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有哪些历史典故?
1,为什么“的”字少了一个横?
全聚德的创始人杨请一位名叫钱子龙的学者写了一个牌匾。几经风雨,这块牌匾已经挂了130多年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少了一条横线。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当时杨老板请了钱子龙,两人喝了个痛快。杨得知钱子龙的书法很好,马上拿出笔墨,让钱秀才写一个字。因为钱秀才多喝了两杯,精神恍惚。他一不留神,忘了写“得”字。
还有人说,杨创业的时候,一个***雇了13的家伙,加上一个* * *自己14的人。为了让大家安心工作,齐心协力,钱秀才被要求少写一行字,表示大家心里不能划一刀。听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加一条横线不是更全心全意吗?
当然,这些都是猜测和传说。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原来,早在1000多年前,“得”就是一个象形字,有横有横。这一点可以从唐、宋、元、明、清历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中得到印证。比如现在位于北京国子监孔庙的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士碑》中的“德”字,就不是横的;再比如全聚德创立同期的清代画家郑板桥写的“得”字,有的有横线,有的没有横线。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古代钱币的角度来研究“得”字。如宋真宗北部(公元1004年)铸造的景德鲍彤中的“得”字,没有横字,而明朝玄宗(公元1426年)的“得”字有横字。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过去“的”字有横有横两种写法,两种写法都是对的。为了保持其牌匾的原貌,牌匾上的“得”字已经少了一条横线。
2.解放后全聚德最早的文字广告。
1950 165438+10月1出版的一本旧书里有全聚德的广告。可惜这本书没有封面,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它的书名。但从序言分析,是一本关于北京的书,和《北京指南》差不多。从其出版时间来看,是解放后全聚德最早的文字广告之一。为我们研究解放初期的全聚德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这则广告的前半部分是用繁体字从右到左排列的四行四句话:
“去北京一定要去前门外肉菜市场24号,北京第一烤鸭名家全聚德,尝尝挂烤鸭。”
广告的下半部分从右到左是一栏繁体字:
“经过一百多年的精心研究,营养丰富,脆嫩可口。国内外知名名师专做各类菜肴。元年雕花座的清洁服务很周到,你试试就会满意。”
一共***54个字连写,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然后是四列小字:
"电话预约七零六六八打电话到外面通知会准时送到."
从这里可以看出全聚德的烤鸭在当时是非常有名的,优雅的就餐环境和服务就更不用说了。不仅让客人在大厅用餐,还能把烤鸭送到顾客家门口,还有“准时”、“不出错”的服务承诺。
简介:
中华老字号品牌全聚德创建于1864(清同治三年),经过几代人的开拓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6月5438+0999 6月5438+10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这是中国第一个服务型中国驰名商标。全聚德烤鸭好吃,适合很多人吃。
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全聚德美食已经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主导,集“全鸭席”和400多种特色菜肴于一体的全聚德美食。受到国家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和国内外游客的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美食”。前中国人民和中国总理周恩来曾多次选择全聚德的“全鸭宴”作为国宴。
“全聚德”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现代,向着“中国餐饮第一,世界美食,国际知名品牌”的宏伟愿景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