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有一座规模较大的皇陵,占地654.38+0.6万平方米,是关外三大陵之一。
一座沈阳城,一半民国史,一半清朝史。众所周知,沈阳原名盛京,清朝入关前就有驻防,是个地地道道的皇城。沈阳至今还有晋末清初的遗迹,如沈阳的故宫、昭陵、涪陵等。其中昭陵、涪陵和抚顺的永陵合称为关外三陵。接下来穷人要带你看的是赵陵,位于沈阳北陵公园,占地654.38+0.6万平方米,规模非常宏大。
赵陵建于崇德八年。后来,清朝的皇帝对它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即使过了300多年,穷人面前的皇陵规格依然显得雄伟,有着庄严的威严,让人肃然起敬。沈阳北陵公园门票一张2元(目前活动价,正常票价应该是6元)。如果需要参观赵陵,需要再买一张票,一张票20元。可以在公园门口或者正红门右侧买票。
正红门是赵陵的第一个大门,建筑技术为明代的单檐歇山式建筑,有三个拱形门。最右边的叫“军门”,只有皇帝才能通过;中间是“神门”,是宫人用祭祀用品用的。左边是供朝廷官员通行的“大臣门”。古代等级制度森严。走错了就需要受罚,尤其是中间的“神门”,位于赵陵主体建筑的中轴线上,神圣不可侵犯。检票处只开了“军门”,让游客沉迷于当皇帝。
在郑弘门的一侧,有一个五彩缤纷的琉璃袖墙,龙在其中盘旋。从黄色釉面加绿色镶边的设计中,穷光蛋可以看出满汉文化的交融(北京故宫是典型的汉文化,釉面只有黄色釉面,满族人更喜欢鲜艳的颜色)。大家都知道袖墙是用来遮挡视线的,作为深宫墙来保护睡在皇陵里的皇太极和他的妃子不受干扰。
在郑弘门的左右两边,有东跨院和屠宰大厅。东跨院,又称更衣室,建于康熙年间,占地400平方米。是皇帝在祭祀前更衣整理仪容的休息场所。屠宰大厅,顾名思义,就是祭祀动物装载打包的地方。当那个可怜的人去的时候,那两扇门是关着的,没有开着。
进了正红门,穷人来到了赵陵的中央建筑群。中间的宫殿建筑叫大碑楼,里面有一块重65438+万斤的碑。碑上用满文和汉文写着“清代昭陵不朽功德碑”,是皇太极死后,一些名人根据他的生平事迹所写,供后世帝王学习,百姓瞻仰。
一组组古松被种植在中央建筑群的两侧。这些古松环绕着赵陵,数量达到2000多株,树龄近400年。像古代松下的动物石像一样,它们是为了保护皇太极的陵墓不受干扰而设计的。纵观中国封建帝王的陵墓,几乎总有古松和卫士。寓意是希望古代帝王像松树一样常青,长眠地下的宫殿不死,而守护者则是想恐吓盗墓贼。
此外,还有几棵高大的华表直立在松林中。华表上有一只小兽,头正对着墓,表示希望外出的国王早点回朝,不要“高兴”。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郑弘门外有一块中国手表,但上面的小兽是朝外的。这里的华表是指君主不要待在深宫里,而要适当地走出去,以示对人民的同情。你觉得古人很有教养吗?
后来穷光蛋来到了赵陵的第三部分,陵寝的主体建筑群,包括方城、月牙城、宝城。方城建于顺治年间,仿照首都城堡轮廓(清军入关后,沈阳成为首都),高6.15米,周长146米,将陵墓包裹得严严实实。游客可以从防城上去,绕黄太吉陵一圈。
穷鬼在绕城过程中发现,除了城门洞外,方城四角还有四座小楼,都是重檐而建,依山而卧。都是从楼道里出来的,内外檐下彩绘,屋脊中间用彩色葫芦装饰,每个檐口挂一个风铃,非常漂亮。这四座小楼叫瞭望塔,是守卫陵墓的士兵为了保护皇陵的安全而爬上去的。
月牙城,又名哑院,形似月牙。建造者设计得很巧妙,利用两边的岔道连接方城和宝城。它的右边是一面彩釉墙,用来装饰墙壁。上面画着和正红门一样的龙。它的正面有一个石坛,是琉璃瓦顶,有一座悬山。上面有五个石雕,1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香水瓶。古代是“丧”和祭酒的地方。现在的皇帝都要按照礼制默默祈祷人民的繁荣安康,向祖先祈求一个吉祥的预兆。
前面是龙恩殿,里面供奉着皇太极和萧端文的神。是古代帝王祭祀的主要场所,也是赵陵中最大的宫殿。屋檐和楼梯受景点保护。赵陵作为景区向游客开放后,也吸引了游客前来朝拜。
宝城是一个半圆形的城,就是皇太极真正下葬的地方,用青砖砌成,最高的地方叫宝塔,下面是地宫。有意思的是,赵陵虽然有地下宫殿,但300多年来,后人并没有发现它的入口在哪里。许多游客跃跃欲试,但都失望而归,给这座规模宏大的皇陵留下一丝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