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清时期记载的珍贵史料会被装进麻袋?

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文字记载。中国作为一个文明从未断裂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历史保存。但是因为太多了,几乎各个朝代都没有太重视这些问题,以至于被毁掉的数量也不算少。此外,随着战争的入侵,有许多珍贵的史料被记录成文字,大部分都被付之一炬,能完整保存下来的屈指可数。

到了现代,珍贵的明清文献被装进麻袋,当废纸买来。早在清朝末年,清廷就有一座专门存放明清各种文书的建筑,里面堆满了明清的文书,包括《明史》、《公函文书》、《聚珠》等等。这几百万份文件堆在几个房间里。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乾隆年间,有了官方编撰《四库全书》的经验。当时除了编纂《四库全书》之外,还修订了《明史》,所以补充了这些史料。后来收集了很多明朝的史料,包括《史明录》。在清代的编纂过程中,经过抄写,原来的旧版本被烧毁,所以陆留下的大部分史料都是清抄本,但即使如此,这套史书仍然是清抄本。

清末以后,由于公文太多,内阁文件库存放不下,所以把这部分档案拿出来焚烧。幸好当时正在值班的罗振宇看到了,马上命令人去制止。然后把装满8000多麻袋的明清史料保存下来,以备将来建文史馆时作为馆藏资料。而罗振宇本人只是一个小官,在晚清灭亡后也无力保存这些档案。

北洋政府后来把这些档案放在博物馆,但由于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看管,几乎每个能出入这里的地方都会偷出一两卷来高价出售。后来北洋政府发现了这堆废纸,马上拿出来买造纸厂。罗振宇赶到时,麻袋里的东西已经被销毁了65,438+0,000多袋。把这部分史料带回来花了13000元。罗振宇后来把这部分档案卖给了李盛泽,李盛泽经过折腾又卖给了南京政府。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

但实际上,在反复循环的过程中,已经损失了很多。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明回忆录》,其实是在1931年归属于民国政府之后,由当时的学者编撰而成。这部分是抗战时期送到美国的,现在大部分在台湾省。就连大陆出版的版本也是台湾省版本,大陆本来就有,只有部分手稿,而且大部分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