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省前台湾省的历史

1684年4月,台湾省正式纳入清朝版图,这是台湾省第一次纳入中国版图。17世纪初,清政府最初对台湾省的统治采取消极政策。治理台湾的政策是尽可能以较低的成本经营和建设,并鼓励人们适当开垦土地。先是将几十万在和政时期就已经居住在台湾省的居民强行遣返中国,然后严格限制中国人移民台湾省,禁止带家属。但中国沿海各省仍有不少人冒险偷渡到台湾,定居在台湾省西半部,然后逐渐开始在台湾省东部开垦土地。由于早期清廷从中国派出的官员素质低下,官方与民间语言隔阂,清廷对台湾省居民的高压政策,武装起义或骚扰事件不断发生。1721年的朱一贵事件、1786年的林事件、1862年的戴朝春事件被称为清朝统治下的台湾省。

18世纪乾隆后期,开始出现大量的垦荒移民,这些来自台湾省的移民多来自漳州和泉州。由于土地分配的冲突,泉州和漳州之间发生过武装冲突和纠纷。清政府官员的控制力很弱,无法阻止。当地官员甚至无视双方的斗争和分裂,造成相互损失,减少可能的反叛力量。这种民族之间的对抗使得经济和文化交流更加困难。经过19世纪末两个民族的许多地方士绅的努力,才逐渐完善。然而时至今日,民族分离的观念仍受其影响。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列强逐渐从海上向中国推进,台湾省从1860年开始对外开放部分港口。鸦片战争期间,自1841年9月起,英国舰队数次出现在台湾省沿海,试图占领北部的基隆港和西海岸中部的吴起港,但均告失败。这是清朝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对台湾的第一次野心勃勃的行动。

1867年,在道冈哨所船头,1874年,日军通过台湾省南部原住民对琉球渔民的屠杀,侵占了半岛,史称“牡丹社事件”。这成为对清朝消极管理台湾省的警示。1874年5月27日,日军出兵台湾省后,清廷迅速将沈葆桢派往台湾,显著加强了台湾省的防卫力量,改革了台湾省的行政,使台湾省以积极的政策得到发展。由他的继任者福建省长丁日昌继承。然后在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出兵澎湖列岛和台湾省北部。这使得清朝更加重视台湾省在海防中的重要性。

1885年,清朝设立台湾省行省,刘铭传任台湾省首任巡抚。

1884年,中法战争因为越南爆发,使得刘铭传被清廷重新启用,派往台湾省。刘铭传在台湾省多次在舞台上挫败法军的计划,最终使法军在上海年底的胜利中让出了舞台。1885年,清廷将台湾省从福建分离出来,设立台湾省行省,刘铭传为巡抚。到1891,刘铭传已经在台湾省设置防御措施,组织军备,还在台湾省开发建立了很多基础设施。在他的监管下,开通了台湾省第一条铁路,铺设了从基隆港到台湾省新竹和福建的第一条电缆。此外,他还建立了电报局、煤炭局、铁路局等一系列管理机构,使台湾省在短短五年内成为当时的中国。但刘铭传新政并没有考虑到官员的廉洁性和台湾省自身的财政负担,导致台湾省省财政负担大幅增加,官员贪腐频发,民众反抗。1889年,彰化曾经因为清田赋问题爆发。

唐于公元1894年至公元65438+2月出任台湾巡抚。中日甲午战争已经开始了。由于清廷在甲午战争(1894-1895)中的失败,清廷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省和澎湖的主权割让给正在积极扩张势力的日本。台湾省人民成立台湾民主抗日国,青天白虎旗为国旗,唐为临时大总统,刘永福为将军。但在装备不够精良,列强认为台湾民主国家没有完全脱离清朝(国旗对应清朝,沿袭清朝,称谓“永庆”)的条件下,对台湾民主国家并无帮助。日军在公寮登陆后,台湾民主国势败如山倒,日本接管台湾省。

嘉庆皇帝从来没有去过台湾省。