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顶山奶奶庙的历史记载

以上只是传说,很多都很牵强,不能作为历史依据。那么,寿帝道教究竟起源于何时,四鼎山寺建于何时,庙会始于何时,四鼎山寺在寿帝道观中的地位和影响是需要探究的问题。我们知道,道教起源于古代神道的巫史,演变为炼丹,东汉末年形成道教。魏晋前后,门派众多,直到辽金时期才大体划归正一派和全真派,南北对峙。寿县道教属于全真派,主张真君。道士不吃肉,不关心家人,传道授业,终身为道。什么时候开始的?不包含旧记录。出自:“肥水西去寿春之北,右去北溪,溪引北山泉源下注...去找道士解决陆晶问题”;“淮水北至蔡霞老城,东南至八公山,山上有老子庙”的描述,应该不晚于北魏。若考汉史,刘安在此学道求仙,聚集弟子数千人,完成了名著《淮南子元道训》,将黄老学说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对守帝人的思想产生了直接影响。“淮南监狱”之后,黄老的思想迅速向神仙方术和迷信方向发展。寿帝是刘安父子64年的封地,东汉就有可能有道教。据《淮水》的记载...东南八公山北,山上有老子庙”,这庙也不是不可能是四顶山庙。查旧书记载和相关史迹,寿县古城北山还有其他道观,没有记载。而泗顶山寺确切记载了明代的《寿州志》和清代的《凤台县志》。

明嘉靖年间的《寿州志》称泗顶山寺为“东岳庙”,此后才供奉毕夏·袁俊公主。清代《凤台县志》称其为“袁俊寺”,并有更详细的描述:嘉庆十九年八月,毕夏袁俊宫,北山而建。新造碑简说:“只有东岳代宗公主毕夏·袁俊有宫,拜子善:宫铃有年,董亮衰,武进立君为官五年,五谷丰登,百姓无病无疫;郡民吴芳春,私酬一定,择吉日,辛苦,刻石纪念。”除了袁俊的雕像,庙里还有观音和十八罗汉。这种佛像并置是东晋南北朝时期道教长期融合的产物,是唐太宗对儒释道相互吸收的结果,也是明太祖追求儒释道兼容并行的结果。它既是守地道教兴衰的一个例证,也反映了道教与佛教相排斥、相融合的历史现象。清末,这座寺庙遭遇了一场大火,只剩下文革时期的废墟。上世纪90年代末,通过向群众集资和宗教部门贷款,对大雄宝殿、山门等主要建筑进行了改建,满足了群众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