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两岸的海河历史

历史上的海河

《海河》是一本记录天津发展历史的史书,一直伴随着天津的诞生和发展,直到今天。天津起源于水运。这幅图反映了元代天津三岔口水运的繁荣。元代诗人这样描述:早晨三岔口,万船齐集。当时,这个地区的商业和贸易非常发达。明朝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在天津市三岔河口西南设立天津卫,开始了天津城的建设。2004年2月65438+日是天津健康中心成立纪念日。当时,天津不仅是国内商业贸易的中心,其贸易范围也达到了朝鲜、日本等一些国家。古人称之为商埠,也称之为大都市。经过400年的建设,老城区逐渐形成规模,其中建有我们在天津熟悉的三宝:鼓楼、炮台、钟楼。这一时期,东北角的滨海河和南运河一直是繁华老城的商业中心。

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列强相继在天津租界。为了夺取通往入海口的资源,他们在海河两岸强占土地,修建码头、仓库、工厂和商业设施。天津沿海河开发,形成租界面积15平方公里,是当时老城区面积的十倍。这一时期,西方近代文明从天津传入中国,东西方文化发生了强烈碰撞。在此期间,海河两岸修建了一些先进的设施。天津的很多第一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比如老龙头火车站,中国大商富里第一个火车站。还有敞开式铁路桥,中国第一辆有轨电车,海河两岸修建电报局和第一个邮局,中国第一所陆军学校,当时叫军械学校。许多现代城市设施是在近代逐渐发展起来的。解放后,海河仍然保持着通航功能,在1958年达到顶峰,但随后上游来水量逐渐减少,海河的通航功能逐渐下降,海河两岸的商业和经济功能逐渐萧条和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