在沃尔沃汽车亚太总部与袁晓林和管理团队交流。

最近和李书福交流,发现他谈的最多的就是对全球化的思考。在他看来,当前的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是一对矛盾。如何化解矛盾,需要更大的视角,更多的样本。自近几年收购沃尔沃以来,吉利先后收购了伦敦出租车、马来西亚宝腾、英国路特斯、戴姆勒奔驰等全球化实践,获得了诸多成功经验。他认为这些做法只是探索全球化的开始。面对逆全球化的新特点,面对世界汽车受到技术革命冲击的新背景,我们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一步,我们的国家也必须需要更多像李书福这样的企业家和像吉利、沃尔沃这样的企业。

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

就在收购沃尔沃1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吉利和沃尔沃宣布正在探索下一步合并的新方案。未来10年沃尔沃会是什么样的?一定很值得期待!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