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人的形成
本课以“人类的形成”为主题,概括原始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出现、原始社会的解体三条线索向学生展示原始社会的历史面貌。
氏族社会的出现。人类社会的历史始于人类的诞生。直立人阶段的原始人类已经过上了集体劳动、共同消费的社会生活。在智人早期,人类除了在集体组织内部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工和社会分工外,还从最初的无序婚姻进入了血族群婚阶段。也就是说,禁止一个集体内的母子间通婚(但同辈间互相通婚),比原来的无序婚姻更进步。实行血族群婚制的集体也叫“血族”。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这种家庭的典型形式,应该是配偶的后代每一代都是兄弟姐妹,正因为如此,他们也是夫妻。”血族群婚是人类婚姻关系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氏族组织的最初萌芽。
到了智人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行群婚的血亲家庭逐渐转变为禁止血亲家庭内部通婚,必须与血亲家庭以外的异性通婚的群婚制,即血亲家庭的兄弟姐妹不再是夫妻而只能与另一血亲家庭的男女通婚。这种实行氏族外群婚制度的血族,逐渐形成一个界限分明的社会群体,即氏族。一般来说,宗族是人们根据血缘关系形成的相对固定的群体,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细胞。
宗族社会的特征。与原始群体相比,特别是与国家组织形式相比,氏族社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氏族社会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二,宗族是由同一祖先的血缘关系(即血缘关系)捆绑在一起的社会群体,血缘关系是制约人伦关系的最基本纽带;第三,氏族是原始人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由于不同时期女性和男性的经济地位不同,女性和男性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不同时期都成为氏族社会的主体。第四,宗族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平等社会,人们过着共同劳动和消费的生活。
氏族社会的角色。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伴随着文化艺术的产生,而且导致了氏族社会的形成。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宗族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有其特定的功能:一是宗族社会在宗族之外实行群婚,比婚前血族进步了一步。它有助于人类保持紧密持久的结合,可以避免近亲结婚对人类体质造成的伤害;其次,宗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人类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
(1)解释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即“类人猿”、“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的概念。“猿”是指生活在数千年或数百万年前的古猿,它们是人类的远祖。“形成过程中的人”是指从类人猿过渡到人类,已经可以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头等自然工具,但尚未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成形的人”是指已经能够制造工具并真正工作的人,他们已经完全脱离了动物。
(2)关于人类进化史,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教师要善于提问,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从课本和已掌握的知识中获取有效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索的素材。组织一系列的讨论和研讨,结合老师的陈述和总结。
①问题:圣经上说,上帝先造了亚当,是男人,然后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是女人。人类真的是这样吗?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营造一种温馨的、探索性的课堂氛围。
(2)在学生的争论和争议中,教师可以展示有关类人猿进化的图片和实物资料,或者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对人类进化史进行直观生动的描述,以配合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辨是非,最终得出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科学结论,集体生产劳动实践是类人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请一名学生大声朗读【思考】:请判断两者谁对: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的决定性一步。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很多人认为火的使用是决定性的,所以老师要从人类进化的知识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尝试实验解决新情况下的新问题。我们的祖先南方古猿南方古猿在不断适应自然条件变化的过程中,逐渐习惯了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使南方古猿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成为可能。正如恩格斯所说,“这是从猿到人的决定性的一步”。火的使用是在类人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后产生的。它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体现。当然,火在人类进化中的使用确实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不是决定性的。
(3)关于种族起源,教师可以结合现代帝国主义者鼓吹的相关言论和所谓“白人是美丽的种族”等,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种族起源的原因,驳斥“种族优劣势论”的异端邪说。考古发现表明,在智人阶段晚期,人类已经遍布亚、非、欧、美各大洲。由于混血的巨大影响和地球各地区不同的地理条件,人类的肤色、头发、鼻子、嘴唇也有很大的不同,最终形成了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三大种族。但这就是外貌特征的差异,各个种族在体质和智力上并没有差异。人种的划分是在人类起源后的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形成的。近代以来,帝国主义鼓吹的“种族优劣论”是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
(1)问题:“人类社会历史开始后,人类最先经历了什么社会?原始人类为什么群居?”引导学生阅读书籍,回答问题,使学生对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为下面讨论氏族社会的产生和特点做好准备。
(2)在讲氏族社会产生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生产力发展和人类婚姻关系变化(即从血族群婚到氏族外群婚的变化)的角度分析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通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教育学生社会发展的规律。
(3)利用【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作幻灯片,组织讨论:
①阅读和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和资料;在讨论宗族社会的作用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暗示和引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在讨论上述问题时,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讨论,鼓励不同意见,然后选出代表进行归纳总结,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说明提出意见的理由;二是全面看问题。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出发,依托已有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突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