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的人文历史

小孤山历史悠久。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刻石记功;秦始皇东征,在石头上立了“中流砥柱”。盛唐时期,小孤山的名字正式见于诗人笔下。小孤山的“孤山”因其独立公正而得名。至于小的,就是为了分辨江西鄱阳湖的“大孤山”。小孤山山势挺拔,独立于河中心,北有天柱,南有匡庐。因为山形长得像古代女子头上的发髻,世人又叫积善。世俗又因为小孤儿和小姑子的谐音,小孤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变成了“小姑子”。有人把对岸的蓬朗基称为“郎鹏”,由此诞生了许多关于她嫂子和郎鹏爱情的美丽传说,给这座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小孤山的寺庙建于唐朝。当时佛教在中国兴盛,禅宗妈祖道(709-788)游历天下名山,游历幸子县公公山、宿松灵隐山等地传授佛法。后来是寂寞秀导致灵隐,所以叫“奇秀寺”。海怀是他的弟子“百丈清规”的创始人,在世界上被称为百丈禅师。当他在唐德宗时,他去这个寺庙讲学并传下了“佛教规则”。所以《山谱》中有“妈祖开山,百尺传规”的记载。相传唐代山上的庙很窄,内月有一人,姓不详,已无法记得。盛唐以后,寺庙越来越荒凉。我们可以从顾况的诗“古寺在河边,雁过西寒鸦天,孤山远,明月照洞庭归客船”中想象出当时的大致情况。唐朝后期,几经战乱,寺庙一度被毁。北宋年间,该寺重建。改名“惠济寺”开始供奉海神妈祖,现在叫小姑娘娘。据《大清实录》记载,“天后,宋莆田林如愿为第六女。她天生祥光奇香,能乘云渡海乘岛。升天后,她经常翻海,专门救助沉船。宋元明清时期,我厌倦了精神痕迹。”因此,到了宋代,这里建了一座庙供奉女神,女神被多次加封,赐“扶顺、安、姬、广吉辉姬夫人”的称号。就这样,妈祖从山变成了妈祖,像男人变成了女人。南宋绍兴初,魏公张浚从湖湘归来,修缮小孤山寺,扩建为六重,规模宏大的寺院。寺额上“惠姬”名唤“安吉夫人”,并有碑。宝卿二年(1226),江州守将文翁在山顶建有“牧羊亭”,有石阶可供攀爬。

元代海上兴灵,小孤山庙略修。女神被赋予“广济”,被封为“广济夫人”。廷佑年间,登此山,见路毁亭,遂鼓动安庆府判李建此亭。历年间,在庙的南门竖起一根铁柱,长30余尺,系有铁索,可供船民攀爬渡险。余汉书《海门第一关》刻在石头上,门口重复着“启秀寺”二字。

明朝是小孤山寺庙的鼎盛时期。洪武二年(1369),派官员对寺庙进行修复和祭祀,女神被命名为“天妃圣母”。永乐年间,封山神“护国济民,大放天妃光彩”,并派人打官司祭祀。官人致悼词曰:“沈伟立下大基,成为中流砥柱,吴楚镇待吉典。延搅万里,享拜千年,受益于此,只求神。至今追悼会还在响。为安南军务,成祖分别于永乐四年七月二十二日、永乐七年二月五日两次派护国公朱能、英国护国公张福拜山。宣德二年二月七日,公亮被派上山祭祀。弘治年间,陈科和石浦奉命修复该寺。嘉靖九年(1532),安庆知府叶梦熊对其进行了修缮,并为其题诗,至今仍存。这个亭子被重新命名为“更衣室”,被称为天妃圣母的更衣室。二十六年(1547),因小庙关。不要在陕西建天妃宫。它的砖瓦呈现来自全国各地,每一块都刻有总督的名字。严说,《护国殿》九成功。中间是“天妃庙”,规模巨大,雕梁画栋,体系庞大,酷似皇家居所。院内有一座“御碑亭”,上面刻有嘉靖之父狄咸的诗一章。建成后,官员被派去祭祀,包括:两位圣人过去路过这里。看一看神七的展厅,敬一尊御衔的石头,装饰一下殿庭。珍贵的器皿还藏着,“填——豆”这几个字让小孤山出名了一段时间,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小孤山变成了五岳,佛教活动也相应发展起来。进入繁荣阶段。后来由于河道长时间坍塌,护国寺被水冲毁,只有一些碑刻和石刻存放在山上。

清代,这座山寺不断修缮。顺治九年(1652),蒙奉命修建小孤山门和关帝亭。经过多年的筹款,寺庙的住持包惠对建筑进行了新的翻新。康熙初,知县王在旧址东北重建“护国寺”,与山上的寺庙相映成趣。五十九年(1720),敕令天下各省、郡、县均为天妃寺庙,女神名为“天后”。乾隆年间,山上寺庙日见破坏,巡抚高请示批准。寺重建于寺右(1765),正门镌刻御书“江宇”,亭由后裔王重修。五十三年(1788)天厚加“示神赞顺”二字。和尚赵茜还在山脚下竖起石阶,并将其修复到寺庙门口,以便他可以停泊船只和爬山。咸丰年间,寺庙因年久失修被士兵毁坏,一片狼藉。丁四七年(1857),彭玉麟与彭友生等人重修了小孤山寺。碑文上写着:“本来女人就美,精神爽快。道造无穷,威振中流。水弯弯绕,山陡幽僻,江南秀丽,为上游。时间久了,古庙也关了。如果修复复原了,我还能要求什么?”外屋扩建,铁香炉、牌匾对、石雕呈上。

民国十二年(1923),七社集资在山寺北建“护国寺”。最后三年,失落的御诗碑被复制重建。小孤山顶妆阁搬迁后。从那以后,钟山的和尚龚铭·道已经乞讨了20多年。山上的寺庙已经修建和维护了很多次。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山上的寺庙和文物进行了保护。64年,安庆行署派出工程队,修复山上的寺庙和亭台楼阁,并增添了许多文物。1967“文革”期间,“四旧”被一扫而空,山寺建筑、佛像、文物屡遭破坏,宗教活动基本停止,山上只剩下一座奇秀寺。此后十余年间,山上的寺庙全部由僧人常文、郭成等人看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恢复了宗教政策。从江西调来的老和尚匡成、常文、尹红、兴一,将信众供奉的香火钱积攒起来,购置佛像和器皿,新建大雄宝殿,在圣母院殿东山坡上修建水塔。尤其是1996之后,方丈老僧匡成带领狱方释义,四处筹款,修建新的佛经楼和寺院,对山上的危楼进行了大量的维修。1998年,释行义接任方丈。他带领僧人,省下每一分香火钱,搭建平台,维护山路,在山门前放了一对三米多高的巨狮。2004年,经过多方努力,他筹集资金并向银行贷款,修复了新建的大雄宝殿、圣母院和皇后殿。至此,这座千年古刹在历代僧人的保护下,焕然一新,初具规模。

由于启秀寺位于长江之岛上,山神被视为船只航行的守护神,还有一些美丽动人的传说,所以游客和香客络绎不绝。特别是在古历3月23日,小女孩娘的生日,游客和香客络绎不绝地上山朝拜,以求平安,为这座千年古刹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由于政府的重视,198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小孤山齐秀寺为省级52处重点寺庙之首,山上的石刻也被列入重点保护文物。千百年后,这座古老的寺庙在历代政府和僧侣的保护下,又恢复了昔日的雄伟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