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疫区分布及钉螺孳生环境
湖南省是中国血吸虫病最流行的地区之一。湖南血吸虫病流行区以洞庭湖为中心,分布在常德、益阳、岳阳、长株潭、张家界等市的42个县和国有农场,总面积4.44万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分为疫区、传播控制区、传播阻断区和其他疫区。1998年末全省流行区有30个县市243个乡、2491个村,人口3452127人。疫区粪检阳性率为5.58%,患者113452人,其中晚期患者6615人。
湖南血吸虫病流行区分为湖沼型和丘陵型。山丘型疫区分布在石门、澧县、临澧、桃源四县交界地区,宁乡县中南部和鹤山区谢林岗乡。湖沼疫区广泛分布于洞庭湖平原和湘江流域下游,可分为滩、湖汊、岭、脊四个亚型。
12.5.2钉螺孳生环境及分布
钉螺水陆两栖,适合在20 ~ 25℃潮湿、杂草丛生的环境中生存繁殖。淹水时间过长或过短,温度过高或过低,严重影响蜗牛的活力和寿命。钉螺生活在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常年或春汛水位长时间波动的地区是最密集的地方,称为密螺带。密螺旋带的上下分别为上细螺旋带和下细螺旋带,上下限分别为最高螺旋带和最低螺旋带,称为双线三带结构。据调查,4月初以前平均被湖水淹没多年,6月底以前未受洪水影响的海滩,一般无钉螺。洞庭湖钉螺分布海拔自西向东逐渐降低。1998年,全省堤外钉螺面积为1699.3 km2,主要分布在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穆平湖的湖滩,其次分布在四大水系的河道和滩地。
堤内水域,一是孤立的洼地、坑洼阻挡水体,水位变化不大,若干年后可逐渐消灭钉螺;第二,内湖与外湖外的河流被涵洞隔开,通往内湖的沟渠中的水体往往需要打开灌溉或在堤外储存江湖水。钉螺可随水流进入堤内,沿灌溉渠水系迅速扩散,形成钉螺孳生地类型,在堤内形成内陆河网。残存的螺很难消灭,往往导致螺沟附近出现超重疫情。1998年,全省堤防钉螺面积为54.1 km2,主要分布在沿湖的华容、岳阳、沅江,宋丽泄洪道沿线的澧县、鼎城,以及新疫区的桃源县。
草是钉螺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杂草可以保持土壤湿润,调节温度,提供阴凉等。同时,杂草丛生的土地也为钉螺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洞庭湖滩地从低到高可分为白泥洲、虎草岛、芦扎岛、芦苇岛和防护林带(柳林)。据调查,湖草、芦苇、柳树林区人畜活动较多,野粪和染螺密度较高,而白泥洲、芦苇区野粪和染螺密度较低。在1998中,有780.8平方公里的骆草洲、712.4平方公里的芦苇、110.8平方公里的柳林和95.2平方公里的其它湖区,* *包括1699.2平方公里的螺洲滩(即堤外有螺区)
12.5.3血吸虫病流行区和钉螺孳生区的变化
根据1956钉螺状况调查资料,洞庭湖区有18个县,170个乡,患病人数32万余人,钉螺面积2053.3km2..1987年末,全省共有常德、岳阳、益阳、长沙四市20个县市,14个国有农场,242个乡镇,2229个村。流行乡镇人口335.2万人,预计患病人数20.43万人,其中晚期5059人,钉螺面积1644。1998年末常德、岳阳、益阳、长沙、株洲共30个县市、243个乡镇、2491个村。流行乡镇人口345.2万人,预计患病人数2.046亿人,其中后期6615人,钉螺面积65.4438。
从1987到1998,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增加了1个乡、262个村、65438+万余人,钉螺面积增加了112.6 km2,其中垸内23.4 km2。一些已经消灭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地区又重新流行起来,特别是一些历史上的非疫区,如长沙市岳麓区、株州市汤和、松露、石峰区、鹤山区白石塘镇、桃源县东北部五个乡镇、鼎城区官溪镇、津市市白衣乡、索华乡、澧县李连乡等,都由非疫区变为疫区。临湘、郧西、华容、南县、鼎城、资阳、鹤山等县市,1978前部分乡镇消灭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998再次出现疫情。血吸虫病疫区由洞庭湖向周边和泗水流域扩散的趋势明显。
常德市在11年间减少了19个疫区乡镇和55个疫区村,疫区乡镇人口减少38万余人,疫区面积减少,但病人数和钉螺面积增加。益阳市疫情乡镇和人口略有减少,6个疫情乡镇减少9.47万人,钉螺面积仍在扩大。岳阳市疫区和钉螺分布区明显扩大,疫区城镇增加18 * * * 42.6万。可以看出,洞庭湖东部疫区在扩大,西部疫区在缩小,钉螺分布区域在东、西部都在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