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中路街道的历史演变
淮海中路地块先后于12月(1900 65438+10月)和民国三年(1914)划入法租界。在占领期间,它曾属于第八和第一区。民国34年,重庆路以东属第五区(即泰山区、松山区)。重庆路以西属于第六区(即陆家湾区)。解放初,隶属于陆家湾区第三、第五办事处。1950 11分别属于卢湾区第三、第五办事处和松山区第二、第五、第六、第八办事处。1956 3月属于思南路、淮海中路、长乐路3个办事处。同年7月,归淮海中路与成都南路,1958年2月,成都南路与淮海中路合并,1960年4月,更名为成都淮海大街,同年6月,更名为淮海路大街,1987年6月,更是声名鹊起。
原土地有南长浜、北长浜、打铁浜、王家浜、蚂蚁浜等河流。至清末,有顾家寨、盛家寨、杨家寨、陆家寨等村落。光绪二十五年,重庆路以东、太仓路以北已划入法租界,中外之间的重庆南路以东、太仓路以南形成铁浜城。
清末以来,法共局先后在界内、界外修建了陆家湾路(今重庆南路)、西江路(今淮海中路)、圣母路(今瑞金一路)、管峻路(今南昌路东)、应均路(今雁荡路)、拜尔布路(今重庆中路)、聚来达路(今金陵西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业内人口不断增加,地价急剧上涨,大量新式里弄和公寓楼被改建,包括三德坊、太仓广场、方畹仪、泰山公寓、永业楼、培文公寓等。如今,思南路和南昌路是环境优雅的高档住宅区。居民中有许多富商、买办、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政治家和军阀,也有许多外国人,特别是白俄罗斯国民。
从民国初年开始,革命派利用法租界的特殊条件,在该地区成立革命机关,开展各种革命活动。老地方有许多革命遗址和名人故居。常宝路408号(现淮海中路)、环龙路63号(现南昌路)、莫里哀路29号(现象山路)是孙中山从辛亥革命到去世的三处住所。莫里哀路故居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常宝路408号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李雨阳6号,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老渔洋里2号(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编辑部、中国* * *产党诞生及早期革命活动密切相关。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方畹仪陶芬故居,第一次全国* * *合作时环龙路44号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其余如老渔洋里5号的中国革命党上海总机关部、同里路16号的江苏省委旧址、陶尔非四路(今南昌路)341号的大同幼儿园等,都是重要的革命史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